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智症患者家属危机干预策略分析

2019-03-15马张苗

青年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危机干预策略

马张苗

摘 要:失智症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给其照护家属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如何通过社会干预减轻患者家属压力,提供生活质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又一焦点。本文通过对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某例失智症患者家属干预案例,总结出疏导患者家属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水平的有效对策,为相似案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失智症;患者家属;危机干预;策略

一、研究目的

失智症是一种脑部疾病现象,也称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失智症种类是阿尔茨海默病。失智症是一种进行性退化的疾病,从轻度时期的轻微症状,逐渐进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状,中期患者生活能力继续下降,在日常生活处理上变得困难,晚期患者几乎完全依赖他人照顾。这些情况足以影响其人际关系、生活能力与工作能力。

失智症现今并没有完全治愈方法,因患者长期不能自理、高价的治疗费用、长时间的精神压力等现实问题,给患者、家属、社会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是照护家属,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和精神压力。研究失智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和行为相关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重大研究课题。

二、案例介绍

选择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一服务对象杨某为研究对象。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杨某,女,85岁,大学学历,已婚。二十岁参军,独立要强,不爱主动表露自己,不爱向他人寻求帮助。身体虚弱,患有严重的冠心病。耿某是杨某的配偶,85岁,患有多种疾病,同时脑科医院诊断其处于阿尔茨海默症初期。2013年两人一同入住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

(二)分析预估

1.问题分析

杨某对于老伴多次在外大便失禁这一情况感到丢人和无助;对于老伴身体及思维等方面退化的忧虑;对于独立承担服务对象照护任务的力不从心;对于自身身体状况退化的忧虑及担心;在面临一系列问题的时候缺乏来自子女的情感支持。

2.需求分析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社会工作者认为服务对象的主要需求包括服务对象的心理疏导与建设;服务对象老伴的生理机能建设;服务对象老伴的护理支持;重寻家庭的关爱与支持。

3.个案开展的优势因素

服务对象具备较高文化背景以及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其有谋求改变的强烈意愿;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及其老伴两年来的良性接触为本案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其所居住的福利院具备良好的医护、康复资源,且一直致力于失智症患者的医疗、护理,有充足的经验及较高的水平;其子女虽然忙碌但对老人非常关心和孝顺,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配合度高。

(三)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

一是帮助杨某进行心理建设,正视衰老这一生命历程及其带来的影响,走出负面情绪,重塑生活信心;二是为其各类现实需求协调资源,包括:帮助其老伴延缓机能衰退,锻炼个人自理能力;寻求更适合服务对象及其老伴的护理方式;强化服务对象与其家庭的正面沟通,寻求来自子女的情感支持。

2.服务程序

与杨某达成协议,取得其对于个案开展的支持和认同;为其开展个案会谈,深入了解其心态,进行心理疏导;为其寻找合适的社交活动,转移其注意力,恢复正常生活;与医生、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联系,为其失智配偶制定治疗及康复计划,尽力延缓其身体及智力衰退;充分利用我院养老社区的资源优势,为老人寻找合适的护理支持;与其家属沟通,促使其更多地关怀、支持老人。

3.服务理论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方面的因素有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服务对象的成长过程,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服务对象的问题视为由某个或者某方面因素导致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1.为服务对象开展个案会谈,进行心理疏导

与服务对象面谈,鼓励服务对象倾诉,跟踪服务对象的情绪变化在征求服务对象同意的情况下,邀请专业医生共同参与面谈和了解情况。聆听服务对象的倾诉,了解及分辨服务对象最为迫切的需求,向服务对象深入浅出地解释失智症的发病症状以及各种退化行为的生理原因,帮助其更理性客观地看待老伴的疾病以及行为。几次面谈后,社会工作者不断巩固服务对象对于失智症的理性认知,并诱导服务对象对于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更多理性、客观的思考。

2.为服务对象寻找合适的社交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在几次面谈之后,服务对象意识到自己过度专注于老伴的照护其实并不利于问题解决。社会工作者推荐服务对象抽空参加院内老年书法班,因为自身有一定基础和兴趣,服务对象非常投入,这很大程度上转移了服务对象的注意力,使其不再时刻关注、担心老伴会不会出现情况等,有助于其恢复对于生活的热情和自信。

3.链接资源,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

(1)链接医疗资源,减缓失智症患者机能衰退

服务对象对于中医更为信任,利用我院医疗资源,请院内中医主治医师为失禁的老伴治疗,同时邀请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为处于失智症初期的耿某制定一份治疗及康复计划,同时做出锻炼其认知能力、智力方面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计划。同时社会工作者针对耿某性格喜好,采用娱乐疗法开展一系列工作,包括组织老人陪他打麻将、多与其攀谈、缅怀往事,同时将喂食院内小猫的工作交给耿某,尽量减少其独自在房间看电视等独处时间,配合医生和康复的治疗。

(2)充分利用我院养老社区的资源优势,为老人寻找合适的专业护理人员,协调采取灵活的介助方式帮助服务对象从日常照料中解脱出来。

(3)与家属沟通,提醒其更多地关心、支持老人。因为原本家人对于老人就比较孝顺,只是因为工作太忙而有所忽视,在社工的提醒下,家属对老人近期出现的情况更加重视,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服务对象在精神上得到更多支持,显得更为积极。

三、失智症患者家属危机干预策略分析

(一)帮助家属正确认识失智症

失智症初期表现为小小的健忘。这与单纯的衰老现象难以分辨,对于周围的人而言是不容易发现的。这就需要患者亲属能够有一定的辨识度和意识,及时带去专业医生处就诊,得以控制病情。为了能让病人舒适生活,应通过了解这些特征,以利于此后全家人的生活和制定护理计划。

(二)提高家属知识与技能培训

照顾老年失智患者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事情,很多家庭可能会在长期照顾这样的老人无果后、或是经常遭遇老人反复提出的问题困扰后,身也上产生疲意感、情绪上产生抵触。显然,我们也需要对患者的照护家属进行老年失智癥知识普及、护理常识普及与技能培训。

(三)组织社会团体开展支持性服务

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协调者的角色,尤其是在涉及医疗等专业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工可以针对失智症患者家属开展一些支持性的服务,例如组织专门针对患者家属的情绪疏导团体、护理技能培训团体、个人兴趣交流团体等,在精神上也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和慰藉,为他们进行一些情绪疏导性的工作,让他们使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来为这样一群特殊的老人服务[3]。

四、结论

目前对失智症患者照护的相关讨论和研究很多,但对其家属的关注则太少。尤其是老年夫妻中的“照料者”一方往往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及精神压力,我们应当主动给予这一群体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家属正确认识失智症,组织家属进行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培训,组织社会团体开展支持性服务,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关怀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林小鶯.阿尔兹海默氏症病患的家属照顾者情绪困搅调适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6.

[2]刘爽.失智症老人照护产品设计分析研究[J].设计,2016(21):52-54.

[3]王军芳,林一星.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庭亟需关注[J].中国社会工作,2014(19):13-14.

猜你喜欢

危机干预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哀伤辅导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