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地区油用牡丹引种栽培越冬试验

2019-03-14姚丽杰

防护林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油用保存率牡丹

姚丽杰

(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辽宁 朝阳 122000)

油用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属毛茛科芍药属木本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主要分布和人工栽培在山东、河南、甘肃,四川,云南(北部)和陕西等地。油用牡丹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木本油料植物,2011年3月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牡丹籽油为新资源食品[1]。自2015年起,在辽宁朝阳地区开展油用牡丹引种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1 材料来源

引种栽培试验材料包括油用牡丹种子和苗木,均从山东省菏泽地区引进,品种为凤丹牡丹。材料来源地位于114°45′—116°25′ E,34°39′—35°52′ N;年降水量为590.0~726.7 mm;年平均气温为13.5~14.0 ℃。

2 试验地概况

引种栽培区位于辽宁西部的朝阳地区,地理位置118°50′—121°17′ E,40°25′—42°22′ N,属低山丘陵、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全年平均气温5.4~8.7 ℃,年均日照时数2 850~2 950 h;年降水量450~580 mm;无霜期120~155 d。春秋两季多风易旱,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强。试验地设在北票市蒙古营镇跃进村和土洞子村及凌源市刀儿登镇头道河子村和小城子镇小城子村。育苗和造林试验面积分别为6.7 hm2和20.0 hm2。育苗试验区地势平坦,排水良好;造林试验地为阳坡、半阳坡,坡度10°以下。土壤为褐色土,质地为沙壤土,pH值7.0~7.5。

3 试验设计方法

为了缩短油用牡丹引种栽培试验时间,在引进种子育苗的同时,也引进苗木,将育苗和造林试验同步进行。育苗所用种子千粒质量为350~360 g,播种季节为秋季,播种量为1 500 kg·hm-2。播种前2 d,用50 ℃温水浸种48 h,然后用多菌灵拌种。播种方式为垄播,垄距80 cm,每条垄面播4行,播种行间距为20 cm。采取玉米秸覆盖、稻草帘子覆盖、地膜覆盖和露天越冬4种措施试验油用牡丹的越冬抗寒能力。种子在土壤中越冬后第一年的出苗数量,采用长方形样地进行调查中,样地规格40 cm×250 cm,面积为1 m2,重复3次。圃地播种苗越冬保存率调查采用百株法,重复3次。造林地栽植苗越冬抗寒能力试验,采用2年生苗造林,栽植株行距为60 cm×30 cm,造林密度为55 556株·hm-2。采取培防寒土和露天越冬2种措施试验油用牡丹的越冬抗寒能力,调查方法与播种苗越冬保存率调查方法相同。

4 结果与分析

4.1 苗木越冬抗寒能力试验

在秋季播种后的次年春季调查油用牡丹种子育苗情况,以单位面积出苗数量为评价指标;对圃地的1年生苗和2年生苗分别进行越冬保存情况调查,以越冬保存率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不同防冻措施对油用牡丹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对表1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秋季播下的油用牡丹种子,在第2年6月进行出苗情况调查,玉米秸覆盖、稻草帘子覆盖、地膜覆盖3种防寒措施与露天越冬对比,在种子出苗数量上无显著差异。

表2 不同防冻措施对油用牡丹苗木越冬保存率的影响

油用牡丹1年生苗和2年生苗在圃地越冬时,3种防寒措施与露天越冬对比,在苗木越冬保存率上也无显著差异。

4.2 造林越冬抗寒能力试验

用油用牡丹苗木造林,引进时间为2015年10月上旬,栽植时间为2015年10月中旬,分别于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5月中旬,调查油用牡丹越冬保存率。

表3 不同防冻措施对油用牡丹造林越冬保存率的影响

表3试验结果表明,油用牡丹造林前3年,培防寒土和露天越冬对比,在造林越冬保存率上无显著差异。在2017年和2018年试验树木花期和果实产量调查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定植后的第2年和第3年已正常开花结实,平均种子产量分别为392 kg·hm-2和738 kg·hm-2,生长发育良好。

5 结论

5.1 油用牡丹耐寒能力较强,在比山东菏泽地区纬度高6°、年平均气温低6.7 ℃、年降水量少140 mm的朝阳地区初步引种栽培成功。

5.2 朝阳地区引种栽培油用牡丹在育苗和造林过程中可实现露天越冬,无须采取防寒措施。

猜你喜欢

油用保存率牡丹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不同因素对林下参保存率的影响
“三不够”牡丹节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油用牡丹在园林中的运用
牡丹的整形修剪
绿牡丹
河北省油用牡丹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