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典型题示例”变化中的玄机
2019-03-13崔巍嵩
崔巍嵩
随着江苏2019年高考《考试说明》的发布,语文学科试卷内容、题量及赋分分值的调整,引起了江苏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和讨论。笔者今天换一个视角,从“典型题示例”入手,通过比较近几年特别是近两年《考试说明》“典型题示例”的变化,探寻“典型题示例”变化中的玄机,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我们都知道,《考试说明》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命题指导思想;二是考试能力要求;三是考试内容及要求;四是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五是典型题示例,六是试卷答题卡样张。一般我们每年关注比较多的是前面的第三、四部分;相对来说对第五、六部分关注较少。今年除了前面我们大家共知的调整情况外,在《考试说明》的第五部分,即“典型题示例”中也有较大的调整,有的虽然没有变化甚至好多年都没变,这其中往往都暗藏玄机。一般情况下,“典型题示例”是对前面考点内容的最直接的佐证,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典型题示例”的修订,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以旧换新,即用当年高考最新考题作为例题,替换掉相对时间比较久远的考题,这属于一种正常替换;二是导向性原则,有的时候,往往会参考全国卷或者其他省市高考题,把它列为典型题,在实际上既表明一种学习的态度,又有一种命题导向作用;三是命题暗示性原则,有的时候,在前面的考点内容部分,有些题型及考查方式等不太好明说,于是就用这种方式作出暗示。为此,笔者比较了今年的最新《考试说明》与往年(主要是2018年)的情况作了个比较,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个解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2018年是11道典型题,今年还是11道题,但题目有变化,具体地说,删除了2014年的词语运用题,增加了2018年的词语运用题;删除了2017年语言连贯题,增加了2018年语言连贯题;删除了2015年修辞(比拟)考查题和2015年全国课标1卷的语病辨析题,增加了2018年的诗句情境题(结合古代体育活动方面的传统文化)和2018年的提炼语意题。
笔者解读:1.词语运用和连贯题属于新以旧换新;2.删除2015年修辞题属于删繁就简,因为保留了2016年的修辞题,同时它是同“熟语”相结合的,有生命力;3.删除唯一的一道语病题,一是江苏近六年仅在2015年考查,属于冷门知识点,况且这类题目命制有不够科学地方,所以干脆去掉,或许这是一个命题的暗示;4.增加提炼语意题属于照应前面考试内容的调整;5.增加2018诗句情境题,或许是一个导向,主要指向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二、文言文阅读
删除了2014年江苏卷柳宗元的《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增加了2018年袁枚的《重到沭阳图记》。
笔者解读:这种调整看似是以旧换新,其实里面不是这么简单,因为比它年代更久的2011年苏轼的《陈公弼传》还被保留,我认为这里还有一种暗示,即2019年文言文选材人物传记还是选材的热点,同时不大可能选取议论性比较强的论说文,因为随着阅读量的加大(增加了实用类文本阅读),必然要在材料的难度方面要降低,否则学生很难适应,因此除了叙事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和墓志铭、行状类文本要重视外,像带有一点议论性的图记、游记类文本也值得重视。
三、古代诗歌鉴赏
删除了2014年的,增加了2018的诗歌题目,同时保留了2015新课标全国1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7年陆游的《秋兴》,2012年的《梦江南》,2016年辛弃疾的《八声甘州》。
笔者解读:一个可能是正常新旧替换,但也要注意的是这几年一直都保留的2012年的《梦江南》,按理说单纯从新旧来说,被替换的应该是《梦江南》,这或许也有一种暗示,即闺怨诗这种题材也是要注意的,当然保留全国1卷也是对命题题型的一个丰富。
四、名句名篇默写
这几年就基本没变,都是2010年的和2016年的名句默写。
笔者解读:这不变中也有玄机,按理说2010年最应该被替换掉,但我们仔细研究后会发现,2010年的名句默写是6道小题,分值虽然是8分,但有两题是同一篇考查了两句的情况,而2016年也没有被2017、2018年的替换掉,虽然都是8道小题8分,但里面也有学问,这当中就有一句考查的是鲁迅《无题》中的诗句,这也一下子拓宽了课外名句的考查范围,不再局限于古诗文中,近现代的也有可能。
五、现代文阅读(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删除了保持多年的2009年张笑天的《上善若水》一文和2008年汪曾祺的《侯银匠》一文,新增了2018年全国3卷刘慈欣的《微纪元(节选)》。
笔者解读:删除唯一一篇散文典型题,或许是一个命题暗示,2019年选材散文的可能性不大;删除《侯银匠》一文或许是因为年代久远,但因为它是江苏命题第一次出现探究题,所以这些年就一直是典型題;新增加全国3卷《微纪元(节选)》一表明命题向全国卷靠拢,二拓宽选材范围,比如科幻小说也可以。
六、现代文阅读(二)
论述类文本阅读,删除2012年伍尔芙的《笑的价值》、2015年《罗丹的雕刻》和2017年《从脸谱说起》,新增2018年江苏卷《中国建筑的希望》和2018年全国1卷《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笔者解读:删除三篇江苏卷的论述类文本,新增2018江苏卷和全国1卷文本,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试说明》考查内容和题型、赋分的调整,根据所选的最新两个文本来看,2019年江苏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很有可能是2道四选一的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
七、现代文阅读(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自从2009年《画家黄永厚》以后就一直没有考查,尽管《考试说明》是“考查材料可以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选用实用类文本”,但一直是徒有虚名。一开始几年典型题示例还有实用类文本,后来干脆就没有了,但从去年增加了2017年全国2卷的实用类文本,今年还新增了2018年全国1卷的文本材料。
笔者解读:因为长时间“缺席”,江苏原来的实用类题目已不合时宜,所以这两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应该是具有示范导向性,从命题选材到题型、赋分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八、作文
删除了2016年“说话长短”材料,增加了2018年“语言”材料,保留了2012年上海卷和2014、2017年的江苏卷材料。
笔者解读:从材料的删除和保留,可以看出江苏作文选材重点是两大块:一是哲理思辨型,一是生活话题类。而没有选择全国卷生活时评类材料,或许江苏有自己的认识,它要考虑“也有利于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从而保证最大程度的公平(《试题分析》)”,因为全国卷生活时评类作文从文体角度更倾向于写议论文。两者选材各有优劣,江苏卷保证了“文体选择的公平”但又容易宿构套作,全国卷避免了宿构套作,但又带来文体倾向性太明显而带来的不公平。看来江苏或许会选择折中方案,即选取隐形的时评材料,既可以当一般的新材料作文来审题立意,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都可以写,也可以按照任务驱动型作文来写,只不过这个任务驱动点要考生自我确立,写议论文亦可。
九、附加题
删除2012年文言文语段阅读,新增2018年江苏卷文言文语段阅读;名著阅读题没有变化;材料归纳、分析、鉴赏题,删除了2009年郁达夫的《怀鲁迅》,新增2018年胡远珍《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
笔者解读:文言文语段阅读的调整,应该属于以旧换新;材料归纳、分析、鉴赏题删除《怀鲁迅》,更多的是一种暗示,即命题选材方面不太可能涉及文学类“鉴赏”材料,而新增的2018年的材料,体现了生活化,很接地气,网络表情符号,如QQ表情符号“小黄脸”、GIF动画表情,简洁时尚,活泼好玩,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考场上顿感放松和亲切,从而增强了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信心。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考试说明》换个角度的再认识再思考,希望广大师生能有所受益。
★作者通联:江苏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