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机农产品发展路径的探讨
2019-03-13秦佳文曾尚梅陈金花
秦佳文 曾尚梅 陈金花
摘要:发展有机农业,从供给侧推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文章从多角度探讨有机农产品发展路径,同时从多方面分析实现发展路径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有机农产品;供给侧;发展路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自然、有机、绿色消费逐渐普及,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发展有机农业,从供给侧推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然而有机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存有许多阶段性问题,生产与消费之间缺乏有效的桥梁搭建,为此有必要对有机农产品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有机农产品的内涵与发展
(一)有机农产品的内涵
有机农产品是按照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只使用农业资源,其最终产品符合有机农产品生产要求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进行,品质优良,天然健康。
(二)有机农产品的发展
1. 起步阶段
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有机食品的起步。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国际相比发展较晚,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以加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为起点开启有机农产品发展的大门。1994年有机食品中心在南京成立,为有机农业发展进一步奠定基础。
2. 规范化阶段
早期的有机农产品以天然有机食品为主,如茶叶、大豆、谷物等,产品种类较少,且加工深度不高,地域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三省及发达地区。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并展开相关的认证工作。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对有机食品认证工作进行管理,有机农业便逐渐进入规范化阶段。
3. 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正处于有机农产品的发展阶段,据中华有机绿色食品认证中心统计可知获得有机认证的种植面积已超过200万公顷,在世界排名第五,亚洲第一;拥有具备认证资格的机构23家,被认证的企业有16654家;已开发和认证的有机产品品种数量已超过200种,有机产品标志发放量为17亿枚,覆盖植物、动物、水产、加工四大领域。现今我国有机食品销售额达600亿人民币,年增长率在20%~30%左右,有机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1%~1.5%,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大国,市场潜力巨大。
二、有机农产品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质量堪忧
耕地是确保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产品产出的根源。我国耕地面积达20.24亿亩,但人均耕地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45%。目前我国耕地的基本特征是整体质量偏低、中低产田比例大,而有机农产品中有许多品种是经研发后的改良品种,耕地质量的偏低会对改良后的新品种的增产潜力产生限制。
(二)前期投入成本大,回报期长
发展有机农业对于种植土地要求高。前期需要对长出的农作物一般不进行采摘,而是将他们重新种回地里,以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并规定其生长过程中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等,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有机肥帮助农产品生长,但其极易受到温度、适度、大气等外部环境影响,生产者往往还需投入建造大棚等农业设施保护农作物生长。前期投入成本之大,使得从业者往往在生产初期的3~5年收入甚微。
(三)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缺失,用工成本上升
有机农业遵循的是自然农法,其生产过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基于对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调查研究显示,有机种植用工比常规种植用工多的样本单位占总调查样本单位数的91.7%。而我国有3亿左右的人口从事农业工作,但多为老人和留守儿童,造成部分地区从事农业活动的青壮年劳动力缺少。外地招聘有关人员,使得用工成本增加,有机农业的初始投入和后续支出更加高昂。
(四)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不足,消费易受价格影响
基于对影响消费者消费有机农产品的情况及影响消费的因素研究,于2017年5-6月对长沙市城镇居民有机农产品消费行为进行问卷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176份。分析统计可得,消费者对于有机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和辨认程度越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越高。然而许多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了解甚少,对其生长过程、与普通农产品的区别等都认知偏低,进而导致对于有机农产品的购买欲偏低。加上有机农产品作为新兴产业,行业透明度还不够成熟,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由于信息的不對称,导致消费者对于有机农产品品质还存有疑虑,其生产成本又远高于普通农产品,使得有机农产品无法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同,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五)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缺乏有效联系,后期维护成本高
大部分生产经营者缺乏营销专业知识,导致生产与消费之间桥梁没有被有效建立,也使得产品销售渠道的狭窄,限制了消费市场无法进一步扩大。有机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保鲜期短,对运输要求高,无形增加了后期的销售成本,继而导致有机农产品售价进一步攀升。
三、发展有机农产品的路径分析
(一)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途径
有机农业的生产难度较大,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目前我国农村老龄化加剧,单一的农业组织形式根本无法满足有机产品生产的巨大人工需求。因此需鼓励发展多组织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有机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机农产品企业等多种形式的经营主体;鼓励土地流转,用“公司+农户”、“公司+生产基地+农户”、“科研推广机构+地方政府部门+基地(农户)”等新模式,整合人力和土地资源。
(二)创建网络平台的发展途径
互联网联通多方信息,利用互联网优势将供应链扁平化,增加与消费者交流机会,了解消费者消费需求,及时更新生产计划,满足市场需求;通过互联网传播优势,扩大宣传,推高认知度,促进销售量;同时利用互联网,建立消费者产品消费反馈机制,及时跟进产品服务,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还可通过互联网学习相关种植专业技术,学习仓储管理和物流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完善企业生产经营,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搭建“农餐对接”的发展途径
“农餐对接”的方式是农产品生产者与餐饮企业之间,省去传统渠道中的商贩、批发市场等中间环节,直接进行供货销售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目前,普通农产品由于其价格优惠,在普通农贸市场上占有绝对市场优势,有机农产品难以在价格上与之展开竞争。大型且提供高端餐饮服务的餐饮企业对于食材要求高、需求量大,搭建“农餐对接”能为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提供稳定需求,实现从田头到餐桌一步到位。在“农餐对接”中所采取的垂直式营销模式,减少了流通环节,保障了有机农产品的鲜度和品质。不仅可有效降低市场风险,使生产企业能够更加集中在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还可以促进有机农产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这种方式创新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实现了多方共赢。
(四)建立会员制模式的发展途径
会员制模式作为在传统销售模式下的创新,是能依据客户需求,针对客户建议最大限度满足会员需求,提供相应产品与服务的高端服务。与传统的营销渠道相比,会员制模式下供给方和需求方联系更紧密,更易实现长期合作,培养固定客源,打造更稳定持久的销售渠道。通过建立会员制度,采用充值享优惠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充值办卡,为企业资金流通注入活力,保证企业正常运营下的资金循环良好。
(五)开展体验式营销的发展途径
开展“体验式”新营销模式,向公众开放生产基地,介绍有机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全过程,做到公开化、透明化,提高消费者信任度。引导消费者切身感受有机农产品的优点,消除对于有机农产品的疑虑,体验农业同时解决供应链过长问题,使消费者可以当场购买,保证了有机农产品的新鲜和高质量。同时在周边发展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的有机农产品附加产业,集生产、休闲、生态多功能于一体,延伸产业链,实现有机农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机融合,为其实现多方位创收。
四、实现多途径发展有机农产品的保障措施
(一)政府部门
1. 加大对有机农业扶持力度,引导有机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首先,要完善有机食品认证与监管体系,帮助培育合格的高质量有机农产品。继续推进有机食品相关法规的制定,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互通,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及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其次,要对有关个人或组织进行补贴,可采用直接补贴或减免税收等多种方式减轻有机农业从业者负担,保护和提高有机食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再次,农村金融机构要向有机农产品企业倾斜,提供有针对性的如有机农业户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专项贷款,帮助有机农产业发展,从源头解决有机农产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后,通过报纸、电视、公众号等互联网新媒体的方式加大对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有机农业的认知度,向公众普及有机农业知识。
2.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有机农产品不同于一般农产品,其需要具有专业的生产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保证每一环节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尤其在生产阶段,如何在不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下,保证农产品的产出和质量,这就需要专业人才的精准指导。因此政府可启动人才引进,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向有机农业输送高水平人才,促进产业发展,把农民、企业、科技人员、市场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
3. 组织行业峰会,构建有机农产品交流平台
定期举办中国有机农业峰会,加大对有机食品力度技术发展的支持,投入搭建技术平台。将全国各地有机农业的从业者们汇集起来,对有机农业在生产、经营、销售等多方面进行讨论研究,加强行业间技术和经验交流。各地政府还应根据当地情况,举行当地有机农产品展览会,更有针对性的对当前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分享,把企业目前遇到的问题同行业一起解决。
4. 加强品质监管,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农产品物联网追溯体系
建立和完善监管制度,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加强对获证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标志管理,确保认证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有序地发展;建立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农产品抽检,对于不合格产品及时通过媒体或者网络平台公示。
(二)生产企业
1. 巧妙借力,寻求多渠道融资
在为种植地选址时,可以优先考虑曾经发展过有机农业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基础较好,基础设施等比较完善,能为企业节省初始投入。而在选择融资渠道时,政府扶持资金是最优选择;其次,可以寻求银行贷款,目前大部分银行响应中央关于“三农”领域金融服务的战略部署,针对农业发展专设贷款基金帮助农业发展;最后,还可以寻求合作,与具有投资意向的企业积极对话,实现BOT融资,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活力。
2. 将产学研相结合,实现科学管控成本
有机农产品作为高端农产品,其价格往往高于普通农产品的20%~30%左右,其价格因素是限制消费者扩大购买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技术研究的环节上,通过科学的方式解决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有机农产品单位产出率;而在流通环节上,对有机农产品包装、运输、储存上进行研究,找寻成本与效益间的最佳平衡,实现利益最大化。
3. 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企业应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完善薪酬机制,招聘优秀管理人才,进而帮助企业洞察市场动向,及时跟进市场变化,做出决策判断;也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提高消费者产品好感度和忠诚度。在种植环节,可以选择招聘本地农人,因为比起外地人更了解当地土壤环境、气候等外部环境因素,能为选择种植何种作物给予准确的建议,对于当地政策也更为熟悉,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4. 加强内部质量监管,提高消费者消费信心
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质量检测部门,采用双重质检机制,从种下去到收上来实施全过程监测机制,还有对发出农产品装车前进行二次抽检,抽检合格的产品再予以配送。但是生产部门和质检部门要相互独立,避免包庇行为,从而增强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曾尚梅,张斯维,李继志,杨璐璐,肖春生,何命军.湖南省烟农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评价[J].中国烟草学报,2018(01).
[2]肖汉亁,肖春生,陈治峰,李伟,毛应瞻,曾尚梅,周世民.基于财务视角的烟农专业合作社生存生态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7(23).
[3]张莉.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论,2017(05).
[4]王娜,任士伟,王亮.中国有机农产品发展概况[J].现代农业科技,2017(09).
[5]包宗顺.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利用和农户收入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2(10).
[6]汪云岗,肖兴基.有机食品的发展、标准化与认证[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2(07).
[7]彭磊,孙开钊.基于“农餐对接”的农产品流通创新模式研究[J].财贸经济,2010(09).
[8]杨伟喜.有机蔬菜会员制模式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9]郭春敏.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发展[J].生物学通报,2011(02).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XCX17110);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生发展机制与组织绩效研究(14k050);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6YBA193)。
(作者單位:湖南农业大学。曾尚梅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