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转变浅析

2019-03-13卢欣彦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词风李清照转变

卢欣彦

摘 要: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通过其词创作展示出来的,历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界在分析李清照的词创作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以南渡为界,把她的词创作分为了前后两期。前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多对贵族女性的闺阁生活进行描写,带着充满诗意的离愁别绪和自由快乐。而她的后期词作中,由于人生发生巨大变故,词的内容往往同孤苦漂泊、国破家亡有关,更多的体现出了凄婉悲怆的情绪。本文就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不同风格进行了阐述,并就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李清照;词风;特点;转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2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词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每首词都可以称得上是精品,以南渡前后为界限,词的风格截然不同。李清照感情敏感而细腻,她创作出的词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1]

李清照(1084―1156),号易安居士,齐鲁人,被称为“千古才女第一人”,一人撑起古代文坛女子的半边天,她的一生跨越了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是宋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她著有词集《漱玉词》,她的作品《词论》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不朽名作。李清照的父亲李格菲当时担任礼部高官,如我们今天的文化部司长一职。她的母亲也是能文善诗,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李清照从小就显示了惊人的才华,李清照早期生活的环境是优裕开明的,因此创作出了简洁明丽,充满着愉悦情趣的作品,《如梦令》《怨王孙》《浣溪沙》等,词人的作品创作与生活状态息息相关,后又与丈夫赵明诚琴瑟和鸣,相濡以沫,她在这一阶段的生活也是比较幸福的。随着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难导致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开始辗转漂泊于江南一带,国破家亡,丈夫的离去,给李清照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创伤,数十年收集起来的金石书画也几乎全部遗失,心血几近毁于一旦,这又给李清照的感情上雪上加霜,这一切都是造成她的词风的转变重要因素,或展露一代红颜的家国情怀,典型如铿锵《乌江》,“江山留于后人愁”《题八永楼》;或细述寂寞与哀愁,如《临江仙》,《忆秦娥》等等;或追忆梦中的失乐园,如《蝶恋花·上巳召亲族》……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她的性格也在这些艰难困苦锻炼出来,从一个天真明媚的闺阁少女成为富有家国情怀忧郁落寞的垂暮妇人,半喜半忧,却也是一个人完整一生最真实的概况,成就了她在填词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一、李清照前期词作的风格特点

(一)少女闺情,温情明快。李清照前期词作是典型的婉约派风格,笔调婉转细腻,主要展示少女闺情,欢乐和浪漫的气息充斥其中。在她前期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生活优裕,充满贵族气质的女性形象。婚前少女时期的的词,主要是写与闺中玩伴一起出游的快乐,也展示了少女对爱情的期待,这些充满青春气息的词作,体现的是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典型的作品如《点绛唇》:“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一个高中生年龄的官换家少女蹴踏秋千的娇美情态展示的惟妙惟肖。[2]

(二)琴瑟夫妻,离聚相随。突如其来的爱情也随后到来。公元1101年,她与同为官宦家庭出身的赵明诚结婚,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原先夫唱妇随的婚姻,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两个人措手不及,在公元1103年的元佑党禁中,李清照被迫离开京城,与赵明诚分离时间长达三年之多。这个时期代表作品《一剪梅》将词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前途未卜的迷茫一展无遗: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种无形状的愁在作者的笔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力,刚刚跳下作者的眉头,却又马不停蹄的奔向作者的肩头。少女时的天真与活泼消失殆尽,对丈夫的无穷思念和满腔的愁绪成了词作的主基调,让人读来愈发伤感。公元1107年,赵明诚同李清照回到青州度过了短暂的平和融洽的生活,两个人“烹茶斗书”,日子过得比较惬意,不久赵明诚再次调离,词人又再次饱尝相思之苦,“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便是这种悲苦心境的鲜明体现。

二、李清照后期词作的风格特点

(一)独身一人,浓浓哀愁。在李清照的作品《词论》中,李清照认为词应当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李清照指出,空灵高雅应当是词的最高境界,填词必须严守词律,应该把感情融入其中,李清照的词作完全遵守了自己提出的主张,在她的后期词作中,多带有沉郁忧伤的基调,表现出了孤寂无聊的心绪,让人读罢无不动容。1126年靖康之变,北宋被金国灭亡。李清照的生活自此发生了极大的变故,仓皇南渡到江南以后。灾难接二连三地发生,不久赵明诚病逝,加之国破家亡的沉重打击,夫妇二人搜集的书画金石,几乎全部遗失,这既给词人带来了沉重打击,也淬炼出了李清照坚强的思想与性格。这也彻底转变了李清照的词作主基调,忧郁悲伤从此成为了李清照词作感情的主要风格。[3]如《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词人凄凉孤苦心境的写照,通过残秋向晚时分的生活感受抒写词人南渡以后悲剧人生的一个缩影,反映了那个动乱时代妇女的不幸遭遇,虽写个人感受,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浓厚的家国情怀。[4]虽然在情感方面并没有大肆渲染,但这种千回百转后的平静,其中蕴含的痛苦才更加动人心魄。

(二)沧桑离乱,沉郁悲凉。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久经飘零的李清照,虽然没有对民族灾难进行正面的描写,但是这种国破家亡的个人遭遇,通过词作把心中的伤绪展示了出来。又如《清平乐》:“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对个人颠沛流离的悲苦之情,以及岁月流逝白发又新的惆怅感慨。

(三)富有抱负,家国情怀。她在贫病交困,身心俱惫之际还赠诗两首给韩肖胄,“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入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怕是那时的李清照只恨自己不是男儿身,可以一跃马上,远赴战场杀敌救国。龙榆生老先生的《漱玉詞叙论》中这样评论道:“易安风度潇洒,而富好胜心”“惟其不甘深闺闺帷,必能骋怀纵目,故能纵笔挥洒,压倒须眉”。几度感慨万千之后,谁还会想起那也曾是一个有着晏晏笑语,唱着绿肥红瘦,更有万种柔情的弱女子呢,而在经历国破家亡,目睹百姓乱离,独自身沦异乡,珍物失散之后,成了一位发出铿锵金石之音,满怀豪情壮志和风雨情怀的巾帼书生。

三、李清照前后期词风转变的原因

(一)社会背景因素

虽然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照往往被归于南宋词人,但她的前期生活是于北宋时期,因此,她的前期作品必然离不开北宋的社会经济历史风俗环境的影响。据了解北宋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就是同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相比,在财富方面也是首屈一指的,年财政收入几乎占了当时世界上的一半,北宋庞大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工商业来支撑,生产力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百姓生活相对比较安逸舒适。[5]在这样社会背景下,李清照前期词作中出现了爽朗明快的词风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梦令》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当时国泰民安的环境中,积极向上的词风占据了李清照创作的主体地位,即使是词风婉转忧伤,其中也夹杂着轻松欢愉之感。

真正促使李清照词风转变的原因是社会的大动荡,金人的入侵,词人平静舒适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公元1127年,金军攻入北宋首都,北宋灭亡,皇帝被掳掠到北方金人领地,这也是李清照命运的转折点,赵构建立的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中原兵戈不息,生灵涂炭,李清照也不得不辗转于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这种在艰苦环境下的经历,是她的后期创作灵感的源泉,体现出了更高的社会历史价值,相对于他的前期创作,后期作品体现出了更多的社会历史价值。[6]

(二)家庭因素

李清照出身大官僚的书香门第,家庭環境对她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父亲是礼部大员,也是当时有名的文人。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李清照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少,其大家闺秀的气质也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李清照早期词作主要反映了少女的闺阁生活,词人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面对着活泼清新的氛围,以至于流连忘返,总体体现出了一种闲适风雅的格调。后与赵明诚的婚姻非常幸福,夫妻俩夫唱妇随,婚后的幸福美满生活,无疑对李清照的词作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其中欢快愉悦的情感在词作中体现得尤为鲜明。即使在《醉花阴》中唱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寓情于景,揭示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这样不复杂的环境里,离情别绪通过淡淡的哀愁发散了出来,虽然词中表现了夫妻分别的哀愁,却并没有直接如后期词作一般用痛苦和绝望的词语进行描述,由此可见,欢快明丽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主要风格,那些借景思夫的作品也侧面体现着词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沉重打击了这一时期的李清照。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在江南辗转流离,晚年生活在孤寂凄苦的环境中,她的词风由此开始转变,主基调反转为沉郁落魄。在战乱之中,随着家人的相继离去,李清照半生收藏的金石字画也丢失殆尽,又目睹离乱时事,她借助回忆往事,希望能从心灵中得到一点慰藉,而相继而来的残酷现实更让她陷于绝望之中。词人在生活中无法派遣的愁苦,还有心灵痛苦的挣扎,都通过自己的后期词作展示了出来。“人比黄花瘦”中的孤芳自赏,已经被憔悴飘零的“满地黄花堆积”所代替,还有《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她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随着词人逐渐走向生命的终点,这种哀婉的词风愈发浓厚,这种前后期词风的转变,既是李清照一生的写照,时代的变迁也一览无遗。

清儒沈曾植叹曰:“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之苏辛,非秦柳也。”[7]由于社会的变迁和家庭的变故,李清照一生经历了诸多的坎坷,这也是她的词风转变的重要原因。李清照的后期词作,突破了闺房与自然风光的范围,在离愁别绪中暗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但无论词风如何变化,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都是婉约词派的经典之作,在我眼中,李清照前后期的词作,喜忧参半,恰是人这一生最完整真实的写照。

参考文献:

[1]崔海正,中国词学研究体系建构稿,对李清照研究现状的几点感受,2007,齐鲁书社,165-170.

[2]孟斜阳,闲品《漱玉词》李清照词传,2015,哈尔滨出版社,3-4.

[3]张海媛,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J]北方文学:中,2015(1):78-79.

[4]安娟,从“爽气”看李清照的个人艺术形象,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5.9.10,134-139.

[5]陈丽杏,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及成因[J].文学教育:下,2012(7):12-14.

[6]陈芳芳,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不同风格[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2):27-28.

[7]张劲秋,“倜傥有丈夫气”——谈李清照的一个艺术特点,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猜你喜欢

词风李清照转变
张伯驹的词风及其“豪放词”的意义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怀柔文化政策影响下的清初词风嬗变——以朱彝尊、陈维崧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