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水资源配置分析
2019-03-16,,
,,
(1.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成都,610072; 2.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成都,610017)
十九大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理念不断深入,四川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的各项工作也在深入推进,全省对各市(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指标作出了明确要求。大型灌区有引水线路长、涉及县(市)多的特点,其水资源配置对各县(市)的水资源管理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工程概况
大桥水库位于四川省冕宁县境内雅砻江一级支流安宁河上游,是一座以灌溉、工业及生活供水为主,结合发电,兼顾防洪、环境保护用水、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2020m,死水位1977m,总库容6.58亿m3,调节库容5.93亿m3,具有多年调节能力。大桥水库灌区工程是其主要配套工程,位于大桥水库下游安宁河两岸,灌区范围涉及凉山州的冕宁、西昌、德昌和攀枝花市的米易等四县(市)。大桥水库灌区上游配置了大桥水库龙头骨干工程,中游设置了漫水湾二级配水枢纽,沿安宁河两岸布置了大桥左干渠、大桥右干渠、漫水湾左干渠、漫水湾右干渠及漫水湾枢纽库区提水灌区泸月渠和沿安宁河干支流分布的各独立灌区。目前大桥水库工程及灌区一期工程(包括漫水湾枢纽、漫水湾左总干渠、左干渠、喜德和邛海支渠及黄土坡电站)已相继建成。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由大桥水库右干渠、漫水湾右干渠、河边支渠、河里分支渠,三座渠道跌水电站等新建工程以及安宁河沿河已成灌区13条渠堰改造工程组成,工程任务为农业灌溉、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结合灌溉进行发电等综合利用。大桥水库灌区示意图见图1。
2 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安宁河流域面积11150km2,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3.4亿m3,除大桥水库外流域内现状无大中型调蓄工程,至规划水平年2030年,安宁河支流孙水河拟建大型水库米市水库。大桥水库灌区当地水资源总量53.9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2.0亿m3,地下水资源量1.92亿m3。到2013年,大桥水库灌区范围内蓄水工程1262处,引水工程111处,提水工程24处,地下水供水工程23.7万眼;其中二期蓄水工程497处,引水工程52处,提水工程2处,地下水供水工程15.78万眼。各类水源供水设施现状供水3.40亿m3,其中:当地小微型水利设施供水量为1.26亿m3(其中蓄水工程0.23亿m3,引提水工程0.86亿m3,机电井0.17亿m3),占供水总量的37%;已成的大桥水库灌区一期可供水量为2.14亿m3,占供水总量的63%。
3 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水资源配置分析
3.1 水资源配置原则
灌区的水资源配置必须遵循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合理调配,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大桥水库灌区工程分片水资源配置应坚持的主要原则是:
(1)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满足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水利,努力保障灌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强化需水管理,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4)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
(5)坚持现代化方向。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灌区水利,建成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利用体系、优良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先进的水管理体系,有效解决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人人共享青山碧水。
3.2 水资源配置与水资源管理的符合性分析
经水量平衡计算,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多年平均取水量25545万m3,其中,灌溉水量18745万m3,农村人畜水量1884万m3,城镇工业生活水量4917万m3;配置西昌市9351万m3,德昌县5216万m3,冕宁县10978万m3。
3.2.1 灌区范围涉及县(市)“三条红线”控制指标
为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了四川省考核办法,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正式发布施行。该考核办法对各市(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凉山州政府根据四川省分配的总量指标,结合实际,制定了州级考核办法,以《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各县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控制指标的通知》(凉府办函〔2017〕176号)对州各县(市)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指标做了明确要求。
大桥灌区二期工程范围涉及县(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详见表1。
表1 大桥灌区二期工程范围涉及县(市)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单位:亿m3
3.2.2 水资源配置与红线指标符合性分析
经与各县(市)“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对比分析,灌区用水量小于本区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其用水是符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的。在用水效率方面,灌区现状年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为95m3~100m3,预测规划水平年2030年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35m3~45m3,比现状年下降55%~63%,符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用水效率的目标要求。
从大桥灌区水量平衡成果看,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范围用水增量为2.55亿m3,其中西昌市0.93亿m3,德昌县0.52亿m3,冕宁县1.10亿m3,其需水增量均小于西昌、德昌、冕宁等用水总量的控制要求。符合四川省及凉山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3.3 水功能区管理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国函〔2011〕167号)及四川省水功能区划成果,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共涉及一级水功能区6个,二级水功能区6个。一级水功能区中,涉及保护区1个,即大桥水库工程取水口所在河段——位于“安宁河冕宁源头水保护区”,水质目标为Ⅱ类,现状全年按全因子评价水质为Ⅲ类,按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主要控制项目达标评价水质为Ⅰ类。
安宁河干流实际是大桥水库灌区工农业供水的“输水总干渠”,根据工程总体布置,除大桥右干渠以外,其余众多的取引水工程分布在干流的不同地点取水。而大桥右干渠多年平均取水0.84亿m3,占大桥坝址处来水的比例极小,仅为7.7%,工程取水对河段总水量以及下游河段水文形势均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亦不会影响河段水质目标,因此,工程取水不会对“安宁河冕宁源头水保护区”产生不利影响,是可以满足水功能区管理和保护要求的。
工程涉及的其他水功能区水质现状为Ⅲ类以上,水质目标亦为Ⅲ类以上。通过全灌区节水、对水源的合理配置,供水工程的改造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等措施,提高区域内用水效率,减少入河排污量,亦可满足水功能区管理和保护要求。
4 结语
通过对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水资源配置进行分析计算,论证大型灌区通过科学制定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守住水资源三条红线,逐步实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让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务发展、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