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感角度分析经典影视作品

2019-03-13刘诗涵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情感表达

摘 要:当前,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繁荣背后存在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何为经典,成为欣赏和创作主体亟待思考的问题。从美感角度加以研究,不仅能对观影者审美加以引导,对现代影视产业发展仍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影视欣赏;美感体验;情感表达

作者简介:刘诗涵(1996-),女,汉族,重庆合川人。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2

著名导演黑泽明曾说:“欣赏一部影片,如没有电影美感,是不会感动人的。”[1]观众因自身审美心理与电影所具美感产生共鸣,进而深刻地体现出电影的核心理念和艺术诉求。

一、正能量之美:《触不可及》——充满温情的幽默喜剧

(一)触手可及的“温暖”

该电影最大美感在于它的“温暖”,即电影中所传达出的难得的理念——平等、尊重和理解。不同于其他的电影,这部电影的主角之间存在诸多不平等。

从身体上看,菲利普是一个除了头之外不能动的高位截瘫的残疾人,而德瑞斯是一个非常强壮的黑人青年;从身份来看,菲利普是一个博学多识、腰缠万贯的大富翁,而德瑞斯只是一个社会底层的黑人平民,甚至还进过监狱。但在电影中,德瑞斯第一次见到菲利普便显得非常的随意,而不像是其他专业陪护那样把他看成是一个残疾病人,正因这一点,让菲利普感受到了平等的感觉,所以选择了德瑞斯这个“粗人”作为他的私人陪护。而在后面的剧情发展中,德瑞斯也如同开始时一样,并没有把菲利普完全当成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而是当成一个需要自己照顾的朋友,他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菲利普,还带菲利普散步,给菲利普抽烟,给菲利普改装轮椅,在菲利普高雅而无聊的生日聚会上制造欢快活跃的气氛,帮菲利普的女儿教训前男友,甚至带菲利普去红灯区。虽然这些行为有些看上去有些不合适,甚至比较粗俗,但是这都无一不体现了德瑞斯的用心,他似乎知道,菲利普不喜欢别人把自己当作是一个什么都不能做的残疾人;而菲利普对德瑞斯的态度也非常的尊重和包容,他没有因为德瑞斯是一个下层的黑人平民就瞧不起德瑞斯,反而因为德瑞斯对他随意的态度而非常喜欢这个黑人青年。他容忍了德瑞斯在工作上犯的种种错误,容忍了德瑞斯跟他开的过分的玩笑,教会了德瑞斯许多高雅的知识和艺术品位,也带德瑞斯体会了上流社会的生活。本来这两个人看上去有天壤之别,甚至把他们放在一起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电影中对于他们生活的描述,巧妙地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平等对待和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似乎用友谊来消除了他们身份上的阶级性,而表现出了他们深厚的友谊,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温暖。

笔者认为,这部电影叫做 Untouchable(触不可及),或许就是有此两重含义:一是两个人本身的身份地位悬殊,阶级性让他们本身触不可及,而他们的友谊让他们打破了这一切;二是两人都很孤独,有一颗触不可及的内心,菲利普希望人平等看待他,而德瑞斯也需要一些理解和包容,他们都深知对方的这一点,用自己的关怀、理解和包容触及了对方心灵中触不可及之处,给了对方最暖的情谊。

(二)知己之情的共鸣

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事实上的确如此。生活中的“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大行其道,思维的出发点往往都是紧扣自身利益。诚然,自私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但当今社会下,人们因缺少安全感、缺少信任等因素,更难敞开心扉,作起自私的茧,以为能够阻挡住“病毒”,实则这种的故步自封却给人们竖起精神的藩篱。因此,冷漠的人们往往一边在网络上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一边在现实中展示自己的孤傲。在如此冷漠的环境下,人之间交流形成了巨大的障碍,无人知晓对方所求,更无人关心自身所需,仅剩的只有对物质利益的追逐,而非真情实意的精神关怀,触不可及的恰是社会中人与人的内心世界。影片中,德瑞斯和菲利普两个完全不在同一世界的人,最终却成为了知己,无疑为当今社会中的人人冷漠的现象提出了最有力的质疑。德瑞斯生活成长条件极为艰苦,充满了贫穷、暴力、饥饿和疾病,而菲利普的成长虽有相对较好的物质环境,但也却伴随了虚伪、世俗。对比之下,当今的社交范围,普遍未像电影中超出自身的生活“阶级”,但人们交流形式却变成了“点赞之交”。互联网带给我们以快捷、便利的同时,人们还需要意识到新社交模式带给我们人际交流的不良影响,让人们正视知己带给人们的温暖和帮助,从而寻求改变与突破。

现实中的人们很少有一个能为己分忧、消愁的知己,所以大家都非常渴望得到一个知己,获得一段真正的完美的友谊。而这部电影正好抓住了观众们的这个痛点,向观众展现了一段完美的友谊,正如菲利普说道:“我不需要他的同情心,德瑞斯把电话递给我,因为他时常忘了我不能动,我只要他身体强壮,有手有脚,正常思考,不必在乎他的过去。”而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自然会联想到自身现况,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尝试去敞开自己的心扉,发现身边真挚的情谊,搭建沟通和友谊的桥梁,从而使电影中的珍贵情谊在现实中得到实现乃至升华,这也正是该电影呈现出的友谊之美。

二、悲喜交织之美:《美丽人生》——残酷而美丽的谎言

(一)似喜而悲的交织

这部电影特别之处在于,它以喜剧开始,而在中途变得悲喜交加,最终结局充满了悲情色彩,但在向悲剧转变中和悲剧的结局发生时,主角的表现依旧是夸张的喜剧,可以说,这是一部悲喜交织的电影。

电影中设置了多处巧合,并且主角的语言和行为都充满了幽默色彩,满足了观众对于幽默元素的需求,但与前一个电影《触不可及》不同,这部电影并不是温暖到最后,而是在中间出现了一个转折点:纳粹抓人。从这个转折点开始,这部电影的悲情结局便似乎已经可以料到了。而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在于,在这个悲剧的转折点之后,电影并不是一下子改变其基调氛围,而是缓慢地变化,其具体表现就是,主人公的行为和表现依旧是幽默乐观的,但终究环境决定了悲剧的结局,最后主人公的喜劇被环境的悲剧所扼杀,倒在了血泊之中。影片通过以喜剧的形式展示出的悲剧结局,并非仅是想表述生命的脆弱和战争的残酷这一悲剧的事实,更多的是通过喜剧的艺术手法,将生命的绝唱呈现给观众希望与快乐。因此,笔者认为,这就是一部充满悲情的喜剧电影所要传达的美感:人生本就苦闷,内心愉悦并且怀着希望,即是最大的胜利。

(二)藏在“谎言”里的父爱

影片中,父亲想尽办法,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给儿子制造了一个谎言,并且以自己更加悲惨的生活作为代价,让儿子活在一件游戏的外衣之中,不让他知道自己身在集中营而且随时可能被杀害的残酷事实。父亲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此,他还以实践的方式去向孩子证明,自己没有说谎。他带着孩子偷偷去广播台给母亲发广播,带着孩子去找德国人的小孩玩,带着孩子去播放音乐,并且在临近被枪毙的时候,为了保护孩子,还装作他只是在进行一场游戏,即使每一个行为,都可能会使自己丧命。为了保护孩子纯洁而天真的童心,他选择了作出这些牺牲,并且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了孩子天真可爱的心灵。电影的成功之处便在于,在一个纳粹迫害、犹太人绝望这样一个凄惨的背景之下,我们仍将会把注意力放于父亲和儿子的游戏上,时而被父亲逗乐,时而又为父亲感到心酸,这种牺牲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父爱,能够直击每个人的内心,让人们在电影的幽默带来的欢笑中落下感动的泪。

三、结论

俄国著名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道:“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当一个人因为厌倦的原故而失去观赏美的东西的愿望的时候,欣赏那种美的要求也不能不消失。” 也就是说,电影的核心思想理念与传达的美感有较大差距,电影必须通过人的视觉和听觉才能发挥作用。而在观众接收美感传递过程中,表现为思维、想象、知觉和情感等,而這些感性影响进而使观众的吸收的美感,达到情感与理性相对统一的心理状态。这样电影就能够通过美感突破人的基本思维情绪,激发观众的思维和想象,让观众更加深刻去领悟电影的思维和艺术表现。由以上两部电影分析得出,不同的影视作品分别有着不同的情感基调,取材内容,表达方法,表现出不同的美感。而总的来看,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主要应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电影美感要能够让人产生共鸣,有情感上的波动。《触不可及》让人感叹知己难求,《美丽人生》让所有人为父爱动容。这两部电影,都让人看完之后还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甚至终生难忘。或许就是因为在看电影的时候,他们给了人很大的情感上的感触,以至于让人在之后的生活中还能随时能够回想起当时的这种特别的感觉。

第二,电影美感要有独到性,不能千篇一律。《触不可及》中表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全职陪护,《美丽人生》中展现了一段与众不同的纳粹生活。这也是很直观的,一部没有与众不同之处的电影,好比是没有基因突变的生物,当然无法进化出非常优秀的作品的,这也是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不断地流变、进步、分支的原因。

第三,电影美感要有思想性,不能空洞和华而不实。《触不可及》中表现了追求平等、尊重和包容的思想,《美丽人生》中表达了人性的光辉和父爱的伟大,它们都是有内涵的电影。如果一部电影只是展现了一件事情,而没有从中试图挖掘出一些共性的、深刻的东西出来的话,那它就像是一个没有智能的机械,无论做一件事情做得多么完美无瑕,总是无法积累经验,一旦在这之上稍加变化,那一切就又变得没有意义了。

第四,电影美感要有一些能够吸引人的元素。好比是一个商业公司,即便它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产品,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包装、合适的宣传和推广,也是无法让客户接受它的。电影毕竟不是一个人的电影,它也为了传播某种东西,所以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在美感中加入一些元素来吸引住观众,这样的美感才能让观众更容易接受,才能够更加顺利地表达电影主旨性的内容。

第五,电影美感要表现足够的大胆,个性张扬。就好比德国赫尔措格和法斯宾德导演的电影为大家所熟知,并不是因为他们声誉好、成就高,而是因为他们非常有个性。赫尔措格拍摄《陆上行舟》时并没有用特效做船的效果,而是硬生生用推土机把船给推上去的;而法斯宾德的电影中也充满了批判和毁灭的色彩,让人感到不安却又痛快。所以,电影中大胆地表现个性是有必要的,这能够让观众体会到导演个人风格的魅力,也能在电影的内容之外另外开辟一个新的美的领域——风格的美。另外,有一些个性张扬的电影表现出来的精神也是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它们表达的反抗、否定和批判现实与命运的信息,往往比一些含蓄表达美感的电影更加深刻。

以上是笔者从《触不可及》、《美丽人生》两部影视作品的美感体验出发,得出的五点经典影视作品所需具备的条件。当然,一部能够称之为经典的影视作品,除了需要具有较好的美感体验以外,还需要有足够演技去驾驭角色的演员,符合情景以给人享受的配乐等等,而对于经典艺术作品的探讨,也不仅限于美感体验这一层面,还包括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指向。

注释:

[1]黑泽明《电影杂谈》.

[2]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

参考文献:

[1]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情感表达
关于声乐语言的美学元素探微
浅谈叶赛宁诗歌中色彩的运用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从沈周《自画像》看其晚年心境与作品的情感表达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