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理论在扬州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19-03-14杨凯波扬州市职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杨凯波 (扬州市职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0 前言
风水理论是一种有关城市、村镇、住宅、园林等环境的基本理论,它集自然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景观学和人体生命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的先人在风水理论的借鉴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体现出扬州城的山水特色,并通过改造风水,营造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自然景观,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形成了扬州特有的理想风水格局,给扬州历代带来了蓬勃发展和繁荣昌盛。在当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借鉴有利于现代生态科学的风水理论,在原有城市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展望新时期扬州城市未来规划的方向,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将风水理论科学地运用于城市规划实践中。
1 扬州城自然环境“风水场”的选择与评析
城市,“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与山水自然有着共生共存的密切关系[1]。扬州地处江苏生中部地区,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从华夏九州之一到当代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它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记载着璀璨的文明历史,它风景秀丽,吸引无数望族贵胄,文人骚客纷至沓来。
扬州城的自然环境的选择可以用“尽显自然之特色,稍补人事之巧功”来形容。从扬州城最早“面岗临水”相地选址,到后来慢慢转变为“背岗面水”修筑城池,自始至终都充分利用蜀岗、平山堂、瘦西湖等自然条件,突出扬州城市的山水特色;同时,扬州城内建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私家园林,这些园林按照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模拟自然山水,通过开挖河道、种植花木、叠石造山而闻名天下,而且依托城北平山堂、观音山一带的小山丘,以及从平山堂至城西北一带的瘦西湖,已基本恢复了乾隆时期“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名园相属,楼台相望,宛如画图的风景游览区[2],极大地提升了扬州的旅游城市品位。
扬州城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借助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水路贯穿,使扬州的交通更为发达,扬州成了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京杭大运河紧靠扬州城有一条支河,称为古运河,古运河之水,对扬州城形成了一种环抱之势,风水学中称之为“玉带环腰”,属于一种富贵、旺财格局。扬州老城西郊的瘦西湖是蜀岗山上水流入运河的一条自然河道,湖长十余里,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既有自然景色,又有沿途嵌入扬州风格的私家园林,是国内有名的风景区之一。瘦西湖及古运河之水,使扬州变成了一座碧水环绕的水城,正是运河和瘦西湖的富贵、旺财之水,形成了扬州一种自然的旺财风水格局,给扬州历代的经济带来了蓬勃发展、繁荣昌盛。
2 风水研究对扬州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
物质是城市的基础,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经济是城市的实力,文化是城市的魅力[3]。近年来,扬州市政府对市区各条主干道路进行了拓宽与改造,在风水学上“路”也是作为“水”和“财”来看的。在古代主要是水上交通,而现在是以陆路交通为主体,试想如果一个交通不畅的城市,经济是绝对不会发达的。扬州市政府在道路改造的同时,又对古运河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建成了一道靓丽的古运河风光带。政府对城市进行全面的亮化及绿化,在客观上也为扬州营造出更好的“风水”,为扬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好的机遇和繁荣。
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依据传统风水理论,既要维护原生态的自然美,也要对景观上存在的不足给予补救,切不可依靠现有的生产力对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大肆改造,而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同时也是在保护自身的健康和环境的稳定[4]。人们在风水理论研究及其实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概括起来有几大原则,对当代扬州城市规划建设起到很好的启发和指导性意义。
2.1 整体系统原则
首先,风水理论注意环境的整体性研究,并把整个环境作为一个系统,以人的感知为中心,联系着世间万物。世间环境中的每一个系统都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风水学理论的主要作用就是要整体地把握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不断找寻出最佳组合。
目前,当代风水学研究的整体系统论,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作为一种空间布局研究的方法,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了运用。可以说整体系统原则是风水学理论的根本原则,它贯穿于风水学理论运用的整个过程,以整体系统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风水理论的出发点。在风水理论研究者眼里,一套完整的环境系统,就应当包括组成系统的风、水、大地、生物等,所有元素都是相生相成的,因此,整体系统原则是研究风水理论在当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首要原则。
2.2 因地制宜原则
风水理论中的“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的环境现状,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顺应自然的方式。面对不同的环境条件,采用不同的风水规划方法,不断总结解决办法,发现风水规划自身的的本质因素。风水理论包含着有机整体的世界观以及人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城市的选址和建造过程中对周围实地环境充分地尊重[5]。根据不同的现状情况提出因地制宜的原则,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风水学理论自身的理论高度以及实践的适宜性。
扬州城在城市总体规划方面尤其是对老城区建筑限高方面的举措,总是让人津津乐道。众所周知,扬州的瘦西湖景区在天际线保护上是做的非常好的,在瘦西湖景区向外环顾望去,几乎看不见当代建筑群,扬州的老城区以瘦西湖中的五亭桥为最高点,老城区中某处要盖房子,如果想建15m高,就会在五亭桥的顶部放一个15m高的气球,在想要盖房子的位置向五亭桥方向观察,如果能看到气球,就要重新调整待建房子的高度,直到将气球降到看不见为止,才能确定下待建房子的高度。这种通过在五亭桥上放气球,反向推出建筑高度的“土办法”,体现了扬州人对老城风貌保护的智慧。
2.3 依山傍水原则
依山傍水原则是风水理论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6]。人类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依河而建,这与最早人类生存方式相适应。现在有时又将依山傍水的城市称为“山水城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将山水城市描绘为“有山有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要让城市有足够的森林绿地、足够的江河湖面、足够的自然生态;要让城市富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宜居环境[7]”。
传统风水理论中“风水宝地”格局的必要条件就是山、水大环境的有机结合,所以依山傍水通常是风水相师进行风水选址的基本依据之一,即传统的“背山面水”说,基址位于面水的平坦地上,处于山势的缓坡处,有利于基址的顺利排水,同时山上的山泉也会顺流而下,解决基址的用水问题。有的则汇聚在基址内的低洼地形中形成水面,风水通常称为“风水塘”。
从扬州城整体布局上看,位于城北的最高点蜀岗,东北区域有一大片绿地,那是江淮平原,对于临近扬州的地域来说又称为“里下河地区”。地球地壳运动之前,蜀岗东边,可以想象是广袤无垠的大海,而蜀岗南边,则是万里长江,蜀岗则是扬州这一带的平原之上的高地。在“山-水-城”之间的关系当中,山水之中包含着城市,城市之中蕴含着筑山理水的山水园。就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规划建设而言,运用中国环境风水理论无疑是最佳的规划原则[8]。
2.4 观形察势原则
风水理论重视山形和地势的分析研究,每建一座城,都应当先踏勘山川大环境,因为从人类环境学来讲,“山”是一切事物的载体。风水理论还指出,在进行环境选址时,首先要注重基址的总体地势走向,然后在分析山川河谷的脉络,风水学中认为,适宜人居住的地方,是背山面水,“背山”意味着安全感,这些地方利于藏风聚气,亲近水源。
扬州通过建筑物的高度和体量的控制指导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营造视觉不断变化的特点。蜀岗、瘦西湖、古运河等一些特色鲜明的标志性地域,要保持开敞、连续的视线通道。如蜀岗平山堂通往瘦西湖景区,以“栖灵塔-二十四桥”为重要的视觉通道,蜀岗是扬州城的制高点,对蜀岗南侧一定区域内进行高度和尺度的控制,保证十里蜀岗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将扬州城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2.5 改造风水原则
《周易》有革卦,彖曰:“巳日乃罕,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侮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9]。“革”就是改造,人类只有不断地改造环境,才能创造生存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扬州的铁路、高速公路、润扬长江大桥的贯通,打开了扬州通往全国的快速通道,使扬州的陆地交通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润扬长江大桥即“镇江-扬州长江公路大桥”,它跨江连岛,北起扬州瓜洲镇,南接镇江润州区,润扬长江大桥在建桥之初为大桥酝酿桥名时,曾考虑用“镇扬”,当时有人认为“镇扬”名称对扬州不吉,后来改为“润扬”,一字之差,名称寓意大有区别,这说明政府也考虑到了人性化和名称的吉祥。
前面提到的扬州城龙脉-蜀岗,在建设南北主干道-扬子江路的时候就引发过讨论,由于垂直贯通扬州城南北主向,与蜀岗就形成了一个丁字状的交接,当时,一方言论提出从蜀岗山体的底部挖隧道通过,另一方则认为这样会断了扬州城的龙脉,而提出应顺应山势爬坡通过,最终采纳了后者,细想之,这种做法既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山体的延续性,可以看做是一次风水理论的直接实践性指导。
3 结语
在运用风水理论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的时候,必须认清现代城市格局与古代城市相差甚远,简单套用与完全抛弃古代风水理论都是不正确的。比如,风水讲“选址相地”,现在老百姓购买某个楼盘,房子已经建成在那里,“选址相地”的工作,老百姓是决定不了的,风水所说的种种理论几乎毫无用处。但是,一定有一种思想在引导我们选择人居环境,通俗来讲,人们认为这个地方环境好、景色美、感觉心情舒畅就可以说这个地方风水好。几千年来,这种指导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学思想,实则源自我们基因中的风水思想。文章从传统风水理论中的选址、布局等方面来对扬州城市格局进行分析,值得后续深入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