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型科研单位员工健康管理实践与对策

2019-03-14杜关泉王亚辉顾鑫生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9年4期
关键词:研究院管理体系危害

杜关泉,王亚辉,顾鑫生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 201208)

化工型科研单位的员工肩负科技创新的使命,由于工作原因,长期暴露于多种健康危害中[1],涉及化学、生物、物理和心理健康等因素,可能对身体、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为提高化工型科研单位员工的健康危害防护意识,保护身心健康,需要重视员工的健康问题。本文以某化工型科研单位(以下简称“研究院”)为例,介绍员工健康的管理实践与对策。

1 健康风险识别与评估

研究院创建于1960年,主要从事基本有机原料、新型煤化工、高性能合成材料、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等领域成套工艺技术、催化剂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业务,形成甲苯歧化、乙苯/苯乙烯、丙烯腈、精对苯二甲酸、异丙苯、裂解汽油加氢、醋酸乙烯、甲醇制烯烃(MTO/MTP)、煤制乙二醇等催化剂或成套技术[2]。

研究院加强对健康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全员健康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对新产生的健康危害因素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估,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健康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相关培训,同时邀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现状评价,使健康风险识别和评估更全面、系统、规范,提高健康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1.1 健康危害因素识别

1.1.1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

研究院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放射性因素4类[3]。粉尘主要包括分子筛、催化剂制备及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煤等固体原料预处理及试验过程产生的粉尘;化学因素主要包括1 500种左右的化学原料、试验产物、废弃物等;物理因素主要包括装置设施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等;放射性因素主要包括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装置产生的电离辐射等。其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主要涉及化学因素和粉尘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来自于化学原料、试验产物及废弃物的贮存、使用及处置的过程。

a)贮存过程:实验室未设置化学试剂柜、废弃物收集箱;化学试剂柜未按要求设置通排风设施、废弃物暂存点设置不合理;化学原料存取操作、废弃物收集暂存操作不规范。

b)使用过程:部分实验室及试验装置通风未达到有关标准;实验装置泄漏;部分分析不能做到在线分析,在取样分析的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部分实验装置未能做到自动进出料,在加料或出料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实验室布局不合理,实验区和办公区有部分混合交叉;员工实验行为不规范,包括实验操作和劳动保护不规范等。

c)处置过程:实验结束后,化学原料、试验产物及废弃物不及时清理,实验装置停车后物料处理不合理等。

粉尘因素主要是加工过程是否密闭,通风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劳动防护是否正确有效、员工操作是否科学合理等。

1.1.2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危害因素识别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危害因素主要来自于饮食、运动、睡眠等个人的生活行为压力,职业发展压力,科研项目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工作环境因素,经济压力等社会因素,家族遗传、家庭婚姻及成员关系等家庭因素,卫生保健等外部条件服务因素。

1.2 健康危害因素评估

1.2.1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估

研究院根据各实验室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识别结果,依据员工的实际接触情况对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危害特征、接触场所、接触浓度、接触途径、接触持续时间、接触频次和采取的劳动保护措施等。研究院改进评估方式,将基层部门自行评估更改为基层部门自行初评,再由专业职能部门统一评估,解决对相同因素评估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同时在专业职能部门提供评估服务的过程中提高基层部门员工的识别和评估水平。结合各基层部门的评估结果建立健全危害因素清单,综合确定纳入日常监测和管理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和健康管理重点关注的人员。

1.2.2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危害因素评估

通过员工健康检查、心理调查和测评,评估员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结合体检异常指标、心理测评结果等因素建立职工健康清单和档案,确定纳入健康管理重点关注的人员,包含患有冠心病、Ⅱ级及以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具有明显抑郁、焦虑等职业紧张的人员。评估研究发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具有互为影响的高度关联性,因此需要两者并重,指导健康管理的实践和对策。

2 健康防护实践与对策

研究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院部监管、部门负责、全员参与、定期考核”的管理体制,建立并持续完善HSSE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制度执行,注重源头控制与过程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制定年度员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将所需费用纳入预算管理,向职代会报告员工健康、劳动保护工作情况,切实落实员工健康一体化管理,员工健康防护取得较好的效果。

2.1 HSSE管理体系

2.1.1体系建立与持续改进

HSSE管理体系注重环境、安全和职业卫生与中国石化HSSE管理体系的整合,减少体系运行的工作量,提高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重视管理体系、实际情况和管理制度的融合,消除“两张皮”现象,取消程序文件,使管理体系更简洁有效;自2005年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以来,研究院重视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逐步提高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2.1.2设立员工健康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

设立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选优配强管理人员。建立单位、部门、课题组三位一体联动的员工健康管理模式,在部门和班组设HSSE管理员,形成“单位领导高度重视、中层干部严格执行、基层职工全员参与”组织文化。

2.1.3建立员工健康管理责任制

按照“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建立HSSE岗位责任制,充分落实各部门、各岗位的员工健康管理责任,对所管辖业务和区域范围内的员工健康负责。

2.1.4持续制修订制度

研究院制订多项制度规范员工健康管理,例如制订《职业卫生管理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制订《劳动保护费用及职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实施细则》,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加强及规范劳动保护费用及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为实现“大健康”目标,制订《员工健康管理实施细则》,系统实施全员全面健康管理;制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规范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管理。

2.2 职业健康防护

研究院为保障员工职业健康,对员工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管理。首先是确定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和接触的人员,实施动态管理;其次是对场所和人员进行检测和体检,建立档案管理机制,对不合格场所进行整改,对异常人员采取管理措施,从而确保职业卫生“四档四率”[4],即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监护档案、个人防护用品档案、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档案、职业健康体检率、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率及其合格率、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验收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2.2.1监测评价

研究院每月一次对各职业病危害场所、高毒危害因素进行自行检测和分析;每年二次委托具有职业卫生评价检测服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场所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通过委外检测和自行评价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发现职业健康防护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保障员工健康。

2.2.2防护措施

研究院按照消除、替代-工程控制-工作经验、程序、培训-运用报警-个人保护设备优先次序来选择职业健康危害的防护措施。

a)积极推进无异味实验室建设,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和样品的贮存和使用必须在通排风合格的试剂柜、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室保持通风良好。

b)定期对实验装置、管道等进行泄漏检测,及时进行修复。

c)试验装置的进出料尽量采用自动密闭的方式,减少人工操作接触的环节。

d)积极开发低成本在线分析方法,采用在线分析技术,减少员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时间和频率。

e)规范试验危险废物的收集,合理设置实验室危险废物暂存点的位置,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将危险废物转移至统一的危险废物仓库,减少试验现场危险废物的储存量和储存时间。

f)逐步整改实验区和办公区的不合理布置。

g)及时维护和检修职业病防护设施包括防尘、防毒、防噪声、防暑、防寒、防电离辐射、通排风等技术设施。

h)职业病危害场所设立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告知牌和监测数据,配备防护和应急救援设施,并对所有上岗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和现场信息告知。

i)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和职业病危害岗位的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j)现场设置更衣室,设置工作服洗衣房,提供统一洗衣服务,每个楼层设置超净化的热水器,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等,为职工提供健康保障服务。

2.2.3职业健康体检

研究院每年对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的员工进行岗前、岗间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将体检结果如实告知员工。若发现体检数据异常,按照要求及时进行复查,并对健康状况、工作环境、防护措施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同时对此类人员建立清单,跟踪复查和康复情况,如果存在职业禁忌症,按照要求调离原岗位。

2.2.4职业健康培训

研究院结合科研实际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和学习讲座等进行职业健康培训,确保全体员工了解职业卫生专业基础知识与法律法规,熟悉和掌握本岗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治理情况和预防措施,同时开展职业卫生知识、自救互救技能、防护器材使用的培训考核,确保科研岗位管理和作业人员熟悉本岗位主要有害因素的防护知识,熟练掌握本岗位个体防护器材的使用技能。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职业卫生相关内容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针对放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且考核合格,并取得环保部门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2.3 身体、心理健康防护

研究院重视员工健康管理,由党政领导组织引领,建立以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党委、人力资源、工会等多部门联合的员工健康管理架构,每年制订员工健康管理计划,积极推动员工健康管理。每年定期开展全体员工的健康体检,对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分析,对健康异常人群如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进行长期的观察,咨询医生,分析内外部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请医生专家开展专题卫生讲座。近年来,员工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院组织开展员工体质测定和心理健康调查,对具有明显职业紧张的员工进行专项心理测评,对异常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措施。各级党群组织主动关心员工8小时以外的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员工不安全、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及不良的心理状态,定期对工伤、重大疾病、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的员工给予帮扶救助。积极开展员工业余健身活动,包括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瑜伽、八段锦、健步走等,促进员工改善体质。积极通过餐饮调研,广泛收集意见,改善员工伙食,均衡营养搭配。积极推广员工帮助计划(EAP),引导、促进员工自我健康管理。

2.4 健康管理的监督考核

研究院每年通过内部审核、管理审核和外部监督审核,确保健康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制订《HSSE绩效考核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员工健康管理绩效考核,通过互查、抽查、专项检查、重点区域检查等多形式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严格绩效考核,加大奖惩力度,最大绩效扣分达到40%,绩效加分不设上限。营造落实员工健康争先锋的文化氛围,促进所有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真正落实完成员工健康防护工作。同时,每年向职代会报告员工健康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等情况,接受职代会的监督。

3 结语

研究院对员工健康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并有效运行一体化管理体系,识别与评估健康风险,加强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管理、劳动保护、工伤与疾病管理、健康保障、健康促进等工作,坚持源头控制、预防为主原则,强化各种健康危险因素源头的管控,优先采用工程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性有害因素浓度和员工劳动强度,有效监控重点危险因素和重点场所。确保职业卫生“四档四率”符合要求,无职业病例发生。健康管理应以职业健康工作为基础,结合党支部和分工会开展工作强化员工身心健康,实现全体员工包括职业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全面健康的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猜你喜欢

研究院管理体系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药+酒 危害大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