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安吉践行 “两山”理论打造 “竹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实践分析

2019-03-16吴雪玲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1期
关键词:竹乡安吉生态旅游

魏 瑜 吴雪玲 唐 辉

(1浙江省安吉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湖州313300;2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湖州313300)

安吉,浙江省北部一个极具发展特色的生态县,县域面积1 886 km2,建县1 800多年,县名取 《诗经》“安且吉兮”之意。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县森林覆盖率70.2%,林地面积13.52万hm2,其中竹林面积6.73万hm2[1]。1996年,原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安吉时亲笔题词 “中国竹乡”。溯源千年,安吉人早与竹结下不解之缘, “吃穿用度行”曾样样离不开 “竹”字,正是依托其独特的竹海资源、生产模式、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安吉竹文化[2]。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态旅游的热潮不断兴起,安吉旅游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竹子的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得到重新认识,以竹文化为底蕴的生态旅游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平淡走向特色的历程,逐渐成为安吉县经济的新亮点之一。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村委会的二楼会议室里,首次提出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3]。2017年在杭州G20峰会上,安吉竹制品完美展现了浓郁的东方文化韵味,将安吉竹文化地位再次提升到新的高度。但安吉竹文化生态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 “前无标兵,后有追兵”、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和完善的管理体系、竹文化研究不够系统深入且与三产结合不紧密、文创产业未成气候等现状,因此如何突出安吉生态旅游中竹文化的特色、如何不断系统地完善竹文化生态旅游管理、如何利用竹文化特色打响生态旅游安吉品牌,是安吉竹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竹文化+”生态旅游的安吉现象

1.1 安吉竹文化源远流长

竹,秀丽挺拔、潇洒多姿,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历史文墨气息的植物之一。竹与 “梅、兰、菊”合称 “四君子”,人们把竹子虚心、有节的生物特性与人的品德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高尚精神的象征[4]。据 《尚书·禹贡》记载,在太湖形成时安吉就有了竹子。唐长庆年间,大诗人白居易乘舟游览苕溪,兴致作诗 《食笋》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安吉 “竹乡”之称由此而来,距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

安吉人民对竹子的利用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安乐遗址出土的竹型把陶豆反映出彼时安吉先民已经对竹有了一定的美学意识。“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安吉万倾竹海孕育出竹文化以及相辅相成的生态文化、孝文化和昌硕文化。竹,在安吉民间更是有生动鲜活、精彩纷呈的文化表现形式,如华龙灯、捏油、撑筏、育竹等,留存着严禁盗挖冬笋的 “奉宪禁碑”、保护生态环境的 “阖村公禁碑” 等[2]。

1.2 安吉竹乡特色催生产业转型

安吉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靠近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围绕竹海和生态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发挥竹子的 “裂变效应”,促进了产业转型[5]。安吉竹产业现状是一产比重逐渐降低,二产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三产已成为竹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由此形成了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局面。

2011—2017年,安吉县产业产值稳步提升 (图1)。其中:一产产值稳定;三产连年增加,2016年的三产产值突破150亿元大关,超越二产产值,成为安吉县第一大产业。从产值增长速度来看,三产远超一产、二产,每年增长率超10%。

图1 2011—2017年安吉县三产产值

2 竹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双赢效果

2.1 竹文化提升安吉生态旅游的竞争力

近年来,安吉大力开发竹文化、茶文化等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地方特色文化,致力于打响特色生态旅游品牌。自2000年以来,中国大竹海景区承接 《卧虎藏龙》、 《像风像雨又像雾》、 《夜宴》、《功夫之王》等剧组场景拍摄。2009年安吉竹文化艺术团作为中国唯一的农民艺术团应邀参加第37届法国和平艺术节,在法国进行为期1个月的表演[6],并与法国竹园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带动安吉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一根竹子吃透,是安吉发展竹特色生态旅游的精髓。依托深厚的竹文化底蕴建成了竹子博物馆、竹叶龙博物馆、山民文化馆等各类竹文化展示场所。此外,安吉接轨上海,以 “黄浦江源头”为纽带,两地合作举办 “上海安吉放歌”、 “万只竹篮进上海”等活动,借助上海等一线城市提升安吉竹文化和特色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竹为媒,让安吉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先后与韩国著名竹乡潭阳郡、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开展竹文化交流,并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7]。竹,已经成为安吉发展生态旅游的一张亮眼名片。

2.2 生态旅游为竹文化注入新动力

优秀的文化必将伴随时代不断进步,生态旅游不断为安吉竹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近年来,安吉借助生态旅游,大力传承发展传统竹文化。竹子与工艺美术结合,用竹子的主干、根等加工制作的竹编和竹雕,精致美观,朴素高雅,丰富了竹文化的内涵。竹,自古为八音之一,安吉竹乐器正是在文化交替与演化中,突破传统吹奏乐器的局限,逐渐融入弹奏乐和打击乐,形成体系。2005年1月,安吉民间竹乐团被选送到第46届法国旅行商联合会年会开幕式上进行演奏[2]。

“两山”理念源于竹乡安吉。安吉 “竹文化+”生态旅游实现了保护青山绿水、打造金山银山的兴竹富民目标,体现 “两山”理念的实践转化。发展规划把全县作为一个竹海大景区来打造,全县以“竹”为特色的景点29家,2个乡镇和7个村分别被确认为全域旅游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称号,并成功创建了全国生态文化村7个。安吉竹文化与生态文化、“两山”理念密不可分。

2.3 “竹文化+”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安吉是全国 “竹乡”之首,竹子是安吉人民衣食所依。全县毛竹林面积从1957年的3.58万hm2增长到现在6.73万hm2,通过改造传统栽培技术,实现增值500元/667 m2,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安吉竹产业总产值连年递增,2014年为180亿元,2015年为190亿元,2016年为200亿元,2017年已达到215亿元。2011年至2017年,安吉旅游接待人次逐年增加,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0%,2013年突破1 000万人次,2017年突破2 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连年增加,从2010年的35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283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

安吉竹文化已成为生态旅游产业的精髓与特色,可看、可游、可食、可居、可购物,带动一产,打响二产,实实在在地描绘出了一幅 “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中国美丽乡村之景。目前安吉县全县已建成的森林旅游景点就有29家,其中4A级景点5家、3A级景点7家,拥有挂牌农家乐505户,床位1.5万张。2017年,安吉共接待了国内外游客2 2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83亿元。

3 “竹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安吉坚持 “两山”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已被社会认可,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安吉的竹文化整理与挖掘呈现碎片化,缺乏竹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和组织机构,对继承传统竹文化、形成现代竹文化的研究少之又少[8],这与“中国第一竹乡”的名称不相称,也不利于生态旅游与竹文化的有效结合。

二是 “竹文化+”生态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以竹为特色的第三产业萌发壮大,但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开发层次低[9],各地发展良莠不齐,生态旅游中竹文化产品的价值没有体现,存在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培育龙头企业难的问题。

三是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和政策扶持[10],政府部门和产业龙头企业对竹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定位不够清晰,对利用资源、整合业态、打造品牌等方面都缺少明确的目标和长远打算,不利于竹乡特色的生态旅游长期健康发展。

3.2 实现竹文化与生态旅游的 “1+1>2”的效果

鉴于此,一方面应重视竹文化的重要价值,挖掘竹乡的底蕴所在;另一方面应明确企业是 “竹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主力军,政府是产业发展的“店小二”,做好 “放管服”的文章。此外,竹文化与生态旅游发展趋势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做到一产中有三产,二产中有三产,二产中有一产,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这也是 “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农民致富的源泉,是安吉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11]。

3.3 促进安吉竹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

1)系统挖掘整理安吉竹文化。高度重视竹文化,营造舆论氛围,抓紧开展有组织的竹文化挖掘整理工作,做到系统全面、有理有据,追根溯源、立传出书,定期举办竹文化座谈会、竹文化节等,提升安吉竹文化影响力。

2)培育竹文化特色旅游企业和景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 “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为原则,加大三产扶持导向,鼓励企业改进经营方式、研发旅游产品、增加文化厚度,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产品价值、补齐产业链,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挖掘 “竹”优势和生态优势,实现全域融合发展。充分依托环境资源,串点连线全域特色旅游,打造 “美丽乡村、风情小镇、优雅竹城”的旅游品牌;发挥政府职能,细分市场,监管到位、制度完善,实现安吉 “竹文化+”生态旅游的特色化、品质化。

此外,当下竹文化应从狭义走向广义,雅俗共赏,与时俱进;当下生态旅游也不再是单纯的生态旅游,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才能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区位交通、文化风俗等组合优势,积极探索一条安吉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竹乡安吉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名家书画
看到了什么
竹乡娃
竹乡永安
竹乡风情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千面安吉,尽在“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