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处世之三问
2019-03-13贾可欣
作者简介:贾可欣(2001.4-),女,汉族,河南省邓州市人。
纷繁错杂的现代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诸多迷惑,诸多价值观汹涌激荡,立身处世的原则似乎也变得模糊不清。我们无所适从,进而躬身寻找,却最终发现,千年前的孔子已给出了答案。听,穿越千年,犹有余青……
立身之问
纲常礼教、道德规范俯拾即是,于这之中,必然有其根本,即做人之本,立身之基。倘若一个人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有什么原则是他立身所必需的呢?
勇于担当是立身之本。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纵横捭阖,“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多数人选择了避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戴月荷锄,落得个潇洒自在,桀溺荷蓧丈人便选择了这样的路。而孔子,带着七十二弟子,奔走呼告于名园之间以传播仁政思想来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他当仁不让。自觉而坚定地担起了挽救天下的责任。走上了“任重而道远的道路,”最终千古留名,以“圣人”之誉立身万年。而那些没有担当精神的人,只淹没在历史的浩瀚烟海中。
如今的我们,是否也需要勇于担當呢?中华民族崛起之时,亦需要更多的青年人去施展抱负,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中国的栋梁。
处世之问
人是群居动物,即创造又共同享用人类的一切财富。如何处世,便成了一个内涵丰富而经久不衰的问题。那么,人该如何处世呢?
推己及人是处世之道。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核心则是推己及人,《论语》中不乏这样的表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是该思想的体现。孔子“为政以德”是由己推统治者,“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由己推学生,“苛政猛于虎也”是由己推百姓,这便是他的处世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来有种令行禁止的约束感,其实,它可以用更热情积极的观点去理解,“己所欲,施于人,”也传递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倘人人如此,社会的隔阂和冷漠便会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真诚热忱的和谐社会。
进取之问
人们立身处世,往往不甘居于平庸,如何出类拔萃,是索饶人们心头的问题。
学而知之是前进之帆。
孔子被称为“至圣师表,”对于学习态度和方法自有心得。他首先告诉我们不能停止学习,又讲述了“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的后果,最后得出“学而知之”才是最高的境界。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知之,必能为你的前进提供最好的风帆。
孔子的音容笑貌似乎浮现在眼前,人生大智慧体现在立身处世之间。他代表着远方,远方在这里开始;他代表着巅峰,巅峰从这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