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教学类方向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调查
——基于2003-2017年数据分析

2019-03-15杨金蕊赵春枭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硕士论文被调查者选题

杨金蕊,赵春枭

(1.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14;2.青岛安国路小学,山东青岛266041)

翻译教学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熊兵,2011)[1]。翻译教学研究成果对指导翻译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翻译教学论文已成为翻译教学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与依据。

近年来,对翻译教学的研究方法仍以思辨性和经验性为主,实证性研究较少。其中郑晔与穆雷(2007)[2]、文军与张金陵(2008)[3]、李德凤(2009)[4]、刘倩与郑声滔(2012)[5]、李尚凤、李美能与韦艳梅(2011)[6]等学者均以翻译教学论文为对象对翻译教学进行了宏观研究,但目前对于翻译教学类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实证研究仍属空白。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重点分析2003-2017年间国内翻译教学类硕士论文的选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具体回答:1)在选题方面,翻译教学类硕士论文有什么趋势和特点?选题来源及选题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2)在研究对象方面,翻译教学类硕士论文呈现什么趋势?影响选取研究对象的因素有哪些?3)研究设计类别方面,翻译教学类硕士论文呈现什么趋势?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4)翻译教学类硕士论文写作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笔者用文本分析法对翻译教学类硕士论文的选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探寻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原因。

研究工具为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问卷为半开放式非量表问卷,含五部分:1)个人信息;2)选题,涉及选题来源、选题方法、研究生在选题中需具备的素质、影响选题的因素等;3)研究对象,涉及选择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选择研究对象时面临的困难等;4)研究手段,如选择的研究类别,对SPSS的熟悉程度等;5)论文写作,涉及对论文写作标准的了解程度,获取论文写作标准和文献的方式等。

访谈提纲为开放式,探究文本分析中凸显特点的可能影响因素和某些已知问题的深层原因。

(三)研究步骤

1)选取样本。从CNKI-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对2003-2017年间所有以“翻译教学”为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搜索,然后按照年份抽取每年论文总数的25%共90份论文为样本。

2)分析样本。①笔者在郑晔、穆雷(2007)[2]《近50年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中期刊论文选题的研究表格基础上进行补充、改编,以此调查整理、归纳CNKI 2003-2017年间以“翻译教学”为主题的所有硕士学位论文(358篇)的总体选题趋势及特点。②对90份样本进行描述性分析,梳理总结翻译教学类硕士论文在研究对象、研究类型、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等各方面的趋势及特点。③结合文秋芳等(2004)[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论文写作相关标准及相关前人研究,对90份论文样本的写作规范,从摘要、引言、参考文献、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普遍问题及特点。

3)问卷调查和访谈。样本分析后,对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渤海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30名翻译教学方向研究生发放电子问卷进行调查,并收回有效问卷30份。然后对山东师范大学、渤海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的6名翻译教学方向研究生分别进行了电话或面对面访谈。为方便记录和分析,征得访谈对象同意后,对访谈进行了录音。

4)数据收集与分析。结合样本论文分析,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并对访谈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此总结当前翻译教学类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特点、趋势和问题,并提供相应建议和参考。

二、结果与讨论

(一)选题特点分析与讨论

2003至2017年间,翻译教学类硕士论文的选题有以下发展趋势及特点:

1)纵向看,翻译教学类硕士论文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03年到2014年间明显增多,有较强的发展势头。

2)选题呈多样化趋势。超过总比例5%的选题集中在翻译教学模式与方法上,共53篇,总比例14.8%;跨学科研究43篇,总比例12%;翻译(译者)能力培养42篇,总比例11.7%;综合研究33篇,总比例9.2%;翻译教学理论28篇,总比例7.8%;语料库与翻译教学21篇,总比例5.9%;翻译测试评估26篇,总比例7.3%。对于总比小于1%的如翻译教学师资发展3篇,总比例0.84%,国外翻译教学介绍1篇,总比例0.28%,书(教材)评2篇,总比例0.56%,在硕士论文中逐步涉及。其他选题(29篇)正逐年增加,主要集中在翻译市场需求调查(37.9%)及翻译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18.8%)上。可见,翻译教学研究正逐步面向市场实际需求和职业需求。

3)选题不均衡。2003年以来,跨学科研究有所增加(43篇,12%),主要集中于翻译教学与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医学及土木工程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涉及翻译教学大纲及课程设置的选题(4篇,1.12%)相对较少;国外翻译教学介绍(1篇,0.28%)最少。回译、同伴互评的应用研究和四六级考试对翻译教学的反拨作用选题出现多次重复。过多的重复选题,只能导致研究成果创新性的下降(李均、李科浪、蒋铁汉,2010)[3],而涉及较少的翻译教学师资发展、翻译教学大纲及课程设置等选题却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因为师资的瓶颈恰恰制约着翻译教学的整体发展。教学大纲会明确教育对象及教学目标,而没有这两个因素便无法进行课程设置与教材编纂(郑晔、穆雷,2007)[2]。

问卷就选题来源、选题过程中所需主要能力、影响选题的因素、选题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

1)71.9%的被调查者选题来源于导师,50%选题来源于硕、博士论文,期刊及专著。日常学术论文阅读积累是选题的重要来源。但选题是科研过程的起点和重要环节,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需要高度的创新性,谁也无法代替(李均、李科浪、蒋铁汉,2010)[8]。研究生应该有一定程度的独立研究能力,而不是过多依赖于导师和专家。可见翻译教学硕士应该提高自身的科研探究与创新意识。

2)71.4%的被调查者认为,研究生能够做出优秀选题最应具备自身较强的翻译能力及扎实的翻译教学理论基础,其他能力依次为科研能力(50%),熟练统计数据的应用能力(21%)。

3)81.8%的被调查者认为阅读参考文献的丰富程度是影响选题的首要因素。此外,科研能力(80%)、导师指导及关注度(62.3%)、个人兴趣(47%)等均会影响选题。

4)61.4%的被调查者认为对翻译教学研究方法不够了解是选题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其他困难依次为翻译理论欠缺(63.6%)、资料搜集困难(57.1%)等。

(二)研究对象特点分析与讨论

对样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统计后发现,研究的样本数量在逐年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特点如下:

1)超过70%论文的研究对象鲜明,主要为学生:约41%研究对象为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约22.2%为高职高专学生,8.9%为研究生,4.4%为高中生,仅18.5%的研究对象是翻译教师。教师是翻译项目的管理者,是学生的示范者、鼓励者和帮助者(薄振杰、李和庆,2011)[9]。教师无疑也是值得研究的客体。翻译教学的研究对象不应局限于学习者,应开阔研究思路和视角,开拓研究范围。

2)样本论文中,研究对象所在学校的选取方式均为指定而非随机。被调查者认为,可操作性是影响选取研究对象的首要因素,其次为现实条件的局限性。因此,如果学校给予翻译教学类硕士更多不同的教学实习机会,那么,在不同环境的教学实践中就会有更多不同研究对象的选择可能。

3)约18%的样本论文研究对象模糊不清,直接影响论文质量。

(三)研究方法特点分析与讨论

关于研究方法,笔者从研究设计类别和研究手段两个侧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1.研究设计类别特点

研究设计有两大类别:定性与定量(文秋芳等,2004:62)[7]2。2003至2017年间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共49篇,占52.2%并逐年增加。如文秋芳(2004:66)[7]指出,定量的研究结果应用性强,但过于简单,生态信度差,定性研究能展示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但耗时费力,应用性不强。因此,两种研究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互相补充,提高研究的有效性,这是翻译教学类硕士论文的普遍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却发现,部分样本论文研究设计不够严谨、科学,导致研究结果不可信,研究发现有待商榷。

2.研究手段特点

研究手段涉及问卷、实验、测试、访谈、录音转写等(李尚凤、李美能、韦艳梅,2011)[6]。

1)超过45%的论文涉及的研究手段有:问卷法(41篇,45.5%)、测试法(38篇,42.2%)。

2)超过94%的论文在研究中使用了至少两种研究手段。在问卷与访谈中,64.3%的被调查者认为多种研究手段的使用可以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3)2003年以来,用数据证明研究有效性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这说明了定量研究正被广大研究生接受。但深入分析发现,部分论文只有相关数据的统计,却并未进行深入分析。

4)对使用率较高的测试手段,68.9%是用来验证翻译教学方法、模式或理论在现实教学中的可行性,忽视了被测者因素对测试结果本身的影响,从而影响研究的信度;44.4%集中于CET-4、CET-6测试,少有对TEM8,PETS,BEC等其他测试的运用。

5)在问卷设计方面,部分论文缺少对自行编制问卷设计过程的介绍和说明,使用或改编权威问卷的数量较少。而自制问卷的设计本身存在不严谨之处,约30.3%的论文中缺少对非量表问卷测量依据的描述,对量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90.9%的论文中没有提及问卷的试测与修正情况;6.7%的论文中未提及问卷回收率。可见,研究生在问卷设计和使用方面缺乏科学的认知和相关系统训练。

6)在统计分析软件应用方面,超过73.5%的论文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数据统计均使用了SPSS辅助,但SPSS的实际应用程度却不高,部分论文虽说明运用SPSS做显著性检验,在结论部分却用不具备显著性检验意义的百分比得出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结论。

据问卷及访谈进一步了解发现,虽有85%被调查者在论文中运用到了SPSS,但却表明自己只因前人论文中大量出现该软件而借鉴了此软件的名称,实际并未真正了解或使用过该软件。被调查者普遍认为,SPSS软件在数据统计方面不仅有效且权威,但该软件使用较为复杂,因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而导致其未能真正运用。

(四)论文写作规范方面的问题分析与讨论

对90篇样本论文的写作规范分析,主要从摘要、引言、参考文献及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

1.摘要规范问题

论文摘要应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收集分析资料的工具、过程或步骤、研究发现与研究结论(文秋芳等,2004:219)[7]。但90篇样本论文的摘要中,24.4%未提到收集数据的相关研究工具,22.2%未提到收集及分析数据的相关步骤,16.7%添加了论文的整体结构。

调查问卷中涉及的摘要写作规范反馈数据显示,仅有43%的被调查者给出了正确答案,这同样验证了相当数量(半数以上)研究生在摘要写作方面缺乏相关的规范知识。

2.引言规范问题

引言由3部分组成:研究的总体描述;研究的必要性;论文的总体框架。引言部分还可以包括重点专业术语的定义及研究假设等(文秋芳等,2004:226-227)[7]。

本研究发现,在引言写作方面:

1)68.9%论文引言符合写作规范,但仍有21.9%论文引言中未显示论文的总体框架,约4.4%的论文却在引言与摘要中均出现论文的总体框架。

2)“这一部分不是文献回顾,没有必要列出大量文献……”(文秋芳等,2004:226)[7]但20%的论文引言中大量运用文献,造成论文内容冗余,不够简洁。

3.参考文献特点及问题

90篇样本论文的中英文参考文献的相关比例显示:中文期刊多于中文书籍的占83.3%;英文书籍多于英文期刊的占68.8%;核心期刊多于普通期刊的占68.8%。虽然论文的研究范围不同,但选择的参考文献类型较为集中。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进一步发现:

1)85.7%的被调查者通过学术期刊找寻文献资料,71%通过相关书籍或网络索引找寻文献,仅有29.6%通过导师介绍获取的参考文献。为找寻更有效的参考文献,研究生应广泛阅读并加以反思。与此同时,导师对于期刊及网络索引的相关指导能帮助学生找寻到最前沿的研究资料。

2)88%的被调查者认为中文核心期刊比普通期刊更有权威性,能够证明自身研究的意义,因此核心期刊利用率较高。与此同时,92.6%的被调查者承认英文书籍或专著的利用率不高,原因在于理解较为困难,或阅读占用大量时间,或书籍的时效性较低等。难以获得英文学术期刊的索引途径是英文期刊参考量较少的直接原因。因此,导师有必要介绍英文的相关权威学术期刊或开设相关选修课,学校图书馆增加索引培训,为学生提供权威英文参考文献的相关获取途径。

在参考文献规范方面,笔者发现以下问题:

1)参考文献内容不全。20%的论文中,实际引用的文献并未全部列入参考文献中。而“Bibliography可包括研究中参考的任何资料,即使没有引用,也可以列进去。”(文秋芳等,2004:223)[7]

2)参考文献格式有误。12.2%的参考文献中作者姓名有误;25.6%标点运用错误;15.6%未标注学术期刊的出版年份或书籍的出版社名称。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研究生对学术论文书写规范的重视度不高,对文献书写规范要求的理解比较模糊。

4.语言运用方面问题

笔者从语态与时态两方面对样本论文语言进行了分析,发现:

1)约11.1%的论文中频繁出现第一人称。

2)超16.7%的论文中主动语态多于被动语态。2003年以来,论文语言表达有明显改进,被动语态利用率有所提高。

论文常用的时态是现在时与过去时,时态使用不恰当可能会违背科学伦理(Day,1989)[10]。通过文本分析发现,部分论文存在时态不恰当问题:

①描述前人的研究结果时,23.3%的论文使用过去时多于现在时。

②描述图或表的研究结果时,17.8%的论文使用过去时多于现在时。

③讨论自己的研究成果时,12.2%的论文使用过去时多于现在时。

其他语法错误还有:拼写错误(14.4%),主谓不一致(17.8%),缺乏谓语(4.4%)等。

问卷调查研究生了解论文写作规范的途径后发现,78.6%的被调查者是通过阅读并效仿前人的硕士论文来了解论文写作规范。当前研究生缺乏系统的论文写作训练,过度依赖前人硕士论文,但前人硕士论文质量良莠不齐,缺乏思辨和判断能力的研究生难免被质量低下的论文所误导。被调查者中仅有42.8%在论文写作前阅读过论文写作方面的相关书籍,80%承认缺乏相关的培训及写作经验。因此,除研究生自身要增强学术规范意识外,学校可通过设置相关的学术论文写作选修课程,系统讲授并培训相关知识与规范,强化学生论文写作规范,提高论文写作质量。

三、教学启示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笔者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研究生自我发展等角度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课程设置方面。虽然调查的翻译教学类硕士生涉及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英语)等不同研究方向,但鉴于选择翻译教学作为具体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普遍缺乏前沿文献搜索获取能力以及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相关知识,建议学校适时开设索引英文期刊文献的相关课程或培训,扩宽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同时开展SPSS软件的相关选修课或培训,帮助研究生系统学习数据的量化统计与分析方法,夯实定量研究基础。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地为研究生提供多样化的翻译教学实践机会,便于学生在不同的实践中找寻新的研究选题和视角,并通过实践验证新的研究假设。

2)教学方法方面。鉴于翻译教学类方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相对集中,论文写作规范问题比较普遍,建议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研究生形成运用理论分析翻译教学实践的自觉与习惯,扩宽开题思路,为提出富有创新与价值的论文选题打下前期基础,并充分利用典型性的硕士论文进行范本讲解或案例分析,适时讨论论文写作问题。此外,在论文选题、文献积累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建议教师与所指导的研究生交流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意见与建议,提高其论文研究与写作的有效性。

3)研究生自身发展方面。建议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更加自主与自觉地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如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问或困难,应与导师交流,主动寻求专业化帮助和科学指导,而非在缺乏足够判断力的情况下,盲目效仿他人,以讹传讹,复制错误行为,荒废求知之路。其次,为扩宽翻译教学研究视野,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翻译教学实践,善于反思,多总结实践中的问题或经验,学会从问题出发,本着解决问题的初心提炼出真正富有研究意义的选题。最后,在学术研究态度方面,研究生更应加强并端正学术规范认知与意识,有效掌握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自觉向学术前沿看齐。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问卷、访谈及文本分析发现并指出了当前翻译教学类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总体特点、趋势、优点与不足,探究了文本分析中凸显特点的可能影响因素及某些已知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启示。但因研究分析的论文样本数量和参与调查问卷与访谈的人数及学校有限,不一定具备足够的代表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研究发现的广泛适用性。望今后能基于不同学校更多的样本进行研究,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及研究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硕士论文被调查者选题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Next-Generation Materials for Cutting Tools: Superhard Materials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泰国来华留学生硕士论文语言特征分析及教学启示
“双一流”视域下导师学术品质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基于安徽省四届优秀硕士论文评选的实证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