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2019-03-15孙广丰
孙广丰
(吉林警察学院 警察体育部,吉林 长春 130117)
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技术是人民警察在完成各项执勤任务和处置突发事件中,遇到不能或不允许使用武器的情况下徒手与犯罪嫌疑人对抗的一门专业技能,是公安院校警体教学训练的一项重要的内容[1].防卫控制技术是每位警察在执勤中,应对突发事件,保卫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防止恶性事件升级的情况下所必须精通的一项技能,所以,防卫控制课程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防卫控制课程的学时比较有限,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生的“练”,难以很好掌握这项技能.因此,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课程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 防卫控制教学开展的现状
1.1 防卫控制教学课时问题
现在各公安院校开设防卫控制课程的时间都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一般是每周1次课程,个别院校每周2次课[2].课时一般都是48学时,其中,理论课程为2学时,实训课程为46学时.防卫控制教学内容较多,包括直线拳法、弧线拳法、腿法、戒备式、关节控制、徒手防卫转换控制、摔擒技术、解脱技术和警械的使用技术等.同时,学生往往没有任何技击类学习基础,身体素质较差,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上述内容的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课程师资力量问题
各院校从事防卫控制教学的教师多是体育院校武术、散打或跆拳道专业的毕业生,缺少防卫控制专业的学习与进修经历,加之缺乏必要的激励制度与方法,教师的职业怠倦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在教学中很难把握防卫控制的教学重点,仅仅增加擒拿格斗的技术教学,无法实现该项技能在警察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1.3 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不足
防卫控制课程是一门基于警察体能课程基础上,介绍警务实战理念、执法安全意识和现场执法时对人员防卫控制的技能技巧的课程,该课程亦为以后的查缉战术等课程打好基础,是未来以警察为职业的学生要高度重视的课程,与一般意义上的警体课程的区别是该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较强.但是,学生对于防卫控制课程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认知,将其与其他警体课程视为同一类型,以应付考试为目的.
1.4 课内外脱节问题
防卫控制课程的学习应该课内外相结合,即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课程认知、技能表象、初步掌握基本技术,课后学生能够根据课上习得的内容而自觉进行训练,并且要有专业性的比武、比赛、文化宣传等形式来营造课程学习氛围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实际上,防卫控制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进程较为缓慢,所以,仅依靠课堂教学,课后不加强训练,难以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2 防卫控制教学的人文建设
防卫控制教学应该以“实战应用”为教学根本,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归结于实际应用.从事防卫控制教与学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对于该课程内容的认知能力与领悟能力将直接影响防卫控制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防卫控制教学中应该从教师与学生的职业化素养提升两个方面进行该项教学的人文建设.
2.1 提升教师职业化素养
2.1.1 强化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美国学者阿瑟·萨尔兹认为“职业”是人们为了获取经常性的收入而从事连续性的特殊活动,是社会分工体系中人们所获得的一种劳动角色,是最具体、最精细、最专门的社会分工[3].作为一种社会群体的表现形式,职业群体内部成员对职业的认同遵循社会认同的基本规律.
教师这一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基本手段,还关系到学生的教育层次.其终极目标应该是以课程为载体完成培养人和塑造人的过程.防卫控制教学效果关系到每一位警察的生命,甚至是人民警察的荣誉,所以,从事该项教学的教师应该建立高度的职业认同.这样,教师在教学中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实战出发,详细规划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组合,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方法,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上,进而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养成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觉进行练习的习惯,锤炼较高的技能水平,为将来的实践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2.1.2 重视教师的职业再教育 教师职业再教育对于教师的成长特别关键,对于强化教师职业认同、增强职业荣誉感、加深教师对教学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教师职业再教育难以制度化、常态化.一方面,专业化比较高的教育培训相对较少;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对于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培训机会比较少.长此以往,教师无法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职业怠倦比较普遍.所以,学校要重视教师职业再教育的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资源,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教师创造并提供职业再教育的机会,使教师在培训中不断成长进步,不断强化个人正确的职业认同,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1.3 完善管理机制建设 管理机制的科学性、有效性与个人的绩效水平息息相关,良好的管理机制能够对组织中的个人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为了提高防卫控制课和其他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将教师岗位设置分为科研类和教学类,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应该以教学水平为主要衡量依据,如将精品课、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和教学大赛获奖等指标进行具体的量化,进而明确教师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增加教学成果或教学效果在职称评审中的比重,调整量化体系,为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创造一个公平的机会.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能够较好地激发教师的执教热情,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指日可待.
2.2 培养学生职业化素养
2.2.1 建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个人在选定的职业领域内未来时点上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决定了其职业的发展方向,进而决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如果学校课程设置符合其职业生涯目标方向,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就会建立一个正确的课程认知,在主观上建立学习的意愿.防卫控制教学对于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对于一名没有将警察视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的学生来讲,它仅仅是一门可以获得学分的课程.大学生不会在思想中重视该项教学,自然在课堂教学中不会集中精力,课后不会自觉训练.为了更好地提高防卫控制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才具有方向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激励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砥砺前行.
2.2.2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也叫“职业规划”,又称“生涯规划”.其实表达的都是同样的内容,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公安院校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帮助其强化对于个人、环境和发展空间的认知,提前开展就业前的各项准备活动.如果警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得非常详细,他就能更加明确各项课程在其将来从业中的重要价值,这样能帮助其对每项课程建立正确的认知.个人认识的提升能够帮助其在行为上更好地管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 防卫控制教学的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防卫控制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非常重要.防卫控制教学必须重视课程建设的质量.
3.1 显性课程建设
3.1.1 大纲建设 教学大纲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大纲中所体现的内容虽然是提纲挈领式的,但却反映出学校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反映出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因此,必须在课程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大纲建设.
首先,大纲要对课程进行详细的界定.要界定课程的目标,即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防卫控制的技能技巧,熟悉防卫控制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危险识别能力,并根据危险情况对现场人和环境采取有效防卫控制,为未来警务实战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界定课程的知识要求,即熟练掌握防卫控制运用相关的法律依据;界定课程能力要求,即在发生危险时要及时有效地运用防卫控制技术;界定课程的素质要求,即在警务实战工作中能够快速识别危险、准确判断、及时防卫和有效控制.
其次,大纲要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解示范、统一训练和自由体会相结合及模拟实战对抗等组织教学方法,课后要求学员上网阅读本课程组建立的微信公共平台“警务实战”进行自学,以此来巩固学员课堂所学知识.
再次,大纲对教师教学考核指标要有详细规定,本课程考试以能够真正体现学生掌握防卫控制基本情况、实战应用能力和实战意识为宗旨.以综合实战对抗和技术评定两部分内容作为考核内容,以科学合理的分值分配和评分标准进行考核,力争将教学的最终效果和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通过考试真实地体现出来,为进一步完善提高教学效果积累经验.课程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40%)、终结性评价(60%).教学大纲不仅仅是每堂课执行教学的依据,更是考核教师教学效果的文本,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对于防卫控制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使教师在每次教学中都能全力以赴,实现教学目标要求.
3.1.2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的缺失是目前防卫控制课程比较严重的问题.建议由全国公安院校的相关专家提供教材编写指导纲要,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招生特点、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进行符合地区特色的教材编写工作.教材不仅仅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更主要的是能够使同类型课程的教学更加科学、规范.
3.1.3 教法建设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对教学内容最好的诠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防卫控制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是教学效果的即时性.“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师要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负全部的责任,教学方法不仅仅帮助教师更好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需求,改善不良的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建设方面要倍加用心.但是在实践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以讲解法、示范法和练习法为主,而“目标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微格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等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却罕见应用.因此,在教学方法建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出符合教学条件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多阅读科研文献,掌握先进教学方法的流程与关键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进一步总结与提升,最终成为具有实践效果的教学方法,并以科研论文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样,不但能够提升防卫控制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在实践中积累形成的教学方法更具有应用价值.
3.1.4 教学环境建设 防卫控制教学中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人文环境,也包括教学条件[4].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教学氛围比较轻松,学生的积极性与出勤率就比较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就比较理想.虽然,公安院校采用的是军事化管理,严格、强制是主要的特点,但为了更好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在防卫控制教学中还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在满足学生合理要求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轻松的教学环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5].
3.2 隐性课程建设
3.2.1 隐性课程内容选择 隐性课程作为显性课程的必要补充,两种课程类型相得益彰[6].防卫控制隐性课程建设就是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形式,在课余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不足,提升对课程的理解,自觉进行练习与提高,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隐性课程内容选择上要精挑细选,突出特色,强化精品.如:组织学生防卫控制能力教学比赛,通过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检查课程的教学效果;组织学生防卫控制能力实战比赛,通过实践运用来反映课程的应用水平;组织学生撰写防卫控制专项的科研论文,从理论层面丰富课程效果;组织寝室防卫控制大赛,通过团队的形式来提升课程效果等.但是,在这些活动的准备期,防卫控制课程的教师都要对参赛学生提供辅导,这样可以拓展学生接触防卫控制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对于提高该项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3.2.2 隐性课程构建 首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建立防卫控制教学讨论吧,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建立防卫控制教学网站,可承载教学视频、图片、练习的方法、最新的警讯等信息,学生可以实现在线学习,拓展学习的时空.其次,可以成立防卫控制俱乐部,在俱乐部内举办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最后,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赛事,通过广播、图片、条幅、文章等形式对于赛事进行广泛的宣传,提升防卫控制课程的可视化效果,使之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技能掌握等方面就会呈现良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