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关系

2019-03-14武冰清

青年时代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发展科学发展观

武冰清

摘 要:在审视中国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讲,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条件下的具体的新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之间既是一种传承关系,更有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新发展这一表述的理论基础和具体体现,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在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所彰显出的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我们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本质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目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从实践的主客体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的充实与丰富,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一个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两者的关系,为了我们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不断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在马克思的观点中,他认为,在人们从事或者参与的一些活动中,无论是“对象性活动”还是“感性活动”,它们这两种活动都是一种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实践是人们与外部的世界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一种“感性活动”。通过这种“感性活动”,人在改变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他们自身,最关键的是人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联系中,才能对自然界产生相应的影响,才能进行社会生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发生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正在发生着。在改变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出现得到改变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

(一)第一要义:发展

对于科学发展观来说,发展是其中心内容,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的建设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发展可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第二,发展可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以不断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使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和积极作用。在新时代,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前时代的主题。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观,世界的和平环境不仅可以让我们自己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而且通过我们自身的发展也可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核心: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认识到人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可以通过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来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此推动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不断的满足人民的各种生活需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的利益,以人民的需要为最高需要,我们切不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做出损害社会发展,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我们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着想,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让我们的国家能够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追求利益的同时,要注重实现其质量,并最终实现两者的统一,还要注重各方面的发展都要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进行,实现良性循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努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永续发展。我们要明白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體,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做到全方位的考量,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从而实现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

(四)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就是要求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和各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不仅要进行高度的重视、正确的认识和妥善的处理,缓解社会矛盾,兼顾各方的利益,还要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我们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筹好国内和国际这两个大局,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善于把握发展机遇,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各种挑战,我们将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三、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得出的一种科学的理念。深化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规律的认识,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总结和经验总结,更是对其新的发展,我们要努力的发掘并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更好的运用他们,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践是人的实践,是为了人的实践,人的实践在于人的能动性。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思想,它充分体现了人类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实践的根本目的。在马克思的观点中,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创造社会财富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在社会改革和历史进步的过程中,人是唯一的能动的因素。简而言之,实践只能依靠人,实践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即人民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充分体现了高度重视将人作为历史主体。

(二)可持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的基本原则的体现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需要解决好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当前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自觉处理好经济社会、人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经济社会、资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经济社会、环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努力保持好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现代人不仅要实现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我们还要尊重后代人他们的发展权利,给他们留下充分的发展条件以及充足的发展空间。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要求是全面的,同时也是可持续的。我们在发展中不能仅仅只重视经济效益,也要正视因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快而带来的负面影响。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对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的保护,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等,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去发展经济,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更大的空间。

(三)协调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系统性思想中的具体体现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遵循“五个统筹”的要求,即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协调城乡发展,各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它们两者之间不仅要达到相互适应,更要达到相互促进。基于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当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好的现象进行妥善的处理和系统的解决,促进社会各方面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实现整体和谐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我们必须学会把握实践环节和过程中各种要素和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所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一个大系统,是由实践环节和实践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和各种实践活动所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实践和实践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不仅要相互适应,做到彼此的协调,还要进行良性的互动,除此之外,各种实际活动之间还必须相互适应,协调和良性互动,最终才能实现整体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需要社会各个领域和方面的协调发展。它也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系统思考,深刻理解这些关系,必将有助于我们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四、总结

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入学习,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并不断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为实现中国民族富强和繁荣而不懈努力奋斗!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当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具体新发展,为实践活动提供了新的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科学发展观规范、指导和引领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活动,必将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和更优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张景荣.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09).

[4]陈志尚.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5]李志远.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解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05).

[6]李璐.试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关系[J].学理论.2013(19).

[7]林少红.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的发展与创新[J].广东社会科学,2009(04).

猜你喜欢

新发展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向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房建工程节能技术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