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若干思考
——以四川省阿坝州历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为中心

2019-03-15刘波儿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阿坝州共同体中华民族

刘波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重大意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帮助和引导他们将个人前途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阿坝地区作为历史悠久的多民族聚居区,清乾隆时期曾经发生过大小金川之役,红军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也在此展开了对民族问题的深层思考,这里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与优秀的民族品格。因此,阿坝州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素材。

关于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至今还没有相关专著出版,只有部分期刊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涉及这一话题。既有研究大多以某一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中心,探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论述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以鲜明的地域特色进行革命历史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观念。但同时,既有研究也存在可进一步精进的空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新任务、新问题要求我们对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作出再发掘,使之能够更好地贴近当下的理论话语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通过深入挖掘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回应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拟以阿坝州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结合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揭示阿坝州历史文化资源对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启示。

一、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意义

(一)当代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交锋要求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在剧烈变动之中,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正在向大学生群体影响与渗透,加之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多元化丰富了人们的价值选择。以狭隘的眼光看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排斥与本我文化不同的群体、仅认同和关心与本民族相关的事务这些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都有所体现,削弱了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进而破坏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强化理想信念与价值观,自觉抵制分裂势力的影响,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国家与民族责任。

(二)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

2014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正值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追求进步,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愿望,但涉世不深、心理稚嫩、从众性明显,缺乏理论修养和辨别能力,在学习与生活中遭遇民族间因为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文化传统造成的矛盾时,有可能不能正确归因,而是将族际差异上升到对其他民族人群的片面认知和武断判断上,产生隔阂与纠纷,甚至对我国的民族政策产生怀疑。因此,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有利于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确立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题中应有之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自然也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职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树立牢固的民族团结意识,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已经成为新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与使命。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政治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既重视思想理论教育,也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必须以增强实效性为追求,创新教育手段,调整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

二、阿坝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民族团结教育意义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两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其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历史上即为藏、羌、回、汉等多民族交融共处的聚居区,《汉书》、《后汉书》等历史典籍中即有关于阿坝州古老民族的记载,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将这里划入“藏彝走廊”区域。元明之后,中原王朝在这里设土司制度,实行羁縻政策,清之后实行“改土归流”。阿坝州的历史发展脉络体现了不同时期各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对今天认识与思考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着特别的借鉴意义。

(一)清乾隆年间的大小金川之役与民族文化交融

阿坝州小金县是阿坝州主要嘉绒藏区之一,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汉、回、羌等其他民族占48%。明末,中原王朝于大、小金川流域分设土司,始有“大金”与“小金”之分。乾隆十一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劫夺小金川印信,意图兼并小金川,又进攻邻近的明正土司,清廷遂用兵于金川,是为第一次金川之役。该次事件平息之后,大小金川之间冲突不断,乾隆二十年,大金川土司再次侵袭小金川地方,后双方又联合起来侵犯其他土司辖地,反抗清廷,乾隆三十六年,清廷再次出兵金川。这两次战役是清朝在十八世纪耗时最长、花费最巨、损兵折将最为惨重的军事行动,直接改变了当地的统治秩序,开始实行与内地州县相同的行政区划制度。此后,清王朝为推进金川地区经济发展,在该地区大力推行屯田制度,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作物品种,使嘉绒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伴随着战争之后交通状况的改变,嘉绒藏区的人民同周边各民族的往来更加密切,经济与文化交流增多,藏区文化还远播内地,“跳锅庄”表演甚至出现在清朝宫廷歌舞中[1]。

(二)红军长征时期以民族平等为基础的民族交往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抵达懋功(今小金)后,正式进入川西北的藏区。中国共产党在这里直面了民族地区的现状,对中国的民族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坚决执行以民族平等为基础的民族团结政策,实施统一战线策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康藏西番民众书》中指出:“政教分离,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主张“提高康藏民众的文化,运用康藏自己的语言文字设立学校”,“人人皆有入校读书的权利”[2]。在与少数民族民众接触的过程中,红军规定,尊重藏民的风俗习惯,爱护一草一木,未经允许,不进入藏民的房屋,看管并喂养藏胞留在家中的牛羊等[3]。1936年5月,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又规定:“保护喇嘛和喇嘛寺以及经书神像”,“宣传无神论(但不要妨害番民的宗教感情)”[4]。这一时期,红军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工作,使民族政策切合了少数民族的实际,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少数民族群众积极筹集粮食、牲畜等物资,组织后勤保障,为红军做通司(翻译)、当向导,踊跃参军。据不完全统计,阿坝地区参加红军的各族青年约有5000人以上[5],不仅保证了红军长征的顺利进行,也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阿坝州历史文化资源对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启示

(一)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要立足于历史与文化教育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经过了几千年的融合交流,在分布地域上交错散居,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在经济上互相影响,始终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发展模式。正如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所指出的那样,“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多民族国家,而且越是强盛的王朝吸纳的民族就越多。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正统”[6]。通过乾隆时期的大小金川之役,可以看到这种民族交融的历史景象。战后,清廷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行政管理,并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措施,促进了金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嘉绒藏区的封建化进程,也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因此,在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过程中,首先要立足于历史与文化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开拓和守护了祖国的疆域版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谱写了悠久的历史。这一历史事实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尽管在民族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也短暂存在着冲突,但统一与团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族人民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统一体。通过历史与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本民族与他民族文化,确立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

(二)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要加强民族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民族从分散的多元逐渐结合成一体,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也就是说,中华民族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组成的民族复合体,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各民族都在本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了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但同时,又都保留着各自独特的文化特征,所以中华民族是一个既多元又一体的统一体。“多元”是指各民族各有其历史、文化、社会的特点,“一体”是指各民族密切交往,互相依存。从阿坝地区多民族共融共生的历史实践中可以看到,各族人民凝聚成一个坚强团结的中华民族是历史发展的自然结果,多元一体格局不是人为建构出来的。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历史知识不够重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统一性缺乏理论认知,因此,要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必须加强民族理论教育,从理论层面引导学生认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渊源、形成过程、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使学生深刻理解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都是互相离不开的关系,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要加强政治意识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讲政治原则、讲政策策略、讲法治规范”[7]。因此,在大学生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培育。做好政治意识培育关键是要加强“五个认同”教育。习总书记关于“五个认同”的系列论述从思想上论证了各民族大团结的精神基础,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第一,要增进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爱国主义是将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永不褪色的旗帜,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国家观。第二,要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历史的事实已经反复告诉我们,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56个民族是一个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依存感。第三,要增进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的共有文化,是各族优秀文化的积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才能继往开来、改革创新。第四,要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阿坝地区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在与少数民族的密切交往中,坚持与发展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主张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使民族地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象。第五,要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帮助他们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经济、文化、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自然演化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四、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以增强实效性为追求,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中发挥重要作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因此,正确认识的形成与实践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密切关系。在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说教为主的教育形式,减少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讲故事、互动参与等形式,致力于把学生带到历史情景、历史叙事中去认知和感受,引发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从而主动学习与内化知识。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应用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应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方式开展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二)关心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帮助他们自觉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所面对的多样文化形态和多元价值观念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时必须考虑的现实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民族间交往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内地学生也远赴边疆地区求学,族际交往中的文化冲击往往让一些大学生感到迷茫甚至是不满,比如,内地学生难以理解班级中少数民族学生的高考分数相对较低,而少数民族学生面对内地学生较丰富的经济物质生活感到自卑与抑郁,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但是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往往将其归因于表面的民族差异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师应注意从课堂内外两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相关现实问题,搭建有效交流平台,促进各民族学生交流交融,使他们自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依靠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奋斗去实现。增强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阿坝州共同体中华民族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