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陡岩河岸高桩墩式码头群桩基础水平承载能力分析

2019-03-15周世良王永艺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群桩斜坡桩基础

周世良,王永艺,2

(1.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重庆 400016;2.大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4)

对于水平荷载下的斜坡嵌岩单桩,由于桩前斜坡临空面的影响,桩前一定区域内的岩土体可发挥的水平地基抗力存在降低情况[1-2],而对于斜坡嵌岩群桩(四边形四桩),前排桩与后排桩的嵌岩深度一减一增,群桩基础整体水平承载能力变化尚未得知。沿水平荷载作用方向,平地群桩可能会受到同一排桩的相邻桩间(边缘效应)或同一列桩的前后桩之间的影响(遮蔽效应),平地群桩的前桩所分配到的荷载较后桩大[3-5],而斜坡条件下嵌岩群桩相关承载机理研究甚少。另外,承台存在一定的临界厚度,当承台超过一定的厚度才达到相对意义上的刚性(承台临界厚度与桩间距、桩径等有关)[6],而在群桩效应相关研究中[7-12],假设承台为刚性,忽略了承台的受力变形,而群桩效应系数取承台中心点位移进行考虑,过高地估计群桩的整体工作能力。对陡岩河岸高桩墩式码头群桩基础(四边形四桩)的水平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为设计计算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杨明辉[1]分析双桩间距、斜坡滑动面对土压力的作用,建立了高陡横坡段基桩-边坡-桩间土耦合作用体系,通过对高陡横坡段桥梁双桩结构荷载的合理假设,构建了双桩结构的挠曲微分方程式,并进而得到计算其内力位移的有限差分解。张永杰等[10]在探讨斜坡双桩柱基础承载机制的基础上,针对纵、横坡向双桩柱基础分别进行简化分析,其次,考虑桩侧受均布荷载的基桩内力变形分析构建出斜坡纵、横向坡向双桩柱基础简化计算法,并通过实例对照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王园园[13]提出了斜坡高承台桥梁群桩基础的简化计算模型,对承台整体的水平位移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用传递矩阵法对桥梁基桩进行内力和位移的计算,讨论了桩长、桩径、土体抗力折减系数及桩间距等成分的变化对基桩内力和变形的影响。龚先兵等[14]以现场工程为原型,设计了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的室内模型承载试验,通过对承载过程中桩顶位移、桩身内力及桩侧土压力等的全程测量,对竖向及水平向荷载作用下桩基的荷载传递规律、内力分布规律及桩侧土压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戈迅等[15]在不同坡度情况下,开展斜坡单桩水平承载现场试验,认为当坡度增加时,在桩土作用后期,桩后被动土压力明显增加。

本文运用有限单元法对斜坡嵌岩群桩(四边形四桩)水平承载情况进行模拟,建模步骤含斜坡嵌岩群桩施工与承载等流程,以及桩岩相互作用力学性状与材料应力应变非线性影响,构建斜坡-嵌岩群桩(四边形四桩)三维模型体系,在斜坡坡度、桩嵌岩深度等变化情况下,对斜坡嵌岩群桩的水平承载能力进行分析。

1 斜坡嵌岩四边形四桩三维有限元分析

1.1 参数的选取

岩体、桩体、承台的材料参数取值,模型区域确定的总体原则,与文献[16]一致。为分析斜坡嵌岩四边形四桩水平承载能力受桩嵌岩深度、坡度等参数的影响,坡度R=0°、15°、30°、45°;桩嵌岩深度h=6D、7D、8D、9D。

1.2 接触面以及模型边界条件

桩体与岩体的接触、桩体与承台的接触、以及模型边界条件与文献[16-17]一致。图1为陡岩群桩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图;图2为群桩附近区域网格划分图。

1.3 数值模拟建模步骤及加载方式

数值模拟建模步骤亦与文献[16]一致,在加载方式上,对承台依次施加荷载(分级荷载1 000 kN),这个步骤对应四边形四桩承受水平荷载作用。水平荷载作用位置示意图,见图3、图4。

2 斜坡嵌岩四边形四桩水平承载能力

斜坡嵌岩四边形四桩,对承台依次施加1 000 kN的分级荷载,根据功能要求(结构允许的位移上限)确定极限承载力,取承台中心点水平位移为40 mm时相对应的荷载[18-19]作为斜坡嵌岩群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水平承载群桩效应系数η2=Qu/(n·qu),其中Qu为四边形四桩的水平极限承载能力;n为桩数;qu为单桩水平极限承载能力,限于篇幅,其计算分析过程可见文献[20]。桩径D=2 m,桩距S=5D,嵌岩深度h=6D~9D,坡度变化R=0°~45°的斜坡群桩水平极限承载力计算成果汇总见表1。

表1 不同坡度斜坡嵌岩群桩水平承载力汇总(S=5D)

注:ΔQj为极限承载力相对于Q0的降低值,Q0为坡度R=0°时群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Δη为群桩效应系数相对于η0的降低值,η0为坡度R=0°时的群桩效应系数。

D=2 m,h=8D,S=5D,不同坡度的水平荷载—承台中心水平位移曲线,见图5;陡岩四边形四桩受力变形放大图(放大150倍,水平荷载9 000 kN),见图6。

从图5可看出,对于D=2 m,h=8D,S=5D的嵌岩群桩(四边形四桩),当水平荷载不断增大,坡度增大所导致的承台中心水平位移的降低逐渐明显。其中,当坡度较小时(R≤15°),随着坡度和水平荷载的增加,承台中心水平位移的变化率基本不变;当坡度较大时(15°30°时,承台中心水平位移的变化率明显减小。

由图6可知,R=45°,D=2 m,S=5D,h=8D的嵌岩四边形四桩,在水平荷载9 000 kN的情况下(结构功能要求约40 mm),承台下的各桩桩身与岩体相互挤压,各桩身出现不同程度的挠曲变形。

从表1可看出,对于D=2 m,S=5D的嵌岩群桩(四边形四桩),当嵌岩深度6D≤h≤7D时,嵌岩群桩水平承载力随着坡度的增加呈增大—趋缓—波动的趋势;当嵌岩深度8D≤h≤9D时,嵌岩群桩水平承载力随着坡度的增加呈较明显的增大趋势。

坡度对嵌岩群桩(四边形四桩)水平承载的影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桩前岩体抗力,二是群桩基础的空间效应。其分析可由不同坡度条件下群桩承台水平承载性状、群桩桩身弯矩分布展开。

当6D≤h≤7D时,在坡度R=45°情况下,斜坡嵌岩桩采用群桩的形式,其水平承载群桩效应系数增大幅度约在23%~31%;当8D≤h≤9D时,在坡度R=45°情况下,斜坡嵌岩桩采用群桩的形式,其水平承载群桩效应系数增大幅度约在53%~62%。可见,从水平承载群桩效应的角度考虑,随着坡度的增加,斜坡嵌岩桩采用嵌岩深度8D≤h≤9D的群桩形式以增强水平承载力的效果是很可观的。

3 斜坡嵌岩群桩基础水平承载性状

3.1 不同坡度条件下群桩承台水平承载性状

限于篇幅,仅取桩径D=2 m,桩距S=5D,嵌岩深度h=8D,坡度R=0°~45°。

按图7所示,选择承台顶面中心点的纵横线,当作用在承台的水平荷载为9 000 kN时(结构位移功能要求约40 mm),把纵横线的水平位移值输出,可得承台顶面中心纵横向水平位移分布情况,见图8、图9。

从图8、图9可看出,对于R=0°~45°,D=2 m,S=5D,h=8D的嵌岩群桩(四边形四桩):

(1) 承台顶面中心横线方向的水平位移,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加,近似水平直线分布,说明承台横线上各点的水平位移大小近似相等。

(2) 承台顶面中心纵线方向的水平位移,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加,呈斜率不一的直线分布,说明承台纵线上各点的水平位移大小不均等,承台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转(承台下各桩桩身受力状态亦不相同,整个群桩基础,力的传递发生变化)(群桩基础的空间效应)。随着水平荷载的逐渐增加,在水平荷载Q=9 000 kN时(结构功能要求约40 mm),与平地情况相比,坡度R=15°~45°时的承台纵线水平位移分布的斜率有所增加(其中R=30°时,承台纵线水平位移分布的斜率最大)。

3.2 不同坡度条件下群桩桩身弯矩分布

限于篇幅,仅取坡度R=45°,桩距S=5D,嵌岩深度h=8D,桩径D=2 m的情况。当作用在承台上的水平荷载为3 000 kN、6 000 kN、9 000 kN的工况下(结构功能要求约40 mm),其各桩桩身弯矩分布见图10—图13。

从图10—图13可看出,对于R=45°,D=2 m,S=5D,h=8D的嵌岩群桩(四边形四桩),桩1与桩2,其桩身弯矩分布规律大致相同;桩3与桩4,其桩身弯矩分布规律有所不同,各桩桩身与岩体的挤压程度(力学状态)有所差异。

取R=0°~45°,D=2 m,S=5D,h=8D的嵌岩群桩,在Q=9 000 kN时(结构功能要求约40 mm)的各桩桩身最大弯矩值,见表2。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坡度变化时,各桩桩顶端附近处最大正弯矩和桩身最大负弯矩,会受到群桩空间效应的影响(承台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转(见图8、图9),承台下的各桩桩顶水平位移状态不同,各桩桩身受力状态亦不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各桩桩顶端附近处最大正弯矩,反映了承台对桩顶约束作用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各桩桩顶对限制承台中心点水平位移的贡献度,即在本文基于结构位移功能要求下,各桩桩顶水平承载力发挥程度。

表2 嵌岩群桩(四边形四桩)各桩桩身最大弯矩值(R=0°~45°,D=2 m,S=5D,h=8D,Q=9 000 kN(结构功能要求约40 mm))

由表2计算,当R=0°、15°、30°、45°时,在四根桩桩顶端附近处最大正弯矩总和中,前排桩(桩1和桩2)的桩顶端附近处最大正弯矩占比分别为50.17%、40.84%、34.59%、21.74%。说明随着坡度的逐渐增加,前排桩(桩1和桩2)桩顶水平承载力发挥程度逐渐减小,后排桩(桩3和桩4)桩顶水平承载力发挥程度逐渐增大(即对限制承台中心点水平位移的贡献度逐渐增加)。

4 结 论

(1) 对于D=2 m,S=5D,6D≤h≤9D,R=0°~45°的嵌岩群桩(四边形四桩),当嵌岩深度6D≤h≤7D时,嵌岩群桩水平承载力随着坡度的增加呈增大—趋缓—波动的趋势;当嵌岩深度8D≤h≤9D时,嵌岩群桩水平承载力随着坡度的增加呈较明显的增大趋势。

(2) 对于D=2 m,S=5D,6D≤h≤9D,R=0°~45°的嵌岩群桩(四边形四桩),各工况的水平承载群桩效应系数均大于2。当6D≤h≤7D时,在坡度R=45°情况下,斜坡嵌岩桩采用群桩的形式,其水平承载群桩效应系数增大幅度约在23%~31%;当8D≤h≤9D时,在坡度R=45°情况下,斜坡嵌岩桩采用群桩的形式,其水平承载群桩效应系数增大幅度约在53%~62%。

(3) 对于R=0°~45°,D=2 m,S=5D,h=8D的嵌岩群桩(四边形四桩):承台顶面中心纵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呈斜率不一的直线分布,说明承台纵线上各点的水平位移大小不均等,承台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转(承台下各桩桩身受力状态亦不相同,整个群桩基础,力的传递发生变化)(群桩基础的空间效应)。在水平荷载Q=9 000 kN时,与平地情况相比,坡度R=15°~45°时的承台纵线水平位移分布的斜率有所增加(其中R=30°时,承台纵线水平位移分布的斜率最大)。

(4) 在本文工况下,随着坡度的逐渐增加,前排桩(桩1和桩2)桩顶水平承载力发挥程度逐渐减小,后排桩(桩3和桩4)桩顶水平承载力发挥程度逐渐增大(即对限制承台中心点水平位移的贡献度逐渐增加)。

猜你喜欢

群桩斜坡桩基础
土木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偏心荷载
钻芯法在桩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桩基础古今之用
信仰的“斜坡”
不规则波作用下9桩串列群桩效应的实验研究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承台在桩基础抗弯中的应用
支盘桩群桩抗拔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