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风险评价研究

2019-03-13姚海星

四川水泥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速公路原则评价

姚海星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1)

1 构建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风险评价模型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也日益加速,《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指出国家将斥资2万亿来新建5.1万公里高速公路。我国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而高速公路的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单公里造价高,有的地区每公里造价甚至超过 1亿元,地方政府的负债率也随着建设而逐年上升。国务院在2014年出台的〔2014〕43号文件中指出要积极推广PPP模式,该模式下其债务由项目公司根据市场化原则借贷和偿还,政府按照事先在契约中的规定,承担特许经营权给予、财政补贴、合理定价等责任,不再承担赔偿债务责任,有效降低地方政府负债率;[1]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通过积极引进私营资本进入高速公路建设领域成为缓解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压力的主要途径。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私营资本参与公共基础建设,在提高资金使用、运作效率、保障工程质量、降低寿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高速公路的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作为政府不能完全把风险转移给私营部门,而要通过PPP这种融资模式实现风险分担,合作共赢。根据最近几年来PPP模式在高速公路、独立大桥、隧道、地铁、供水、污水处理、发电厂、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案例,PP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国家法律变更风险、政治决策失误风险、政府信用风险、公众反对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审批延误风险、过程冗长风险、汇率利率变动风险、融资失败风险、市场收益不足风险、项目唯一性风险、配套设备服务提供风险,市场需求变化风险,运营期收费变更风险等[2]。而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要求高,建设周期长,投资费用高,建设条件复杂,不可控制因素多,所以为了保障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的顺利建设,有必要建立风险评价模型,采取的合理的风险分担,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2 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评价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风险识别——分析评价——风险分担——风险跟踪监控。

2.1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风险识别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风险主要来源于项目外部和项目内部这两大部分。项目外部风险主要包括社会政治风险、汇率利率变动风险、不可抗力风险、自然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项目内部风险按照项目建设过程分为项目准备阶段风险、项目执行阶段风险、项目运营移交阶段风险。准备阶段的主要风险是交通量预测不准,选择不良私立部门,勘测设计有误,筹资成本过高等。执行阶段的风险主要是征地拆迁风险、施工质量技术风险、工程管理风险、成本超支风险、进度延误等风险。运营移交阶段的风险主要有出现平行公路,交通量低于预测值导致收益不足,养护管理不到位、运营管理不善等风险。

2.2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风险分析评价

由于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因素的复杂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一定的模糊性,并且评价影响因素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定性指标难以定量化等,而这种模糊性很难用经典数学模型来解决。[3]因此,高速公路PPP项目采用建立在模糊集合基础上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AHP——Fuzzy),该评价法先根据层析分析法确定因素集,然后用模糊综合评判确定。

2.2.1 确定风险因素集

表1 风险评价的三级模型

2.2.2 确定权重集

通过组织20位专家参加调查,这些专家都经参与过高速公路PPP项目的实施,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风险数据,根据AHP 法建立判断矩阵,输入APH 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权重集如下。

第一层权重集为,A=(0.8,0.2)

第二层权重集为,A1=(0.5209,0.2898,0.1302,0.0591),A2=(0.6608,0.2081,0.1311)

第三层权重集为A11=(0.25,0.75),A12=(0.8333,0.1667),A13=(0.8333,0.1667),

A21=(0.0623,0.2468,0.5032,0.1877),A22=(0.0489,0.2863,0.1671,0.1336,0.3642),A23=(0.2366,0.6284,0.0826,0.0524)

2.2.3 建立风险评价集

V={v1,v2,v3,v4,v5}

表2 风险评语等级与评语的对应情况

2.2.4 构造判断矩阵

表3 风险因素隶属度

2.2.5 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权重集 A与模糊关系矩阵 R合成得到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B(B=A·R)

归一化处理后得0.043,0.124,0.206,0.241,0.386。根据此方法可以认为高速公路PPP项目综合评价后风险低的概率为4.3%,风险较低的概率为12.4%,风险中的概率为20.6%,风险较高的概率为24.1%,风险高的概率为38.6%。通过本案例可以看出,风险水平高,应根据风险分担原则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协调控制风险事件。

2.3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风险分担[4]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不同于传统高速公路建设模式。PPP模式下政府和建设单位都是风险的主要管理者,只有两者合理的风险分担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担不仅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同时减少了风险发生引起的损失。高速公路PPP模式下风险分担主要是五个原则:

上限原则,风险分担在其可控制范围之内。无论是政府还是私营企业其分担的风险在其可控制范围之内。

归责原则,风险谁引起的谁来承担风险。

匹配原则,风险损失大小往往和带来的收益相匹配,所以风险可根据风险收益来进行分担。

经济性原则,谁管理风险发生的成本最低,谁来进行风险管理。

动态管理原则,项目执行阶段主要对准备阶段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跟踪管理并判断这些风险是否在其可控制范围内,是否又有新风险产生。如果有些风险可能比估计的要大的多,某一方无法单独承担,则设置风险上限,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如果又识别出新风险,按照 FAHP法进行评价,双方再根据上述原则进行风险分担。

在PPP项目准备阶段,首先判断哪些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哪些是私营部门可以控制的,例如法律、政策等风险可以由政府承担,设计、施工等风险可以由私营部门承担,不可抗力等可以采用保险的方式。双方根据自己的控制力进行风险评估,超出双方控制力外的风险则根据风险分担原则采取风险分担。在项目项目执行阶段主要是对前期的已识别的项目进行跟踪,判断发生的风险是否在控制范围之内并判断是否有新风险的产生,然后双方再根据自己的控制力按照契约中约定的风险分担的原则进行分担。

2.4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风险跟踪监控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风险随着建设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建设过程中也会不断出现新风险,所以需要对风险进行跟踪监控,把事后监控,事前监督,事中监督相结合,建立风险反馈机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风险,然后分析评价,采取分担等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损失。

3 结论

本文运用FAHP法对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风险建立模型,通过风险识别,FAHP法进行分析评价,合理分担,跟踪管理等,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亏损。从模型的构建过程可以看出,由于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风险管理不同于传统模式,所以整个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通过有效的风险评级采取合理的风险分担,只有合理的风险分担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建设。

猜你喜欢

高速公路原则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高速公路与PPP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速公路上的狗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