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述情障碍对抑郁的影响:手机成瘾倾向的中介作用
2019-11-02朱蕾晔徐宏图
朱蕾晔,杨 琪,徐宏图
(1.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黄山245041;2.同济大学人文哲学系,上海200092)
抑郁作为一类情绪状态,它的主要特征是存在长时间自发性的情绪低落状态。据调查,55.3%的大学生存在抑郁症状[1]。以往研究已经指出,抑郁与心理健康问题甚至自杀行为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许多因素都会对抑郁产生显著的预测作用,如遗传因素、社会和家庭环境因素、人格因素、人际交往和认知倾向因素等[2]。
述情障碍是一种情绪障碍,最主要表现为无法感知和表达自己或他人的感受。一方面,他们不能理解那些情绪语境和事件,不能识别不同的情绪,不能从别人的表情中解读情绪,不能理解各种情绪的动机;另一方面,他们不能表达情感,在与人交流时,表达很单一,说话的语气很平淡。以往的研究表明,述情障碍与抑郁有显著的相关性[3]。其他研究表明,述情障碍与自杀行为密切相关。还有研究揭示,述情障碍与自杀行为关系密切[4]。由前期成果可以得出,述情障碍、不良的心理问题还有严重的行为都有着较为紧密联系。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智能手机在满足大学生学习、社交、娱乐的同时,如果不当使用,也会导致产生手机成瘾倾向。手机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长时间依赖手机对于生理、心理有很大的危害。已有研究揭示,个性特征对大学生手机成瘾有预测作用,情绪稳定性差的大学生更容易发生手机成瘾行为[5],另外,内控性、孤独感、网络满意度等因素也可以较好地预测网络成瘾[6],还有,如果个体在童年期受到心理虐待和忽视也能够直接判断在大学阶段手机成瘾倾向,同时能应用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来判断是否具有手机成瘾的倾向[7]。
当前拟考察手机成瘾倾向在述情障碍对抑郁的影响的中介作用。首先,述情障碍可以影响抑郁水平。述情障碍是一种人格特质,是抑郁症的易感因素[8],述情障碍与抑郁关系密切,且可以影响个体抑郁症状的表现形式[9]。因此,述情障碍会影响抑郁。有的研究还揭示了述情障碍、抑郁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关系。大学阶段的述情障碍和手机成瘾倾向关系较为密切,并且能够成为判断手机成瘾倾向的关键原因之一[10],在童年阶段被忽视会由述情障碍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大学阶段发生的手机成瘾造成影响[7]。还有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抑郁相关显著,且手机成瘾能够预测抑郁[11]。因此,可以推测,述情障碍可能能够直接影响抑郁,也可能通过手机成瘾倾向间接影响抑郁。
以往的研究主要论述了述情障碍对抑郁的影响,但没有从手机成瘾的中介作用去探讨。因此,本研究拟探究大学生述情障碍对抑郁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以期能探索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安徽省某高校共选拔出520名大一、大三学生,参与者自己也同意参加问卷调查与测试。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491份,有效率为94.42%。被试平均年龄为19.71+1.86岁。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情况
(二)研究工具
1.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采用熊杰等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12],共16个项目。本文从戒断症状、显著行为、社交舒适度和情绪变化四个方面阐述了手机成瘾倾向。因子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总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3,重测信度为0.91。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手机成瘾倾向越严重。
2.抑郁量表
选用拉德罗夫(1997)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13]。该量表含20个项目,反映了抑郁症的6个不同方面:抑郁、内疚与无价值、无助与绝望、心理运动迟缓、食欲不振和睡眠障碍。量表的得分为0-3分。量表评分的聚合效度r=0.44-0.56,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得分的高低反应了抑郁症状出现的频率高低。
3.述情障碍量表
选用西南大学张春雨编制的量表[14]。量表共23个项目,反映了述情障碍的四个方面:情感识别困难、情感表达困难、内部分析困难、情感体验困难。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述情障碍越严重。
(三)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由心理学专业人员主持测试,问卷当场回收。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以及PROCESS插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descriptive)分析、中介效应(Mediating Effect)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
二、研究结果
(一)述情障碍、抑郁以及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述情障碍、抑郁与手机成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详见表2)。述情障碍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P<0.05);抑郁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正相关(P<0.01)。
表2 述情障碍、抑郁以及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相关分析
(二)中介作用检验
根据方杰、张敏强和邱皓政非参数Bootstrap法——这是一个中介效应检验的新程序,本研究利用这种分析技术来估计95%置信区间的中介效应。抽取5000个样本,并用Hayes编制的SPSS宏(PROCESS is written by Andrew F.Hayes,http://www.afhayes.com)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
手机成瘾倾向对述情障碍抑郁中介作用的回归分析(见表3)表明,述情障碍对个体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显著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P<0.001);在回归分析中加入述情障碍和手机成瘾倾向时,述情障碍不能预测抑郁,而手机成瘾倾向可以显著预测抑郁(P<0.001)。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手机成瘾倾向间接效应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不包含零值,说明手机成瘾倾向对述情障碍抑郁效应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由于述情障碍对抑郁的直接影响不显著,手机成瘾倾向在述情障碍对抑郁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97.8%。
三、讨论
大学生述情障碍、抑郁和手机成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患有述情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领悟情绪变化的能力较弱,这个情绪变化既包括自己的情绪,也包括其他人的情绪,从而使他们会更加的把自己封闭起来,更加的容易焦虑,与其他人的交往能力也比较差,这些人经常把更多注意力和时间投入到网络世界,这样就更易形成手机成瘾。而不同人的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能力的不同则表现为对不同人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行为问题所产生影响的大小,由此可见,个体的情绪表达、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学习能力、躯体化症状等往往都会受到述情障碍的影响。所以述情障碍也被认为是精神障碍和心身疾病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心理因素[15],其中包括抑郁。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的社会技能与自尊水平更低[16],成瘾行为导致他们渐渐脱离生活群体,脱离社会,独来独往,当他们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时,由于缺少社会支持,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更容易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17],导致抑郁。
表3 手机成瘾中介效应分析中的回归分析
表4 手机成瘾在述情障碍对抑郁影响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中介检验结果表明,述情障碍不仅能显著预测个体的抑郁程度和手机成瘾倾向,而且通过调节手机成瘾倾向的中介作用对抑郁有影响。当述情障碍与手机成瘾倾向同时进入回归分析时,述情障碍不能预测抑郁,手机成瘾倾向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抑郁。这说明手机成瘾倾向在述情障碍和抑郁之间起着完全的中介作用。述情障碍作为一种消极的人格特质,对个体抑郁水平和手机成瘾行为有显著影响。手机成瘾是一种消极的行为,大学生手机成瘾的人,往往过度使用手机,成瘾者无法自控,他们对手机有着更强烈的渴求,一旦没有手机在手,会感觉焦虑或恐慌,产生戒断反应。而述情障碍的个体不能很好的识别情绪,更容易出现不良行为,如在面对学业压力时,他们容易情绪不稳定,但又不知道怎样消除这些不良情绪,因此将会更多的采用逃避的方式,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不会寻求帮助,导致他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加剧成瘾行为。成瘾行为会导致长期的社会适应困难,它的影响是各个方面的,如心理功能方面的影响,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记忆力减退[18];生理方面的影响,长期使用手机,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兴奋状态,可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升高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社会功能方面的影响,对交际不感兴趣,待人冷淡,没有时间观念,心情时常会莫名地出现低落[19]。长期的情绪低落,或当客观刺激条件不足以引起抑郁反应时,他们仍然能出现强烈的抑郁反应,无法自我调适,无法恢复心理平稳。因此,述情障碍可以通过手机成瘾对抑郁产生影响。
这一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群体,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在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时,积极的寻求帮助;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和识别他人情绪反应的能力,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如什么是高兴、兴奋,什么是痛苦、愤怒、悲伤,并以己度人,能清楚地感知和认识他人的情绪,并且还要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采用适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再次,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改善大学生与家人及朋辈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经验值,可以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