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转型与发展

2019-03-14陈小辉高燕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产教应用型校企

陈小辉 高燕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是地方高校的第二次升级,将导致高校一系列外在形态和内在价值的调整和重构。该文从转型的必要性出发研究了我国当前地方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产教融合对地方高校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依托产教深度融合实现高校转型和发展的有效实施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地方院校;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1-0124-02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HEN Xiao-hui, GAO Yan

(Yulin University, Yulin 719000,China)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local universities is the second upgrading of local universities, that  will lead to the adjustment and reconstruction of a series of external forms and intrinsic values of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s that faced by local university in China starting from the necessity of transformation,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Local Universities; Practical personnel

1 背景

實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战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重大战略决策的必由之路,是对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积极应对与主动适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已经明确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说明了国家已经将产教融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转型基本保障。

2014年全国教育教学工作大会上提出要率先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办学转型,2015年教育部等部委引发的《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逐步使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转型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长期的系统工程,包括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管理体制机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和内涵等诸多方面的升级转变,产教的深度融合是以上转型成功的保障。高校要转型和发展,就必须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使学校的有关管理制度、教学环节、课程内容、教师队伍和教学评价等都能够和企业行业相适应,使学校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和服务者。

2 新建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性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转型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有600余所院校由高职高专类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这些院校在升格前办学性质各有不同,大多是具有师范、农林、财会、艺术等特色的专科性学校,但是升本以后,这些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上迅速扩张,导致学校在没有形成新的办学特色前就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优势,并且人才培养质量没有有效改善,和区域的行业产业严重脱节;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基本平衡,不同省市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不同、服务对象也千差万别。为了解决以上问题,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明确指出要引导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能够适应地方产业行业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性的必由之路。我国当前不同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逐渐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而相应的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内容并没有做出调整和转变,高等教育结构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对现有高等教育结构的进行调整,促使高校进一步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处于高等教育各层次、各类型的高等院校,他们的定位、发展目标与服务对象都应该实现多样化的发展。

转型是行业和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上和传统综合性研究性大学是不同的,在强调必要的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所以必须是在对行业能力需求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和企业联合设置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一书中曾提道:“各高等院校进行分工已经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因为这有利于不同单位全力投入不同的工作,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不同类型的、适合于不同学生的一般教育,复杂程度不等的研究,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因院校分工后产生了各类相应的组织结构而得到承担。”

3 实施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是高校和政府以及行业企业良性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比较研究德国的双元式教育,美国的CBE教育和英国三明治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更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对人才的只是结构,培养质量,和能力水平上的不匹配问题,教育链和产业链之间衔接不足,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路径;是指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之间建立的一种各类资源共享公用,优势互补,需求对接的一种合作共赢关机和机制;核心是在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的参与下,通过有效的产教合作机制,实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完美对接;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融教育教学、生产实践、素质养成、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必须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在进行学科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开展等工作内容是必须和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协作,建成能够对接区域产业链的专业群,将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和企业生产过程相衔接,培养具有鲜明区域行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作用在于将高校的技术、研发、信息和实验保障等优势与当地的龙头行业的生产实践环境深度融合相互转化,形成良性的互为支撑的有机体,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 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实现地方高校转型与发展

4.1 围绕产业链发展需求建设一流专业和专业群

紧密围绕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高校要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和地方战略发展需求,在招生、培训和人才培养、顶岗实习实训等方面建立深度的合作。以高校传统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为依托,建设一批高度契合产业链需求、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一流专业和专业群。深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入行业职业标准,构建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和终身学习需要的“学校课程+企业实践”双轨融合的课程体系,将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生产见习和专业综合实习有机衔接,形成从“职业认知能力→职业专项能力→就业岗位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的能力培养路徑。

4.2 政、企、校深度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校要联合企业建立产教合作教育委员会,在专业申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探索引企入校,寓教于企的合作办学模式,与企业按照行业标准在校内外联合建设产业学院、企业工作室、实验室、科技创新基地(平台)。推动相关专业实施订单式、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创新性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构建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4.3 岗、证、课互为支撑,加强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行业岗位实际要求,组织课程教学改革,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行业急需人才,实现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的有机衔接。加快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嵌入专业技能和企业课程模块,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加强课程整合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积极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突出面向岗位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快信息技术应用,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做一体”课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带动学校整体课程建设,形成一批创新型实践课程指导书、教学讲义、教材等标志性成果。

4.4 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主动对接地方发展和企业需求。依据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完善兼职教师选聘制度,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聘用企业能工巧匠、技术骨干担任顶岗实习、职场认知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实践课程的指导。

4.5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探索校企共建、多元主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制度建设,建立实训教学资源多元化投入制度,对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场地和资金预算上给予重点保障;鼓励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对于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采用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对于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工艺、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采用仿真教学软件,利用新技术建设新型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实验实训室。

4.6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支持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双向流动,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支持校企联合组建教育教学及科研团队。建立健全符合产教融合特点的教师、企业职工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评价体系,保障学校教师和企业职工相互兼职互认工作量、成果,并依法依规获得相应薪酬。推动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4.7 营造双创育人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升级改造,突出创新创业培育和孵化的主题功能,争取创建“省级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紧密对接社会对“双创型”人才的需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建设,逐步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双创育人体系,培养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通过开展创业实训、创新创业大赛、校友论坛,定期邀请创业成功者和创业指导专家举办讲座,营造鼓励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育人文化,充分发挥课堂、校园、社会三方联动效应,搭建创新创业的基础理论教育平台、实践演练平台、创新研究平台互相支撑的双创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秋玉.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机制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J/OL].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9):22-24+57

[2]王秋玉.基于三重螺旋理论的产教融合生态圈建设路径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9):126-128.

[3]郭素森. 产教融合政策如何在地市落地[N]. 中国教育报,2018-09-25(009).

[4]贺书霞.产教融合与多元参与:职教共同体融合关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7):51-57.

[5]王金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全面提升育人质量[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9):10-12.

[6]王署光,汪冰.基于产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9):29-30.

[7]曹晔.关于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18):5-10.

猜你喜欢

产教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