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9-03-16孟婷徐丽*
孟 婷 徐 丽*
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脑卒中是我国一种常见心身疾病,脑卒中后患者易伴发抑郁情绪[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令人满意,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伴抑郁情绪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经颅脑CT或MRI证实。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24项版本筛选,得分为8-35分的轻中度抑郁患者。排除因严重躯体障碍不能参与研究、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正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范围33-75岁,平均年龄(52.1±9.8)岁。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范围34-76岁,平均年龄(52.7±10.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医院提供的常规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包括:
1.2.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包括临床专家、护理科研人员、统计学专家等
1.2.2 提出循证问题,如何识别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如何开展心理干预等。
1.2.3 文献检索与评价。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评价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临床价值等,纳入高质量研究文献,分析脑卒中产生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护理方案。
1.2.3 循证护理实践。(1)健康宣教。评估患者的病情,随时解答患者治疗期间的疑问,每周固定安排健康讲座,讲述有关疾病、药物、康复、生活方式相关知识。与患者家属沟通,有关患者病情产生负性影响的事情不要告知患者,使家属配合患者做好思想工作,鼓励家属探视与关心患者,使患者得到精神上的安慰。(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耐心与患者交流,评估其情绪状态,稳定患者情绪,帮助他们分析病情,适当的开导,帮助患者找回战胜病魔的信心,增加其治疗护理依从性,促进其康复训练的完成。可采用音乐治疗、按摩引导等方式帮助患者放松,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善患者抑郁状态[2]。(3)康复训练。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有氧运动训练、任务导向性训练等。循序渐进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遵循由被动到主动的原则。
1.3 观察指标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让患者进行自评,完成问卷填写。两量表均为4级评分,总分乘1.25取整,即标准分,分值界限为50分,得分越高认为症状越严重。使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价护理干预后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得分越高认为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0.05,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DS评分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
2.2 干预后两组SS-QOL维度评分比较
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S-QOL各维度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在个性、自理能力、思维、上肢功能4个维度略下降,其他8个维度分数略升高,t检验后,差异均为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精力、家庭角色、活动能力、情绪、个性、自理能力、思维、上肢功能8个维度在干预后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以更科学化、人性化的方案缓解患者病情,促进其康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情绪状态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主要生命质量维度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S-QOL各维度评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