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
2019-03-15陈美燕
陈美燕
揭阳市慈云医院 522000
0 引言
综合性医院临床治疗工作中常使用抗菌药物,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并制定合理的使用规范,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解医院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笔者分析了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供合理用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8年3月本院108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5例,女635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5.36±11.55)岁,平均住院时间(7.25±0.13)d,文化程度:高中以下53例,专科及本科842例,硕士及以上185例。
1.2 方法
1080例患者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探究,研究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所属科室、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是否联合用药等内容。
1.3 观察指标
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抗菌药联用方式、使用率
108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628例,占比58.15%;使用2种抗菌药物366例,占比33.89%;使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86例,占比7.96%。
2.2 各个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表1:各个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n,%)
108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为392例,占比36.30%;其次为外科284例,占比26.30%。见表1。
2.3 抗菌药物使用类别情况
108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一、二代头孢的使用率最高为36.76%(397/1080),其次为大环内酯类药物为27.96%(302/1080)。见表2。
表2:1080例抗菌药物使用类别情况(n,%)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中有明确的指标规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规定,但仍存在不足。预防用药时间不当以及联合用药不当是临床中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普遍现象。例如,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min-2h,如果手术时间过长,可以适当延长给药时间,但本院少部分患者在术前2-3d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治疗,不仅药物使用不经济且容易造成细菌耐药。导致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总结如下:①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并主动要求使用抗菌药物治疗;②抗菌药物使用以预防为主,根据医生个人经验使用,缺乏实验室送检数据支持;③药学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对临床用药干预不彻底;④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监督力度不够,缺乏奖惩措施,导致抗菌药物容易滥用。
3.2 强化管理对策
3.2.1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与监控
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药事委员会的职能和技术指导作用,参照国内有关标准,结合本医院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规范和建立合理用药评价标准与监控方法,并纳入医疗质量综合目标管理。定期检查,监控合理用药情况,实行奖罚结合,通过下发《简报》或《医院感染监控信息》等形式定期公布、讲评全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自觉性。
3.2.2 积极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宣传教育与培训
针对不同对象举办各层次抗菌药物新知识、药物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细菌耐药机制等有关讲座,并组织考核,以更新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能力,同时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培训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
3.2.3 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指征及各类切口预防性用药时间和选药方案
严格控制三代头孢菌素等新一代高档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建立严格分线用药管理制度,一般感染尽可能选择高效价廉的一线抗菌药物,以降低抗菌药物压力,延缓耐药菌株形成,节约医药资源。
3.2.4 重视病原学检验和药敏检验
加强检验标本正确采集方法的训练,提高标本送检率和阳性检出率,严格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减少经验用药的盲目性,坚持每季度或半年公布医院细菌谱、耐药菌株动态及药敏状况资料,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及时停用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控制新型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加大对微生物室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快速、准确细菌检验技术水平,以便为临床能尽早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可行有依据。
3.2.5 开展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
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有效地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感染控制科、药剂科和微生物室要相互协助,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深入临床,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指导和监督临床安全、科学、有效、合理经济使用抗菌药物。
4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能够找出不合理用药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总结经验,从而提出相应对策,使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规范、合理,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平稳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