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维度视野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
2019-03-14陈光洁
李 永,陈光洁
(1.皖江工学院 思政部,安徽 马鞍山243031;2.滁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初心,通常是奋斗诺言,是最初的心愿,是努力方向、追求目标、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我们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一、实践维度:不忘初心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中国共产党人时时处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伟大理论,其基石是科学的实践观,阐明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135,明晰了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同时,它是实践的理论,它在实践中萌芽和产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2],全力推进新时代伟大事业,谱写新时代伟大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始终追求真、善、美,从而使我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现实根基愈发牢固。在新时代的中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把基本原理同新时代我国实际相结合,实现发展社会主义,用发展保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全面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持续推进实践与理论创新,不断推动我们的伟大事业行稳致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主题,统筹谋划,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地推动各领域的实践创新。
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历史的主体亦是人民群众,故而二者是一致的,实现了继承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统一。因此,“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秉持革故鼎新、承先启后的历史逻辑,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工作机理和动力,有效保障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永葆朝气。
二、真理维度:不忘初心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4]这充分表明,包含真理在内的全部认识均来源于实践。而伟大的无产阶级运动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5]。此命题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正因为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立足中国大地,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为己任,以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为目标,结合中国实际,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充分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蕴含着深邃的理论依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6]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理论武器,是绝对性真理、相对性真理的统一体。它为共产党人指明了实现自身解放和自由的康庄大道,为共产党人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路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告诉我们,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攻坚克难,一路走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一主题,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基础上,以全新的创新精神,在领导我国人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继续开拓,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三、历史维度:不忘初心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7]不忘来路,才能牢记初衷。回顾历史,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支撑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克服艰难险阻,无数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支柱。从历史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把握历史潮流,完成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内在地融贯着共产主义信仰力量。这种信仰是我们克服艰难险阻,凝聚民心群力,探寻到适合中国人民正确道路的“秘密武器”。这种信仰理论,是我们万分珍惜的“传家宝”。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忘初心,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奋斗、砥砺前进。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和“八大斗争”,中国共产党人科学运用“看家本领”,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更加自觉的态度、更加科学的方法敢于和善于担当,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贯通地贯彻落实到各个方面,转化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的宏大正能量。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8]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应对新征程上的种种困难、风险与挑战,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共同理想,团结带领人民持续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肩负并完成新的历史使命,这一切为历史唯物主义供给生动的佐证。
四、群众维度:不忘初心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1]669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在实践中始终坚持群众观点,严格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9实现人的发展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实现特定目标的工具。“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11显而易见,“绝大多数人”是共产党的基本立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共产党的主要价值取向,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追求目标。因此,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9]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所有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适时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仅体现了新时代共产党的工作导向与价值取向,而且体现了新时代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与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概括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阐明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不忘初心,体现了我党的现实逻辑与群众性理论逻辑的统一,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五、结语
不忘初心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真理观、历史观和群众观。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征程中不忘初心、坚守初心、践行初心,牢记使命,敢于直面每一个矛盾和困难,善于应对每一场风险和挑战,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