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文化进校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安阳工学院学生视角的调查问卷分析
2019-03-15杨国平
杨国平
(安阳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南 安阳455000)
一、安阳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实施“安阳文化进校园”工程简介
安阳特色文化是发源或流行于安阳的所特有的一些历史文化现象,如甲骨文和青铜等殷商文明、《周易》文化、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岳飞精神,以及具有安阳地方特色的建筑、饮食和民俗文化等。能代表安阳特色文化的历史人文景点主要有殷墟、文字博物馆、袁林、红旗渠、周易羑里城、岳飞纪念馆、马氏庄园、二帝陵、文峰塔等。
“安阳文化进校园”(即安阳特色文化教育)是我校的一个办学特色,是指学校采用各种形式将安阳地方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在教学科研、校园景观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营造具有安阳特色的校园氛围。目的在于增进大学生对安阳文化的了解,提高其人文素养,打造我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知名度,宣传弘扬安阳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安阳旅游经济,实现安阳文化传承、高校教育、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三方共赢。
我校自2010年开始,以“安阳文化进课堂”为契机,拉开了“安阳文化进校园”工程的序幕。
2011年11月,学校出台了《安阳工学院党委关于打造安阳地域特色文化教育体系的意见》(安工党〔2011〕56号文件),提出利用安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我校办学特色,正式提出推进实施“安阳文化进校园”工程。
2013年,思政部成立“安阳地方文化教研室”,建设“安阳特色文化教育”网站,“安阳文化进校园”工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经过7年的实践探索,已形成了“课堂教学普及、实践教学内化、校园文化熏陶、科学研究深化、校企合作转化”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二、开展“安阳文化进校园”问卷调查
我校“安阳文化进校园”工程已实施8年,主要教育对象是我校大学生。为了进一步改进工作,笔者在2017年6月份开展了“安阳文化进校园”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15道题目,其中选择题13道(均为不定项选择),开放式问答题2道。内容基本涵盖了我校面向学生开展的“安阳文化进校园”的各项活动,包括调查对象对安阳文化的了解,对我校实施“安阳文化进校园”工程的内容、方式和效果的看法,课堂教学、课程设置、校园景观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我校大二、大三在校生。因为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对我校情况比较熟悉,而且也学习过相关安阳文化选修课,能够比较完整和客观地回答问卷中所涉及的问题。相对来说,大一学生由于没有开设安阳文化选修课,无法回答相关题目;大四学生临近毕业,不太关注此类事件,无法保证答题质量。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笔者采取课堂发放、请学生立即作答的方式,确保调查问卷及时高效回收。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9份,有效问卷率为95%。其中大二学生257人,大三122人,分别占68%和32%。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我校“安阳文化进校园”工程的运行情况,查找问题,寻求对策。“安阳文化进校园”的主要教育对象是我校学生,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改变受教育者,使其向既定的目标迈进。教育的效果如何,最终要由受教育者来评判。因此,对于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有何看法,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从总体上来说,我校“安阳文化进校园”工程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笔者运用归纳分析法,认真梳理了被调查者对该项工作的一些看法,也发现了“安阳文化进校园”工程的一些不足之处。归纳起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中讲授安阳文化的课时少,内容无法展开;
2)每学期开设的安阳文化选修课少,许多学生无法选课;
3)教师讲课方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有效吸引学生;
4)无法满足更多的学生到文化景点实地参观的要求;
5)能体现安阳文化元素的校园景观数量少;
6)安阳文化展馆开放时间少。
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也使得“安阳文化进校园”的教育效果打了折扣,这是我们以后在制定对策时应该注意的。
(二)对策
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回归学生,呼应学生诉求。为了征求学生意见,摸清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期盼,我们在调查问卷的最后,设置了两道开放式问答题,即第14题“您对我校开设安阳文化选修课和安阳文化进课堂有何建议?”和第15题“您对我校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和安阳文化进校园有何建议?”。笔者整理被调查者的建议,结合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1)教学部门应当组织更多的学生到文化景点实地参观,课堂教学与实地参观相结合,使学生在实景中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
2)教师要多讲与安阳有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加强相关教学内容的科学研究,深入挖掘史料,善于借鉴他人研究成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储存知识,为教学提供足够的“营养与水分”,精炼讲课内容,处理好“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
3)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制作PPT、播放关于安阳文化的纪录片和视频,丰富教学方式,运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组织学生讨论、主题演讲,利用师生角色互换实现课堂翻转等新型教学模式;
4)打破院系和部门藩篱,扩大师资队伍,动员全校学有专长的教师,积极投入到“安阳文化进校园”的教育教学中,每学期增加安阳文化选修课的开课班级,增加课时;
5)增加校园景观建设数量,在热闹的地方建设校园文化景观,给校园文化景观配上文字说明,方便大家更深了解,使安阳特色文化元素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6)建议周六、周日也开放“安阳文化展馆”,改变目前只在周一至周五开放的局面,方便学生(尤其是校外来客)参观。
笔者认为,学校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倾听学生的呼声,以此次调查问卷为契机,改进和推动我校“安阳文化进校园”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