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建议
2019-03-14于长福张旭
于长福 张旭
摘 要: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对党章进行了修改,对8900多万党员提出了新要求。我国高校约有党员200多万,其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然而,面对当今高校学生重知识构建,轻思想政治建设的情况,需要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培训工作。因此,本文就加强高校党员的思想政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几点实施意见、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近些年来,各高校总体来说格局稳定,没有大的思想波动,没有像八十年代的学潮运动,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存在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其表现归结为“五重五轻”:①重管理,轻育人。即注重运用管理的手段来促进教学学习秩序的形成,但忽视了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从根本上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和思想素质。②重沿袭,轻创新。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创新性不够,只是约定俗成的认为过去是怎么做的,现在也照抄照搬,即便对象、环境、要求等都发生明显变化,也不愿或不敢进行主动变革,将思维约束在以往的工作方法中,极大的制约了工作的创新。③重结果,轻过程。表现为工作方法上除创新性不强外,延续性也不足,强调结果导向,注重立竿见影的现象,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过程性、动态性认识不足。④重实践,轻研究。表现为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多注重领导和落实,但在实际管理和实践过程中开展理论研究,归纳总结形成成果等方面相对薄弱,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不能持续开展,逐渐深入,存在时好时坏的现象。⑤重形式,轻效果。部分基层组织的民主生活会和政治学习重形式,轻内容,表现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的效果不够重视,对任务的落实情况不进行跟踪,存在有计划无行动的情况[1]。上述这五种现象,各大高校或轻或重的存在着。另外,当代大学生思想品行问题往往出现在沉溺网络、贻误学业;道德沦失、缺乏诚信;性格孤辟、心理畸变;互相攀比、贪图虚荣;情感泛滥、非法同居;思想空虚、偏听偏信等方面,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而思想政治培训常常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学习及科研任务重,无暇顾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高校教师备课、讲课、辅导、等任务繁重,还要承担更重的科研任务,每一项科研专题,从选项,调研,到组织论证,到最后撰写科研报告,需要师生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精力。有的党员教师还承担行政职务,忙于管理,工作真是千头万绪。他们往往是整日处于忙于学术传授、研究及交流状态,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接受着最高等的教育,思想先进、前卫,大学生党员都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往往都是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而被吸收进入党的队伍的。他们在学术上想有更高的造诣,或想谋一个好的前程,于是在学业上更加勤勤恳恳,在学校学生会、社团组织中锋芒毕露,在社会实践中也是频于奔波,他们功利心强,缺乏更高的思想境界,没有政治理论高度,党员只是他们的一个身份。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认为高校是他们镀金的地方,十几年寒窗苦读,一但跨入高校校门,就万事大吉,只要不挂科,能毕业就行了。这部分学生整日交朋结友,讲究个人外部形象,却忽略自身的政治修养的修炼与提高。
信息化时代,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直接而深入。高校也不是一个封闭的社会,单纯的环境,它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年轻人接收新事物快,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还不稳定,很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与诱导。暴力、网络诈骗、吸毒等不良现象冲击着校园。近些年,大学校园里的犯罪现象偶有发生: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吸毒、网络诈骗,网借贷等等,无不反映出当代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频出,自杀、伤害等现象偶有发生。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致使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模糊。校园犯罪事件历有发生: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折射出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方面的缺失;1996年南京大学刁爱青碎尸案,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心惊;2000年北大学子邱庆枫被强奸杀害案,反映出高校的疏于管理;2007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常宇庆投毒案,令人毛骨悚然;2003年的清华北大爆炸案,轰动一时;2002年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表现出大学生对法律的无知与轻视,对动物保护意识的缺失;2006年大学生李征连杀七人,家庭的不健全,学校并未给予足够的关爱与教育。从这些典型事件表示,社会教育的缺失,致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薄弱;家庭教育的过于溺爱或是冷漠,造成大学生心理扭曲,思想变态;学校教育的片面,无暇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思想动态,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性与偏激行为,最后造成不良后果。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脱节,造成学生的多重性格,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就容易出现思想变动。并且,越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虚荣心强,好面子,往往会因此造成心理扭曲,做出一些互相伤害的事情。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更是无暇承担,从而心智丧失,萎靡不振,失去人生的追求与努力的方向。
高校的体制形式的灵活性和自由性,缺乏对学生思想与行为习惯的监管。高校学生管理,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但是,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仍然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读大学之前思想与行为过于禁锢,一但进入大学校园,完全放松下来,而正是此时,大学的輕松管理,让他们松懈下来,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党员就开始随波浊流,放松对自己的思想要求,政治意识开始模糊,失去理想方向,甚至走向歪路。
高校学生党支部发挥作用不够。高校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往往是只有制度却疏于管理,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时效性。高校学生党组织,只是定时收收党费而已,很少组织党员生活会,把党员活动简化了,甚至取消了。造成高校党员时常处于有组织无管理状态。
三、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建议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水平。高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学生的政治理论培训,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精神,掌握时事政治,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不但让他们有知识,还要有思想,有抱负。十九大精神对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提出了学起来,教起来,传起来,研起来,干起来,实起来[3]等六点要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需要时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学生的头脑,对时事政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加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校园成为宣扬党的政治思想的教育基地。大学生,青春焕发,思想先进,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大学校园里党组织对党的政治思想进行宣讲,建立政治思想教育基地,让当代大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和发展,了解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认识党领导的英明与正确。可以在大学校园里利用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党员学生建立党的思想政治宣讲团,结合时事政治,宣扬党的政治精神。如“党的十九大宣讲团”、“模范党员宣讲团”等等。在大学校园里营造出浓厚的爱党、敬党、学党、宣传党的良好氛围。并且这种社团组织要一届一届传下去,长期形成规模,形成定式。
充分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及时把握思想波动,做好正确引导。大学校园里的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了解每一位学生党员的具体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与他们谈心,对他们的思想变动做出正确引导,让党员学生时刻感觉到他们生活在党组织的大熔炉里,感受到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充分发挥基层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形成学生党员之间的传帮带和一带一活动,让每一位党员都思想光明,心胸坦荡,成为党的事业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颂英雄、树榜样,营造奋发向上的校园氛围。高校是培养社会中坚力量的熔炉,在某些时候直接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从1895年一群满腔爱国情怀的学生奋笔疾书进行公车上书之后,代表着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同时也代表着学生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从此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每当大事件发生,总会出现学生运动,而且取得不小的效果。1985年“公车上书”轰动全国,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35年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规模学生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高校师生在历史发展的舞台上,绘上举足轻重的一笔,不容小视。周恩来总理在南开大学读书时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着历代高校学子,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因此,要大力宣扬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魏玉川等大学生年度人物,张全收等大学生道德楷模,“最美村官”张广秀等等,让大学生从追星到追梦英雄,净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有崇高的追求,成为有理想、有信仰敢于担当的一代新人。同时,也要在大学生党员里寻找榜样,树立典型,评选出校园优秀党员学生,道德模范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英雄就在我们身边,让大学校园里充满正能量,形成向往英雄、学英雄、做英雄的良好风气。
开好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会,让学生时刻融入到党组织的大家庭里。大学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让所有在校学生党员都享受组织生活,时刻提醒他们党员的身份,牢记党员的职责,执行党员义务。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以学习为主:借助党的纪念日学习党章,在国家重要会议之际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新党员入党或转正之时学习党员先进事迹等等。也可以开展各种奉献活动:到敬老院、孤儿院、特教学校、小学、幼儿园等义务劳动,义演义讲等。也可以借助大型的节假日组织党员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对党的思想政策进行宣讲,同时也锻炼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当然,党员组织生活会形式多样,要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放权他们,加以引导,让他们充分体验党员身份的自豪与责任。
充分发挥党员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有施展才能与抱负的机会。党员学生是学生群体里的优秀个体,他们思想先进,有能力。要创造机会让他们把才能发挥出来,以點带面,影响带动学生群众共同进步。引导学生党员从以下几点发挥作用:首先要提高自身素养,打铁还需自生硬,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其次,要联系群众,关心群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扎根发芽;再次,在紧急关头,非常时期,特殊情况下,党员学生要挺身而出,凸显党员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渊.关于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J].求知导刊,2017, (23).
[2]连璐,赖雪平.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党史文苑,2007(2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