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游县毛竹笋材价格变化规律研究
2019-03-16岳晋军吴柏林林晓越胡华斌赖竞恺
岳晋军 吴柏林 林晓越 胡华斌 赖竞恺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2浙江省龙游县林业局浙江龙游324400)
竹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林业产业,自2001年以来发展快速,竹林面积不断扩大,竹材、竹笋加工企业数量和加工能力不断增加,竹制产品创新花样繁多,成为不少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1]。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竹产业在我国一些发达省份如浙江等地也碰到了一些瓶颈问题,突出地表现在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够、市场销售困难,从而导致作为原材料的竹材价格下降[2],作为大众喜爱的传统大宗农副产品的竹笋价格也没有大幅度提高[3],进而导致竹林效益不断下降,废弃竹林逐年增加[4]。基于这些现实情况,关于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成为众人争议的焦点[5-6]。
浙江省龙游县是国家命名的 “中国竹子之乡”,竹产业是龙游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浙江乃至全国的竹产业中颇具代表性和典型性[7-9]。本研究选取龙游县一个竹笋合作社及10户经营者作为调研对象,收集了龙游县2001—2018年竹材、冬笋、春笋价格以及竹林劳动力投入数据,以浙江省衢州地区的法定最低小时工资为参照系,对龙游县近20年来的竹林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评价,试图建立竹林培育效益模型,进而为评价竹林培育技术的改进效果提供依据,为提升竹产业产值提供思路。
1 调查方法
以龙游县溪口镇竹农为调查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10户经营者,以年为单位,统计自2000年来毛竹竹材、春笋、冬笋、砍竹日工资、挖冬笋日工资、挖春笋日工资等数据,衢州市最低小时工资采用官方公布的数据[10],分析竹材、竹笋价格的年际变化规律。竹笋价格年内变化规律采取龙游县某竹笋合作社数据,统计2011—2018年度的价格日变化规律,其中大小年分开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竹材价格变化
2001—2018年竹材价格的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1年起价格逐渐攀升,2007年达到38元/50 kg,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大环境影响,竹材价格有所下跌,2008年仅有28元/50 kg,之后4年竹材价格攀升到42元/50 kg的顶峰,从2012年起竹材价格直线下降,到2018年仅有24元/50 kg,呈现双高峰的趋势。如果以最低小时工资为参照系,可以发现2007年竹材相对价格最高,之后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2013年起相对价格已经低于2001年,之后相对价格更是持续走低。由于竹材价格中包含了竹林施肥、砍杂、砍竹、运输等劳动价格,因此我们剔除了生产中砍竹、运输竹材中包含的劳动力成本,可以发现2007年为竹材价格高峰,之后持续走低。如果以劳动力价格在竹材价格中所占比重来看,其比重不断升高,从最初的13%到2018年的67%。从竹材价格角度看,2007年到达高峰值之后,竹材价格不断降低,有些指标甚至大大低于2001年。
2.2 春笋价格变化
2001—2018年春笋价格的变化见图2,从绝对价格上看春笋价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0.46元/500 g,一路攀升到0.8元/500 g左右,其中2008年也未太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价格没有像竹材那样出现较大的波动。如果以最低小时工资为参照系,可以发现春笋相对价格不断下降,扣除劳动力因素之后,春笋价格总体上不断下降,到2018年几乎全部为劳动收入,竹笋价格几乎为零。
图1 2001—2018年竹材价格变化
图2 2001—2018年春笋价格变化
春笋出现的时间相对集中,以小年计算仅有25 d左右,大年时间稍长,在短短的时间内产量剧增。由于鲜食占春笋很小比例,大部分用于加工,故加工能力成为制约竹笋价格主要因素,受到季节性生产影响,竹笋加工厂容纳能力有限,因此很容易造成了市场上春笋供应过剩,导致了春笋价格的长期低迷。
2.3 冬笋价格变化
2001—2018年冬笋价格变化见图3。冬笋价格从2001年起不断上升,到2013年达到5.3元/500 g,之后有所回落。因为2013年竹材价格急速下降,到2015年时竹材价格仅为26元/50 kg,导致了竹农无节制地冬笋挖掘,市场供应量的上升,使得冬笋价格大幅度下降。在材、笋价格齐跌的状况下,竹农培育竹林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导致大面积竹林荒芜废弃,进而减少了竹笋产量,带来了2018年竹笋价格的上涨。
图3 2001—2018年冬笋价格的变化
如果以最低小时工资为参照系,冬笋相对价格在2005年达到高峰,至2008年一直维持高位,2008年之后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扣除劳动力成本,冬笋价格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变化趋势,2005—2014年期间维持高位,劳动力成本在冬笋中所占比例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从劳动力投入因素看,挖笋的日工资和砍竹的日工资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30元/工,上升到2018年的200~240元/工;砍竹工资上升了7倍之多,挖笋工资上涨了6.33倍,最低小时工资也上涨了2.89倍;而竹材价格只上涨了0.5倍,春笋价格上涨了0.72倍,冬笋价格上涨了2.03倍。竹材、春笋、冬笋的价格上涨速度远远赶不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速度。
综合各种因素可知,近20年来,竹林经营效益在2007年达到高峰,随后经营效益持续走低。竹林产出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是导致竹林经营困难的主要因素。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在没有新技术出现的情况下,通过竹林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以降低竹林经营成本,增强竹材、竹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依然较为有效;当然,扩大竹林经营面积也存在天花板现象,目前来看竹林经营面积会不断缩减。按照熊彼得的产业创新周期理论,依靠目前的技术手段和组织管理模式,浙江省曾经辉煌的竹产业不可避免地要走向下坡路,竹林面积逐年缩减,产业逐渐消亡,这就需要广大竹子科研人员集思广益研发出新技术,同时配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体制创新,为竹产业的重新辉煌创造条件。
2.4 大年产笋周期内竹笋产量与价格随时间的变化
不同年际之间笋价变化较大,同一年份笋价也随时间不断变化,为了解一个产笋季节内的价格变化规律,统计了某竹笋合作社自2011—2018年期间的产量和价格情况,为了更加贴近生产实际,选择春节作为时间节点进行统计,以期指导竹笋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从图4可以看出,一个产笋季节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春节前100~75 d,竹笋价格不断下降,竹笋产量不断上升,这一段时间价格受到产量因素制约;第二个阶段是春节前75 d至春节后15 d,这段时间价格和产量都会小幅度波动,其原因是受到天气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因素控制,连续阴雨天气会导致挖笋困难,竹笋产量减少,价格上扬,市场需求方面节假日尤其是春节会导致竹笋的市场需求大量增加,相应地价格和产量都小幅度上扬,春节后15 d内价格基本与第一阶段持平;第三阶段是春节15 d后到产笋期结束,在这一阶段中,产量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合作社受到其本身处理能力的限制,产能处理达到极限,而价格随时间一路下滑。由此可见,增加第一、二阶段的产量是提高竹林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图4 大年竹笋价格和产量随时间变化规律
3 结论与讨论
综合考虑竹材、冬笋、春笋绝对价格和与最低小时工资相比的相对价格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2007年是竹林经营的鼎盛时期,之后虽有波动,但整体下滑明显,竹林收益不断下降,竹材价格与第二产业中竹制品加工能力密切相关。冬笋产量相对春笋有限,因此价格受市场容纳量和产量双重制约,两者此消彼长导致了价格的不断波动;春笋供应量远远大于冬笋,多年来春笋的价格几乎就是挖取春笋的劳动力成本。
在一个竹笋生产季节内,竹笋的价格受到市场因素和天气因素的双重影响,如果天气连续阴雨,竹笋挖取困难,则短期内竹笋价格上扬,如碰到春节等节假日,市场需求旺盛,又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竹笋价格,春笋大量上市之后,竹笋因供应充分,价格迅速降低,只有相当于劳动力成本的价格。
春笋和冬笋有不同的定义。周芳纯认为竹笋尚未出土为冬笋,出土的竹笋均为春笋[11];在竹子名词术语行业标准中,春节之前的竹笋称为冬笋,春节之后竹笋称为春笋[12]。本文中统计的冬笋和春笋价格也是以春节为分界点。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竹笋价格在春节后15 d内保持与冬笋差不多的价格,在春节后15~30 d价格出现断崖式下降。因此从笋价格和实际经营的角度考虑,春节后15 d正好是元宵节,元宵节之前的竹笋称之为冬笋,元宵节之后的竹笋称之为春笋,这种分类方法更有利于精准计算毛竹笋产量及其效益。在毛竹笋用林经营中,应该将竹笋的笋期尽量提前,使得多数竹笋在元宵节之前上市,从而提高竹林的经济收益。
农业上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推广使得单位面积的产量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应用使得单位面积上人工投入减少,从而使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不断降低[13-15]。在竹林培育中,多年来育种技术没有突破,毛竹生产上的品种得不到遗传改良,育种对于培育的贡献率几乎为零[16]。由于竹林中竹株分布的不规则性,以及竹笋生长在地下不可见等特点,导致竹林培育大型机械难以施展,多年来竹林培育一直沿用着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的垦复、结构调整、钩梢、施肥等传统经营技术措施[17]。这种经营模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进而导致了毛竹生产成本的迅速提高,在毛竹林产出的竹材、竹笋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毛竹林经营出现严重的困难也不足为奇[18]。除了按照笋价随时间变化规律调整出笋期增加经济效益之外,更多的应该是围绕竹林经营减少投入、增加产出方面考虑,比如竹林经营专用机械研发,如竹林旋耕机、竹蔸粉碎机、采伐机、割灌机、砻糠吸放机等[19-21],以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支出,以增加竹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科研人员应该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提高育种在竹产业中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