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用研究
——以蚌埠玉文化为例
2019-03-15李加武
李加武,黄 燕
(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能走进社会、深入群众、融入人心,即在于它同时具备了以下两方面优势:一方面在于它的民族性,即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另一方面在于它的时代性,即它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高度吻合,与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完全一致,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1]。正是由于上述两点原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成为凝聚社会共识、汇聚民族力量、引领国家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基于上述考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然,这也为我们开发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玉文化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促进作用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玉文化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也凝聚了越来越多的优良道德传统和精神资源,试述其略如下:在春秋时期以前,人们对玉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从春秋时期开始,人们逐渐赋予玉以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并将玉的感性特征与人的精神品质相联系,使玉成为个人高尚品德和美好情操的象征。如《管子》认为玉有“仁知义行洁勇精容辞”九德,孔子认为玉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德,荀子认为玉有“仁知义行勇情辞”七德。到了两汉时期,赋玉以德、以玉比德的玉德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如贾谊由“玉德”引申出玉之“六理”,董仲舒认为玉有似君子,具有“不蔽其恶”“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一系列优点,刘向提出玉有“六美”,许慎认为玉有“五德”。古人的玉德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佩玉、爱玉和崇玉成为社会风尚,代代相传,于今不绝[2]。
玉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精神积淀对我们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实践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和价值体系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更是如此。唯有借助于以玉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显得更富历史性、时代性、文化性、民族性和先进性。这是因为:(一)《周易》认为,玉与乾同属阳类,含阳刚之性,象征着刚毅坚卓、奋发有为、力争上游和自强不息的健动及进取精神[2],这可以成为当今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动力。(二)《韩诗外传》和《礼记》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古人以琢玉喻修身,所以玉德的教化作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修身实践[2],无论是对个人涵泳德性、还是对社会培育文明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这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若合符节。(三)古人认为玉含具仁德,正如杜维明先生所说,仁的核心要义就是承认和尊重意识,这又体现为以下两点:首先是承认他人、尊重他人,接受他人的缺陷和不足;其次是承认自身的有限性,意识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而承认和尊重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包容意识。所以我们可以说,玉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包容合和的文化,这种文化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容多样性和尊重差别性的内在要求高度吻合。(四)玉文化蕴含着厚德载物和尊道贵德的文化传统,它曾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突出优势,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性和崇高性要求内在一致[3]。有鉴于此,如何合理有效利用玉文化,以更好地服务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就成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蚌埠玉文化的独特优势
蚌埠西倚涂山、北临淮水,是地处淮河冲积平原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人文资源积淀丰富,虽然不产玉石,却是全国小有名气的玉器加工、贸易和收藏集散地之一。
开发利用蚌埠玉文化,具有以下七方面优势:第一,玉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富。《左传》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韩非子》说:“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近年来在蚌埠下辖的五河和怀远两县都曾先后出土过原始社会时期的玉器[4]。第二,加工技术先进,业类领先[5]。第三,收藏文化浓厚。近些年来,随着蚌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应提升,民间的艺术品收藏热潮逐渐兴起[6]。第四,经营模式先进。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蚌埠玉器商户多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这有利于整合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从而形成科学、便捷、有效的系统产业链条。第五,政策优势突出。政府政策的培育支持成为蚌埠玉器产业发展的又一突出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全国性战略定位,根据大文化、大旅游和大流通的建设规划,集中优势资源着力发展光彩古玩玉器市场、南山路古玩玉器一条街和姜桥古玩玉器加工物流中心,全面增强蚌埠玉器产业综合实力。第六,行业协会初具规模。目前全市有两家玉器类行业协会,分别是蚌埠市玉文化促进会和玉石雕刻艺术协会,吸收九百多家商户成为会员。第七,人才济济,名师辈出。蚌埠玉雕行业曾先后涌现出时培成、王玉、马友峰、丁安徽等一批大师,他们工作严谨、技艺高超,在国内外的一些重要展会中屡有斩获[6]。
当前,蚌埠玉器产业和玉文化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即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如蚌埠玉器古玩市场曾被全国工商联、全国古玩业商会、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京华生活》和《收藏》杂志社等多家单位联合评定为“中国十大古玩市场”,是华东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古玩市场,光彩玉器文化城和南山路文化市场也被安徽省文化厅列入首批“文化建设示范基地”[6]。然而,蚌埠也成为全国玉器造假的重灾区,严重损害了蚌埠玉器产业的品牌形象,极大制约了玉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切实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摆在蚌埠玉器产业和玉文化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蚌埠玉文化的现代转型
一方面,在蚌埠玉器产业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着玉器造假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蚌埠玉文化毕竟产生于特定时代,如何实现其与当前时代的有机融合,进而实现蚌埠玉文化的现代转型,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要有效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就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和实际保障作用。
(一)价值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许,这就决定了蚌埠玉文化若要在当今社会取得健康持久发展,便需要在内在精神价值层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和发展蚌埠玉文化的价值引领,则意味着我们的这一历史实践根植于最广大人民的价值共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色,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也使得建设和发展蚌埠玉文化的具体实践成为助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人民幸福的重要历史实践。
(二)实际保障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蚌埠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起到实际保障作用。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目标任务和价值诉求,其中,国家富强和地方富裕为蚌埠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牢固基础,民主的政治生态为蚌埠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文明的社会环境为蚌埠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向上因子,和谐的国际氛围为蚌埠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