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性反思与模式构建

2019-03-14范惠丽

青年时代 2019年1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德育教育大学生

范惠丽

摘 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支撑,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个大学生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在新时期,高校应当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合理的模式,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当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为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进行反思,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加快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使大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教育;理想反思;模式构建

德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偏低,这也导致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为此,高校应当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起符合当前社会基本需求的德育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德育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性反思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的整体道德价值观以及文化、经济、政治结构均出现了比价大的变化。大学生由于认知和年龄的特点,对社会的变化比较敏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其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很多大学生在新时期面临着行为的冲突以及道德认知方面的困惑,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进行道德教育的反思。我国道德教育长期受到人文主义教育观念的影响,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精神层面的自律,高校道德教育主要采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模式,这种教育方法导致大学生的实际道德行为与其认知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大学生虽然清楚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但在具体实践的环节往往会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一)家庭内部道德教育严重不足

家庭是由血缘关系、婚姻关系、赡养关系等构成的基本社会生活组织,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发展稳定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家庭中父母的个人素质对大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會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父母的思想道德水平、日常行为举止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在新时期,很多家庭的整体结构与功能出现的了比较大的变化,90后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整个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这些学生缺少辛苦与挫折的体验,由于家长的过于溺爱,很多学生依赖性过强、自信心不足、缺乏控制力、不适应集体生活、对他人缺乏尊重。同时很多家庭的道德教育方式不合理,家长存在专制与服从和溺爱两组极端情况,这种不适合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大学生养成不良的思想道德习惯。另外,很多家庭存在缺乏健康意识、铺张浪费、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形成不良的思想道德体系。

(二)高校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高校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社会各种信息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会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尤其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今天,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在学校中接受单纯的道德教育已经无法实现。很多社会以及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削弱了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也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高校的道德教育在应对此类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寻求到有效的方法,教育产生的实际效果极其有限,为此需要将各类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落实到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中,,通过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约束,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目前,学校教育主要强调集体主义,社会形成了一种自私自利的风气,家庭强调个人主义,学校教育的实际作用在不断削弱,大学生面临的生活以及学习压力持续增加,高校教师的权威地位也在不断削弱,各种负面事件时有发生,师生关系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积极协调各种教育资源,全面提高高校德育教育质量。

(三)传统的德育教育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道德教育需要在日常行为活动中逐渐养成,实践在道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情况严重脱节,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这种教育方法过度强调道德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道德行为的作用日趋边缘化,学生对道德教育知识的学习缺少兴趣,没有获得良好的道德实践体验,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很多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知行不一、出尔反尔的问题,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通过树立道德先进典型等方式开展道德教育,这种模式无法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与实际生活存在比较的差距,很多大学生对道德教育存在严重的反感情绪,无法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意识,无法实现道德教育的初期目标。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模式构建

道德教育模式需要将道德教育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包括方法、过程、原则、内容、目的、任务、预期效果进行整合,通过各种因素在道德教育中的相互作用形成相对完善的道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道德教育系统。主体是与客体相对的概念,人的主体性是在个人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动性与自主性,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合作来体现出人的主体性因素。高校开展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激发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大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自主选择能力,使大学生具备道德主体能力。当前,很多高校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灌输的教学模式,希望大学生接受教师预先设定的道德标准,这种教育摩尔是难以道德道德教育应有的效果。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完善的教育形式以及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大学生道德教育主体性模式构建的内容

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需要全面满足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以及日常行为的需求,实现二者之间的统一。在构建教育的主要内容时应当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使大学生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要求。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属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以此来保证道德教育的整体效果。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能力,使大学生在面临复杂的情况时能够明辨是非,准确的进行道德选择以及道德判断,并做出正确的道德行动。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这种方法无法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能力,也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加入道德能力以及道德情感的培养,使道德教育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在开展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重点是发挥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方法可以包括两难问题讨论法、心理咨询法、道德叙事法、价值澄清法等,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道德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突出情感教育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同时,教师需要制定完善的道德教育评价反馈机制,包括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产生的具体效果、适用程度、适用范围等,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检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模式收集各种反馈信息,通过综合的分析和研究,使反馈内容更加完善科学。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主体性模式构建的形式

大学生道德教育主体性模式构建形式主要包括价值引导模式,感悟建构模式,实践体验模式。

感悟建构模式主要是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进行感悟和体验,重新构建自身的价值观或确认自身原有价值观的准确性。感悟建构模式是开展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有效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开展感悟建构模式时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对道德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使道德规范转变为道德信念,形成完善的道德人格。

实践体验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这种教学模式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基础。实践体验模式需要将道德教育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感悟强化自身的道德观念,学会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价值引导模式重点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价值引导模式适合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指出正确的道德方向,减少学生接受各种道德教育的抵触情绪。教师在开展价值引导道德教育时应当积极创设道德情境,帮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通过讨论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理解。

三、微时代下的道德教育新模式构建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迅速崛起,这些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精明扼要,受众面广,其中大学生是这些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微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此教师需要构建起全新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首先高校的教师应当更新教学理念,加大對新时期社会现象的关注,提高大学生的分辨力,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帮助学生在微时代建立正确的道德情操。不断创新教育途径和教学方法,利用信息互联网技术,创建微课堂等模式,打破道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自身也需要加强对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学习,合理利用各种自媒体平台,提高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保证教育的整体效果。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新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明辨是非,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大学期间身心健康成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奇.论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结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3).

[2]苏晓微.主体性视域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0).

[3] 赵红梅.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融合[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07).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德育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