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电影《再见列宁》看到“爱”
2019-03-13张阳
张阳
摘 要:电影《再见列宁》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独特的场景设置。每一个聚焦的场景都生动且意味深长。每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都由这个小小的家庭展现出来,不安和动荡影响着每一个人。一部影视作品是否优秀,取决于它在场景和情节方面的设计,不得不承认,《再见列宁》正是这样一部作品的代表。整个情节设计看似平铺直叙,仿佛只是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然而导演通过情节上的巧妙安排,时而紧张,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令人恍然大悟,从而使这个简单朴实的故事变得意味深长,耐人寻思。下面,针对这部电影中的个别表达技巧做一简单分析。
关键词:母爱;谎言;表达技巧;主要基调;,背景音乐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2
1.“一个房间”——“爱”的起源
影片中男主人公的母亲是意味忠诚的社会主义代表,在一次暴乱中,母亲晕厥不起,八个月后,母亲终于苏醒过来并要求回家。起初,男主人公阿历克斯为了照顾母亲的情绪,想要重塑一个虚假的“社会主义世界”,然而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他的妹妹认为应该把事实告诉母亲,因为她将来迟早会发现真相。所以刚开始只有阿历克斯一个人在坚持。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母亲出院后回到家,想要吃“Spreewald”牌子的腌黄瓜,但是当时的东德已经改头换面,处处充斥着西德的气息,超市里也只有来自西德的腌黄瓜,情急之下,阿历克斯在垃圾桶里找到印有“Spreewald”的旧瓶子,再装上来自西德的腌黄瓜,另母亲信以为真。
为了不引起母亲的怀疑,阿历克斯把母亲小小的房间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世界,所有设施,一如往常。但是阿历克斯不知道,他能控制这个小小的房间,却无法控制这个房间外以外的世界。当母亲偶然间看到窗户外面的巨型可口可乐广告,满心疑惑。情节发展到这里,观众都以为阿历克斯的谎言即将被揭穿了。然而导演却设计了接下来的转折情节:阿历克斯找到了他的好朋友帮忙,利用他想当导演的梦想,自编自演了一出戏并声称:可口可乐来自东德。这一出黑色幽默让人捧腹,大笑之后却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儿子对母亲细腻的爱!
一个有趣的故事往往少不了惊心动魄的情节。高潮是故事的必备元素。这一点从《再见列宁》中也有体现。一切看似很平静地进行着,高潮情节却突然来临。趁阿历克斯熟睡之际,母亲悄悄地走出房间,走出那个只属于她的“社会主义房间”。外面的一切都令她震惊又疑惑:来自西德的人,五颜六色的汽车,西德的广告牌等等。正当母亲疑惑的时候,电影的高潮情节不期而至,一尊巨型的列宁雕像,被吊车吊着来到她的面前,列宁的姿势好像再跟她告别,仿佛在告诉她:“一切都已经过去了,社会主义不复存在,列宁不复存在!”情节至此,观众又一次认定,阿历克斯的谎言到此为止了。然而导演并没有就此放弃,他让阿历克斯又编造了一个更大的谎言,阿历克斯和他的朋友制造了一则假新闻:大批西德人民涌入东德,想要在东德找到优越的生活!母亲虽然心生疑惑,却也什么都没说。当母亲提出想要去郊外小别墅度假的心愿时,阿历克斯的妹妹对他说:“现在你可能要把整个城市都装扮起来了!”此时,阿历克斯已经决定,要在度假屋把一切告诉母亲了。然而情节的设定又一次让观众大吃一惊,等不及阿歷克斯告诉母亲实情,母亲先告诉他们了自己隐瞒多年的谎言:他们的父亲逃到西德并不是因为感情不忠,而是迫不得已。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安全,母亲选择了谎言。
这部电影的导演至此给了我们一个令人吃惊的结局。那就是,一直以来,不只是阿历克斯和他的妹妹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母亲,其实母亲也在默默地保护着他们。这正是导演如此设计情节的用意所在。
《再见列宁》不仅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也体现出了大部分东德人的感受:他们思念那个已经消失了的东德,那个东德不仅是他们的家乡,更是他们的母亲,或许这个母亲并不完美,或许她有许多缺点,但是东德人依然想念他们的母亲,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母亲。
2.“历史色彩”背后的“亲情色彩”
这部影片主要基调并不悲伤。在整部影片里面,阿历克斯唯一一次哭,是当他看到母亲躺在病床上。电影一开始,画面主色调采用了红色和白色,每一个序幕的画面都是由红色过渡到白色,很显然是导演故意设计的,红色象征着社会主义,电影一开始的颜色暗示了电影主题的色彩。电影的名字是《再见列宁》,“再见”这两个字采用了白色,“列宁”这两个字用了红色,很显然也是一种特殊意义的象征。同样,东德阅兵仪式的画面也采用了红色,柏林墙倒塌的画面也是红色的,不过这一片红色用的是可口可乐的巨幅广告,意味着西德和东德的融合。
整部影片中几乎没有出现严肃的历史性评论,一部看似“历史色彩”浓厚的电影却更像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一家普通的东德人,如何经经历历史的变迁。当然,也展现了东德人对历史的不同的态度,比如,阿历克斯的父亲,他越过了东西德的界限,进入了新的社会体系,开始了新的生活方式。其实在他心里从未忘记东德,也从未忘记,曾经那个戴着蓝色领巾的社会主义少先队员。类似细腻而伤感的片段在影片中寥寥无几,导演没有给观众留下太多伤感的东西,而是留下了一些模糊的希望。
这部影片并不是一部简单的轻喜剧,影片名字虽然是“社会主义色彩的”,然而并没有明显提到过“社会主义”或者“资本主义”,因为其主题并不是历史问题。事实上,“母亲”在这部电影里面有两层意义,祖国和真正的母亲。同时,男主人公阿历克斯的种种行为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母亲,更多的是展现出,曾经的东德人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阿历克斯给了我们非常人性化的答案,那就是“爱”。东德人对于他们的祖国或许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深厚,他们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赖。
3.音乐和颜色渲染“爱”
除了情节设计以及主要基调的布置,《再见列宁》里面还有很多其他的烘托主题的表达技巧。比如,背景音乐和画面色彩的设计。
背景音乐对于一部优秀的电影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除了渲染气氛以外,还会使情节变得生动。《再见列宁》的背景音乐是由法国音乐大师杨·提尔森创作。每段音乐听起来并不洪亮且明显,但是却能恰好凸显出每一段特殊情节的特点。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做《夏》,整个音乐基调稍显忧郁。整部影片里音乐基调都很流畅而且平缓,唯独当男主人公阿历克斯为了母亲四处奔波的时候,音乐声才会变得急促有力,这样突然紧凑的音乐展示出阿历克斯为了母亲焦急的心情,也为观众烘托出紧张的气氛。与此同时,电影的颜色基调也采用了忧郁基调,配合着背景音乐,使观影者并不想笑,只是想跟着主人公的脚步,和他一起陷入头脑风暴。
整部影片的颜色基调是怀旧黄,这种色彩北京场运用于回忆体裁,所以,整部影片看着更像一部回忆录或者纪录片。导演正是想通过这种怀旧色调重现曾经的东德生活,最重要的是,把人对母亲的本真真正渗透到每一位观众的心中。
4.细节中的暗示
当阿历克斯的母亲打个月后苏醒后,阿历克斯去和醫生交涉。医生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只黄色的杯子。在这个被子上面画了两章脸,一张微笑的脸,另一张脸在哭泣。当画面切换到医生的时候,观众看到的是哭泣的脸,当镜头切换到阿历克斯的时候,观众看到微笑的脸。导演通过这两张脸反复交错出现,暗示观众:接下来的情节是悲喜交加的,这是导演送给观众的又一次黑色幽默。
另外一个细节是,阿历克斯的母亲在整部影片中有两次被蒙上眼睛。第一次是,阿历克斯的父亲逃到西德以后,母亲因为受到打击住进了医院。当母亲再次回到家时,眼睛被蒙起来,随后阿历克斯和他的妹妹给了母亲一个大大的惊喜,母亲从此也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重新开始了新生活,用阿历克斯的话就是:母亲把自己彻底嫁给了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被蒙住眼睛是,阿历克斯带母亲去别墅小屋,这次被蒙住原因也是有“惊喜”,但是这个惊喜却是阿历克斯不想让母亲看到的。第一次母亲被蒙住眼睛之后,母亲开始改变自己,开始对孩子们隐藏父亲离开东德的真实情况,期间阿历克斯的父亲给他们写了很多信,却都被母亲藏了起来。第二次母亲被蒙住眼睛后,母亲逐渐接受了社会主义不复存在的事实,其实她已经知道孩子们为了保护她所做的一切,但是她并没有揭穿。这是母亲对孩子们撒的第二个谎。导演在这里精心设计了两次蒙眼睛的情节,就是为了强调母亲对孩子的爱。
参考文献:
[1]《新德国电影》,约翰·桑德福,纽约,达卡波出版社,1982年.
[2]Die Grenz Durch Deutschland, eine Chronik von 1954 bis 1990, Roman Gr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