APP下载

构建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基础

2019-03-16

关键词:小微民营企业商业银行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创新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1;江苏紫金产业金融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32)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支持。作为非公有制经济,截至2017年底,不包含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700多万家,在我国总企业数量比重超过90%,直接为国家创造50%以上的税收,为社会创造超过80%的就业以及新增就业岗位,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贡献达到60%,为科技创造70%以上的成果,已经有28家民营企业入选了最新的世界500强企业。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了民营经济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进一步彰显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下行,民营企业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剧,出现民营企业倒闭或者被国有企业收购的现象,引起了实务界的一定程度的焦虑,甚至在市场中传出了“国进民退”的声音,引起思想上的动荡。虽然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一些困境,但是,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传统金融机构近年来都十分支持民营企业,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多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号召发扬企业家精神,真正把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政府采用各种政策手段要求地方政府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各地方政府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设立的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纾困基金已近4000亿元[注]根据Wind资讯:截至2018年11月24日,各地政府纾困专项基金规模已近1700亿,券商、基金、保险相关产品规模分别达6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另外有近40亿元的纾困专项债已完成发行,累计已近4000亿元。。地方政府比如江苏、山东等纷纷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条措施。传统金融机构也都纷纷表态愿意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其中中国银行和江苏银行分别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20条,各大商业银行要么成立普惠金融部,要么在支持民营企业方面设立贷款指标,并且列入银行的考核指标体系。因此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再到传统金融机构都非常重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由于当前的资金市场仍然是卖方市场,金融机构虽然在指标等设置上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仍未得到彻底改变,追根究底,这种境况是由于双方的规则、偏好等不一致而导致。商业银行和民营企业需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必须共建相同的发展理念、偏好、规则等机制,方可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基于这样的视角,研究商业银行和民营企业如何构建共赢机制,不仅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商业银行转型升级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文献资料

民营企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支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民营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但是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金融机构始终重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目前,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国进民退”问题

近几年,对于“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这个话题,学术界争论不断。从2009年开始,中央实行经济刺激计划,但是大部分资金都是流向国有企业,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兼并民营企业的步伐加快,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是否存在“国退民进”的争论开始出现。第一种观点是不存在“国进民退”这个命题。邓伟认为我国在宏观经济上不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但是在某些行业上有这种情况[注]邓伟:《“国进民退”的学术争论及下一步》,《改革》,2010年第4期。。金岩石认为当前的国企兼并民企是因为国企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国企改革的早期,大批国企被民营企业兼并,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企已经发展壮大,现在这种“国进民退”的现象是国企专业化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提高的表现,也倒逼着民营经济进行改革。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注]金岩石:《“国进民退”:新国企倒逼新民营》,《中国民商》,2013年第6期。。钟正生认为我国经济处于去产能的过程,存在“国进民退”的隐患,国企投资在加强,民企投资在萎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企在改善的同时,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对民企的保护[注]陈志武:《“国进民退”的五大后果》,《商务周刊》,2009年第10期。。陈志武认为“国进民退”现象有比较严重的后果,国企不断蚕食民企的现状严重危害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多数人认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两种重要类型,是依据所有制性质进行的划分,国家享有国有企业的产权,民营企业是私人投资、经营然后享受收益的法人主体,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题。王娴、刘亚萍认为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局限性等问题,长期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虽然政府部门针对民营企业融资在行政手段上作出不断努力,但是难以彻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反而会影响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注]王婷婷:《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王婷婷认为商业银行在支持民营企业方面缺乏应有的内在动力,存贷利差模式在本质上鼓励商业银行支持大型企业,而忽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由于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因而商业银行在本质上没有动力支持民营企业,这也导致民营企业难以从正规传统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注]王娴,刘亚萍:《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金融》,2018年第6期。。

(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措施问题

陆岷峰认为当前企业存在的高杠杆问题可能会导致系统性风险,这种隐患可能传导至各部门进而引发社会问题。当前可以通过降低非金融企业的杠杆,政府部门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进行改革,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贷政策,实行差异化规则,规范企业发展[注]陆岷峰,葛和平:《企业“杠杆率”的效应、阈值与去杠杆思路》,《企业研究》,2018年第4期。。蔡静对企业违规行为进行了剖析后认为,要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必须提高企业主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和惩罚执行力度,扩大市场对企业主的教育行为,提高企业主的党性意识和水平,民营企业主如果没有很好的法律意识,很容易传递至企业,间接导致企业融资存在难度[注]蔡静:《企业违规违纪行为屡查屡犯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机构是民营企业贷款的主体,然而民营企业由于各方面原因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足额资金支持。实际上,上至政府部门下至各类传统金融机构,无一不重视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也都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是民营企业的生存压力仍未得到完全缓解,其融资困境的状况未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实质,是因为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并没有构建起共赢的基础。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规则、偏好、行为等和民营企业并不一致,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也是一种正常的差异化后果[注]孙国茂,安强身:《普惠金融组织与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页。。本文主要从构建商业银行和民营企业共赢的角度,从缩小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的理念、规则、偏好等角度出发,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案,旨在实现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互赢的良好局面。

三、新时代呼唤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共成长

(一)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企业情况

2018年以来,受困于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民营企业面临新一轮融资难、融资贵等困境。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金融监管部门改革考核体系、贷款指标均向民营企业倾斜,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从原来的“三个不低于”变成“两增两控”,即总量明显增长、户数明显增加,贷款质量和综合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各大商业银行也纷纷提出多种举措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但是从绝对数字来看,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与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并不相匹配[注]徐阳洋等:《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宏观调控方式优化研究》,《西南金融》,2019年第1期。。

2018年,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呈现五个特点:(1)稳定市场预期。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持续上升。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0.4万亿元,增幅还在进一步加大,中央银行也连续三次针对民营企业贷款进行定向降准,将继续提供1500亿元贴现与再贴现支持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同时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因此可以说,市场对民营企业具有充分支持的预期;(2)优化贷款方法。商业银行的约束、激励考核机制逐渐向民营小微企业倾斜。目前在各大商业银行内部,信贷人员的业绩考核已经开始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挂钩,同时贷款终生责任制也开始被打破,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以及业务的容错纠错机制不断完善;(3)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商业银行已经逐步加大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腾出大量的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发展。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处置了1.2万亿元的不良资产,比去年同期增加2300多亿元,拨备核销占比达到58.3%,同比提高近6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整体保持在2%范围内,发展情况良好;(4)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注]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并不能划等号,比如500强民营企业就不属于小微企业,但是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相对来说也可以说是对民营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除了提高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以外,商业银行也切实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截至2018年9月底,我国主要的18家商业银行对普惠型民营小微企业的贷款平均利率只有6.23%,较2018年前三月平均降低0.7%。此外,城商行和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对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分别降低0.28%和0.85%,互联网银行对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更是平均下降1%;(5)贷款差异化。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逐渐采取差异化的贷款措施,不片面搞“一刀切”。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再根据规模、所有制属性进行界定。对于出现问题的民营企业客户,不再单方面抽贷、惜贷与压贷,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判断问题的原因,然后共同解决问题。对于违法违纪的民营企业,首先选择与相关部门沟通,以保障民营企业正常生产和就业为首要条件[注]陆岷峰,徐阳洋:《商业银行的数字化实践路径研究》,《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二)民营企业对商业银行业务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也是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是互相扶持、互相成长的关系。目前商业银行有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也需要寻找投资通道,避免资金大量闲置,而民营企业是一种比较好的投资通道。2017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总资产规模281932.21亿元,按照50%的负债率[注]实际上民营企业的平均负债率超过50%,根据东吴证券研究显示,2018年上半年发债的民营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59.33%。计算,有140966.1亿元是通过借贷形式获得资金,这些借贷资金即使按照70%的比例通过商业银行贷款,也意味着商业银行有98676.27亿元的贷款业务发生。除500强民营企业以外,有大量的民营小微企业存在贷款需求。根据银保监会官网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规模达到247899亿元,这些小微企业大部分都是民营小微企业,这意味民营小微企业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广阔的业务市场。

四、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行为差异性分析

在资金卖方市场背景下,商业银行基于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等考虑,往往选择国有企业、优质的民营企业作为客户,而广大的民营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脆弱性,风险较大,导致商业银行忽视这部分客群,双方在行为上存在差异性。

(一)民营企业风险敞口趋大,难以承担贷款责任

1.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2008年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我国出口贸易也受到波及,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外出口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和201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上升,其中2018年前三季度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2.28万亿元,较2017年前三季度增长近10%,贸易顺差为1.44万亿元。虽然2017年和2018年我国贸易形势不错,但是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未来贸易形势并不明朗。而在对外贸易企业出口总额中,民营企业的比重占据45%,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全球经济不景气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大量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导致部分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减少,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注]陆岷峰,汪祖刚:《关于金融机构监事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构想》,《西南金融》,2018年第7期。。

2.民营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

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资金实力、融资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较弱。一般意义上的中小型民营企业难以抵抗可能出现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金融脱实向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通道不畅,中间环节较多的严峻发展现状下,民营企业生存压力加大,面临较大的生存风险。民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1)自身规模较小,民营企业大都是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主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判断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其家族式的企业管理很难完成蜕变,规模难以做大做强;(2)企业人员素质不足,管理不规范。民营企业上至企业主下至员工,人员素质普遍有待提高,规范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水平良莠不齐;(3)人才培养度不足。民营企业本身缺乏人才,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培养水平不够,即使培养成功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也难以留住人才;(4)逐利性较强。民营企业的盈利动机要远远大于国有企业,追求利润的内在冲动较强。当经济处于良好的发展形势下,民营企业不断发展,民营企业主往往热衷于借债扩大投资,然而这种通过举债扩大规模的粗放式经营方式加剧了民营企业的风险。一旦经济处于下行,再加上国家要求去杠杆的背景,民营企业举债扩张的方式将无法继续维持。根据相关机构的研究可知,2018年上半年,发债的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了59.33%,比2016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注]陆岷峰,汪祖刚:《新时代我国金融监管策略创新研究》,《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3.基于“人”的劣根性,导致民营企业存在违法违规的冲动

金融市场的活动主体是“人”,“人”都具有劣根性,这是人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养成的不良习性,而且很难改变。民营企业主在民营企业占据绝对的话语权,但由于人的“劣根性”导致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会表现出见钱眼开、贪小便宜、急功近利、懒惰等不良特点。“人”的劣根性就会植入企业中,表现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有违法违规的冲动,当前最典型的行业要数民营网贷行业。P2P网贷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涉及非法集资,这与行业发展的模式有关联。对于优质的P2P网络借贷信息中介而言,其资产端先找到优质的借款项目,然后经过风控审核、评估,在线上进行资金募集,借款客户到期还款,这其中的核心部分是真实优质的借款客户。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政策的限制,平台风控能力的不足,资金端存在大量的资金站岗,而在资产端并没有大量优质的借款客户,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存量借款客户无法按时还款,这就导致平台要么产生逾期,要么发布假标。网贷行业虽然具有规模效应,但是在行业进入低景气程度时,投资者鉴于谨慎性原则,会撤离网贷市场或者只留下少部分资金,金融市场存在流动性不足,与经济下行等因素叠加,部分网贷平台出现“庞氏骗局”而难以维系。当平台产生逾期时,在金融市场长期刚性兑付的习惯下,国内的投资者难以接受项目逾期的事实,相反,投资者会到网贷信息中介机构、存管银行甚至地方政府等地进行维权[注]孙国茂,安强身:《普惠金融组织与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年版,第143页。。另外,当网贷平台一旦发布假标时,也是这个平台走向倒闭的开始。从网贷平台诞生以来,截至2019年1月8日,共有5411家网贷平台出现问题,在出问题的网贷平台中,从所有制结构来分析,大部分问题平台都是民营系的网贷平台[注]假国资、假上市系网贷平台也属于民营系网贷平台。,达到5076家,在所有问题平台中占比达到93.8%,而其他系的问题平台占比仅有6.2%。在2018年6月19日至26日,这是网贷平台出问题最高峰的一周,一共有42家网贷平台出现问题,其中民营系问题平台达到36家,国资系平台仅有6家,这就意味着民营系网贷平台出问题的概率远远大于国资系[注]周军煜:《基于数字化小微金融发展的战略研究》,《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图1 问题平台所有制性质类型

(二)商业银行缺乏支持民营企业的内在冲动

1.信贷人员贷款考核追责机制导致惜贷、慎贷、不贷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坚持贷款责任终生制的原则。在考核方法上,采用分类量化的考核制度,尤其重视贷款责任终身制。由于早期商业银行内部规范约束不合理导致其不良率偏高,为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并对信贷人员加强约束,制定了贷款责任终生制。贷款责任终身制的出台将贷款与银行信贷人员的终生利益捆绑,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信贷人员更加重视长远利益,在贷款行为上更加谨慎,但是这一制度的出台也产生了明显负面影响,会对信贷人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产生借贷、慎贷、不贷等情况。在贷款业务运营方面,注重对信贷人员约束而轻视对信贷人员激励的制度也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信贷人员将防范风险,躲避终生责任追究作为首要考虑,而不会花较大的精力研究市场。信贷人员通常会将信贷投放到短期看起来风险较小、利润较高的大型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过高。在量化考核权重设计中,对新增贷款的市场份额、不良率占比以及利息等占比较大(近年来要求对信贷人员的考核指标加上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但是具体的奖励机制远远低于惩罚力度。于是,信贷人员往往在新增贷款、不良率以及利息方面下功夫,即使是行政要求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信贷人员也很难愿意对脆弱性较强、风险较大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此外,在过重的业绩考核压力下,信贷人员要么离职,要么冒着风险发生犯罪行为[注]张欢:《关于商业银行总分支体制研究——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2.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上升

(1)自身经营风险现状

图2是我国近十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整体的不良率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不良率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并且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在所有类型的银行中,可以看到外资银行的不良率一直保持着较低的水平,长期控制在1%以下,而其他三种类型商业银行的不良率比较平稳,基本控制在2%以内。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一直处于可控的位置,但是仍然面临着局部风险,表现在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较大,不良率呈现上升趋势[注]陆岷峰,杨亮:《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乘数的动态影响》,《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图2 2008—2018年二季度不同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化情况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

在商业银行的五级贷款分类中,次级、可疑与损失被归类为不良贷款,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是借款客户未能按期按照协议偿还本息,借款客户借款后缺乏明显的偿还能力也算作不良贷款。表1是商业银行2018年前三季度整体不良贷款基本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第三季度的次级贷款小于第二季度,商业银行第三季度的不良大于第二季度不良,第二季度不良大于第一季度不良,这说明虽然商业银行的整体信贷风险可控,但是仍然面临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这也与经济形势以及监管要求有关。

表1 2018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局官网

图3是我国2008—2018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以及不良贷款率的趋势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近10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现“U”字形状。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商业银行的不良率达到最高值,之后得益于我国4万亿经济计划刺激以及经济复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商业银行不良率只有0.95%,已经低于1%。但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的不良率也开始上升,2018年前三季度已经达到1.74%。与不良率对应的是不良贷款余额,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近10年的最低值,仅有4279亿元,而2018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20322亿元,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近几年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增加。从趋势图中可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总体表现比较平稳,但是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呈现上升趋势,商业银行还是要注意防范潜在的突发风险[注]季子钊等:《成本效应与风险效应: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用最大化下最优利差抉择问题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11期。。

图3 2008—2018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五、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共筑“六大基础”

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首先是一种市场关系,尊重价值规律、竞争规律是两者关系的前提,任何否认这一规律的政策安排既不会长效,也会对双方造成伤害。商业银行首先是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信贷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任何商业银行都强调这一原则,而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存在资产质量较低、风险控制难、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现有市场化规则下商业银行给其提供贷款的意愿并不高。因此,构建商业银行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双方互赢的基础才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最优选择。当前,要将构建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的共同发展基础作为各级政府纾困民营企业资金难的长效措施来抓[注]陆岷峰:《关于金融本源及创新边界的研究》,《当代财经》,2018年第9期。。

(一)法律基础

目前,《商业银行法》以及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行为存在很多岐视性规定,比如《商业银行法》要求商业银行进行贷款时,贷款主体必须具有足额担保或者足值抵押,这是为了防止出现违规贷款情况,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对民营企业造成了不公,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缺乏足值抵押和足额担保。现有的评估体系很难评估出民营企业的成长性,这就使得一部分高成长性、有丰富无形资产,但是缺乏足值抵押物的民营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对相关法律进行适当修改,在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评估方法上作适当改变。

(二)制度基础

由于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考核、追责制度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商业银行对信贷人员实行的是贷款追责终生制,在考核方法上实行的是分类量化的考核制度,属于重惩罚轻奖励的奖惩机制。必须改善这种制度基础,商业银行需要尽快制定尽职免责机制,当开展民营企业贷款时,慎重执行终生追责。在奖励机制上,只要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在考核方法上进行修改,重点向民营企业指标倾斜[注]李蔚等:《关于金融准入及金融牌照审批体制改革研究》,《西南金融》,2018年第9期。。

(三)竞争基础

坚持企业竞争中性原则,政府、金融机构等经济主体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市场各类主体,不能因为企业所有制属性的不同而不同。央行行长易纲也提出以“竞争中性”的态度对待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不能搞特殊化。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必须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受到相同的法律制约和政策激励,取消对部分僵尸国企的补贴保护甚至是兜底,为任何属性的企业创造一个真正公平的市场发展环境[注]徐阳洋等:《关于金融科技变革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模式的研究》,《农村金融研究》,2018年第9期。。

(四)技术基础

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重视通过信贷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实现贷款的批量化、智能化、流程化,降低贷款成本。在我国,亟需通过发展金融科技来解决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资金互动中的技术障碍。首先,传统金融机构应加速开发和应用数字技术,推动数字小微金融生态体系的完善,在扩宽金融服务领域的边界,下沉技术和资源优势,增强对民营企业重点服务对象的同业数据和资源倾斜。其次,深化数字小微金融价值链延伸,大批量培养金融科技公司以垂直对接风控模型开发、征信体系、行为预测等核心技术,加强金融机构与数字企业、电商平台的深度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提高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科技元素。比如各大商业银行发挥自身优势,与征信机构、大数据公司等合作整合数据资源,精准营销,精准获客,发展云计算提高算法精准性,发展物联网技术,拓展民营企业动产融资。最后,不断将生活场景嵌入数字小微金融中,进一步提升数字小微金融服务的专业体验和可获取性,拓宽数字小微金融体系的服务范围[注]孙国茂,安强身:《普惠金融组织与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年版,第145页。。

(五)组织基础

当前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的互动关系更多表现在,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企业给银行提供存款。双方之间的合作可以往深度化发展,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一般要优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相对薄弱,因此二者可以在公司治理方面深度合作,商业银行可以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双方合作的组织基础[注]徐博欢等:《金融乱相与金融治理》,《财经科学》,2018年第10期。。

(六)生存基础

提升与改善民营企业群体质量是关键。当前,应积极改善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通过税收、价格、财政补贴、贷款优惠等各种渠道方式帮助民营企业成长,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积累与生产能力的提高,促进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核心竞争力。

六、结论与建议

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都是市场经济主体,二者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对方的支持。但是由于所有制性质的差异,民营企业缺乏信用背书,具有脆弱性,而国有企业有政府背书,导致商业银行在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有所区别。由于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金融机构,而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存在自身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难等问题,导致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内在动力不足。在市场经济中,商业银行和民营企业有着相同的生存目标和市场基础,然而由于资金仍然属于卖方市场,双方的规则、偏好、行为并不一致,从而导致这种正常性差异。解决这一差异,必须要从构建商业银行与民营的理念、规则、偏好等共同基础角度出发,继续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完善公司治理体系,这是当务之急,将有利于形成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良性的资金互动机制。此外,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与股权融资市场,规范债券和股权市场秩序,净化行业发展环境,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和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的作用。

猜你喜欢

小微民营企业商业银行
小微课大应用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小微企业借款人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