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职业倦怠、职业认同与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2019-03-14曾馨莹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 曾馨莹(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查问卷对运动员的职业倦怠、职业认同和心理资本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统计学相关的方法来对运动员职业倦怠、职业认同和心理资本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达到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兰州市某运动训练单位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包括拳击、皮划艇、赛艇、跆拳道和射击不同项目和不同年龄的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20份,剔除各种无效问卷13份,有效回收率为94.1%。
1.2、研究工具
(1)职业倦怠量表。
采用国内学者李超平修订的职业倦怠问卷(MBI–GS),共有15个条目,分为三个分量表:情绪衰竭分量表用于评定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的情绪反应;玩世不恭分量表用于评定刻意与工作和工作对象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釆用冷漠、忽视的态度;成就感分量表用于评定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此量表采用7等级评分。
(2)职业认同量表。
职业认同量表 -B (ProfessionalIdentityScale,PIS-B)。Brown等最初对职业认同量表编制的时候将职业认同分成了三个维度,包括职业成员意识、对职业小组的积极评价、对职业小组的归属感。通过对职业认同量表的多次结构效度检验之后由此形成了一个单维度结构的量表,里面包含10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
(3)心理资本量表。
本文采用弗雷德·卢森斯等著并由李超平译心理资本量表,从理论基础、导向的积极性、可测量性以及产生行为绩效等角度进行衡量、筛选、论证概括出效能、乐观、韧性和希望是最具典型性的四个心理资本要素。
1.3、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并对调查所取得的数据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研究结果
2.1、运动员各研究变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性别在职业倦怠、职业认同与心理资本上的特征及差异检验。
表1
由表1可知,在职业倦怠方面,男性运动员和女性运动员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职业认同方面,男性运动员比女性运动员职业认同感较高,具有显著性的差异(t(207)=3.172,p<0.05);在心理资本方面男性运动员较高于女性运动员(t(207)=3.896,p<0.05),尤其是在自我效能、希望和韧性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
(2)训练年限在职业倦怠上的的差异检验。
表2
由表2可知,训练年限在职业倦怠方面存在及其显著的差异(F(4,202)=5.38,p<0.01),根据训练年限在职业倦怠上的多重比较发现,训练1-2年的运动员在情绪衰竭和工作态度方面较高于其他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尤其是与训练8年以上的运动员有显著的差异,而训练8年以上的运动员在这两方面较低与其他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在成就感方面,训练8年以上的运动员与训练1-2年的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
(3)运动级别在职业倦怠、职业认同与心理资本上的差异检验。
由表3可知,运动级别在职业倦怠上具有及其显著的差异(F(3,203=4.12,p<0.01),尤其是在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方面,差异性明显。在职业认同方面,运动级别的差异显著(F(3,203)=2.64,p<0.05),在心理资本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情绪衰竭方面,健将与一级运动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健将的情绪衰竭低于一级运动员;在工作态度方面,各级别之间的运动员。
表3
(4)训练项目在职业倦怠、职业认同与心理资本上的差异检验。
表4
由表 4 可知,训练项目在职业倦怠方面(F(4,202)=12.57,p<0.01),职业认同方面(F(4,202)=5.204,p<0.01)和心理资本方面(F(4,202)=4.563,p<0.01)上均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拳击运动员的倦怠感低,职业认同感较高,从事皮划艇项目运动员的职业倦怠高于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并且与拳击运动员、赛艇运动员、射击运动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心理资本方面,赛艇运动员的心理资本程度较高于其他项目的运动员。
2.2、运动员职业倦怠、职业认同与心理资本的关系分析
主要以Pearson积差相关的方法来探讨职业倦怠、职业认同和心理资本及其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关系。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与职业认同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职业倦怠和心理资本有显著性的负相关。这表明运动员的职业倦怠越高,他们的心理资本程度越低。心理资本的各维度即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与职业认同呈及其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心理资本程度的大小影响着运动员职业认同感的高低,运动员心理资本水平越高,越能感受到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
3、讨论与分析
3.1、运动员各研究变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从性别角度来看,男性运动员在职业认同和心理资本方面显著高于女性运动员,但是在职业倦怠方面不具有显著性。正如张忠对江苏省优秀运动员的研究指出,在性别方面职业倦怠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从训练年限的角度来看,训练单位的运动员训练年限不同,职业倦怠感就会不同,在这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是训练1-2年的运动员,职业倦怠感比较高,这是因为刚从事运动员这一职业,在训练一段时间后,成绩没有显著的提高,也没有参加过重大比赛,所以对训练的目的没有完全理解,尤其是在训练大周期中的准备期之间。从运动级别的角度来看,在职业倦怠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尤其是健将与一级运动员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健将的成就感高于一级运动员,并且情绪衰竭方面低于一级运动员。从训练项目角度来看,每个项目的职业倦怠、职业认同和心理资本都有显著性差异。
3.2、训练单位运动员职业倦怠、职业认同与心理资本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表明某训练单位运动员的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心理资本可以成为职业倦怠的预测指标。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如李瑛对农村教师的研究指出,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训练单位运动员的职业倦怠同心理资本也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只有适当的提高心理资本水平,提高运动员的希望、韧性、乐观和自我效能,才能降低运动员的职业倦怠感,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和训练效率。训练单位运动员职业认同和心理资本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即运动员感受到越多到来自自我精神上的支持体验,他们的满意度越高,职业认同感越强。
4、结论
(1)训练单位运动员的职业倦怠在训练年限、运动级别和训练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运动员有较高的职业倦怠;一级运动员的职业倦怠感较大;从事皮划艇项目的运动员其职业倦怠感较高;
(2)职业认同在性别和训练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拳击运动员的职业认同感较高;
(3)心理资本在性别和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运动员的心理资本水平较高;赛艇运动员的心理资本水平较高;
(4)心理资本水平越高,职业倦怠感越低,职业认同感也越高;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