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护用药理学》学习效果的方法初探
2019-03-15钱善军
阚 晶 刘 玮 钱善军
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地发展,要坚持教育优先,内地高校积极支援新疆人才培养工作。我校响应国家政策,设立了护理专业援疆班,对口招收新疆自治区皮山县学生,为新疆培养所需的医务工作者,学生绝大多数为少数民族。由于环境和文化的差异,援疆班学生在医学课程学习方面的困难较大,经常反映课堂内容听不懂,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和桥梁学科,《护用药理学》与其他医学课程紧密关联,一旦脱节,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今后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我们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探索出一些适合高职高专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医学课程教学对策。
1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护理药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1.1 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汉语水平较差 我校护理专业援疆班学生来自于新疆和田地区,为经济教育水平欠发达地区。学生基本上为少数民族,学习基础普遍薄弱,汉语基础较差,虽然可以用汉语沟通,但在听、说、读、写各方面水平都与内地学生差距较大。课堂采用汉语讲授,使用汉语教材、汉语课件,学生普遍感到听课、记笔记与复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而医学专业本身专业性较强、难度较高,知识点密集,课堂节奏较快,学生往往听课吃力,跟不上教师授课的节奏,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1.2 对护理工作缺乏认识,学习积极性不高 《护理药理学》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中既要涉及生理,生化,解剖等基础学科,又要了解临床诊断、内科等相关知识,这造成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将来从事的护理工作的职业性质、特点等了解比较片面,缺乏对临床一线工作状况的整体认识,还未形成对将要担负重责的坚定信念[1]。尤其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对讲授的内容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随着内容的深入,理论知识的增多,甚至出现学生厌学现象。
2 面向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药理学教学改革对策
2.1 讲授表述清楚,注意减慢讲课语速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面对教师的汉语教学,学生在接受语音,理解知识点时无法及时理解,因为她们要先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在大脑中翻译成自己熟悉的语言,再进行思考记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听课中往往顾此失彼,听到的内容零零碎碎,不成系统。所以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必须有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其实也在学习汉语的思想准备,教学时,教师的普通话必须标准,表述清楚,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放慢语速,一字一句讲解,声音洪亮,必要时可以重复多次直到学生理解。
2.2 精简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护用药理学》教学内容应“少而精”,在“实用、够用”原则下,适当精简深奥复杂的医学理论知识,以减少学生因课程负担过重而产生畏难情绪[2]。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课,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与学生互动交流。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哪个知识点理解有困难,教师要耐心讲解直到大部分人听懂。课下可以再给仍然不懂的个别学生做细致的辅导,使她们真正理解。要让学生在每次课堂都能及时接受新知识,不会落下重要的知识点,以免影响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在授课中发现,一些药理学知识动画视频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形象的动画,不论是疾病的表现、特点还是药物作用机制、药理作用等,都可以使其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课程教学中注意应用案例教学法,选择有典型性的临床案例引领教学任务的实施,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案例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增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掌握疾病、药物的相关知识。此外,在课后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在课堂开展习题订正纠错并进行问题的分析讲解。通过反复、多次、大量的习题能加深记忆,纠正错误的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3 药理学教学与新疆地区的疾病谱相结合 援疆班学生毕业后,必须返回新疆原籍当地医院工作。通过参阅文献,了解新疆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的种类,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3]。当课堂授课进度进行到相关章节,如抗高血压药,特别向学生强调高血压为新疆高发疾病之一及其引起的严重后果,要求学生思考:对这样一种今后在工作、生活中极有可能遇到高血压疾病,应该如何预防高血压,选择哪类抗高血压药物,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如何防治等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真听课,课后对不懂的知识点积极向教师询问。并且不满足课本上的内容,课后会以她们身边的高血压病例向教师请教,讨论该病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注意事项[4]。这样,学生开拓了思维,提高了对抗高血压药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本章节的学习效果。也由此看出,援疆班的学生大多数积极上进,对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2.4 医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作为专业课教师,开展医德教育工作是进行专业教学的前提,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医德,其医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走上临床岗位后的职业素养。教师在授课时应灵活地、有机地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输送热爱医学专业、忠于医疗卫生事业、献身于卫生事业的教育理念,这对于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自己未来的职业,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为将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是很关键的[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图片、影像资料,如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在教学中给学生适当穿插放映,加深学生对临床工作状况的认识,直观感受病患、医护双方的心态和立场,激发学生医德情感,促进其对病患同情心的萌发,体会到医务工作者的伟大和崇高,促进其形成其良好的医德行为,增强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普通高职高专学生差异较大。只有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精简教学内容,把药理学教学与新疆地区的疾病谱相结合,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6],在授课时照顾到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放慢语速,细致讲解,并持之以恒地将医德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援疆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使之圆满完成大学学业,从而为新疆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促进新疆地区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