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意偏向训练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情绪调节的影响*

2019-03-13唐浩王玮崔洪源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正性

唐浩,王玮,崔洪源

(1.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学系,沈阳市110035;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101)

2016年,冰毒(甲基苯丙胺)等合成毒品滥用者在我国每年新增吸毒人员中占八成,在复吸人员总数中占六成[1]。情绪对于新型毒品成瘾者的吸毒动机与成瘾行为具有重要的诱发作用[2],且一些伴随负性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的个体更倾向于使用毒品来缓解负性情绪,一些情绪的增强也可能导致毒品滥用[3]。情绪是一种对外部刺激事件产生的普遍性和功能性反应,临时整合生理、认知、现象学和行为的通道,以便于在当前情境中采取强适应型和环境塑造型的反应[4]。而情绪和注意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认知心理学探讨的热点问题,情绪信息对注意能够产生特殊的影响[5]。当多个刺激相互竞争时,情绪能够影响人们对刺激的选择,更多的注意资源也会给予情绪性刺激,从而获得优先的加工[6]。

很多研究表明,负性情绪是导致个体毒品成瘾及复吸的主要心理因素[7],不同负性情绪的类型也会影响戒断后到复吸的时间[8,9]。所以,改善毒品成瘾者的负性情绪,提出有效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能够有效抑制戒断者对毒品的心理渴求,预防复吸。在情绪调节的范畴内,注意偏向训练受到广泛关注。注意偏向训练不仅可以改变个体的注意模式,而且可以改变情绪加工方式,从而改善情绪反应[10]。对成瘾个体进行成瘾物质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训练,能够降低个体对毒品的心理渴求[11]。关于注意偏向训练的研究大多采用点探测任务,另有一些研究采用视觉搜索任务、目标指向注意训练和注意训练技术等范式[10],虽然训练范式有所不同,但训练目的都是通过改变个体的注意模式来进行自身情绪的调节,以期达到降低负性情绪、预防情绪障碍的目的。据此,本研究以甲基苯丙胺成瘾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情绪加工特点进行分析,并使用注意偏向训练方法调节其负性情绪,分别以训练结束后、训练结束1周后、训练结束1个月后为时间点与训练前进行对照研究,提出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时间趋向。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陕西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甲基苯丙胺成瘾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甲基苯丙胺依赖的诊断标准,且为单一吸食甲基苯丙胺,无吸食其他类型毒品经历,无精神疾病或脑损伤疾病。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92.8%。其中男性81人,女性35人。年龄在18~55岁之间,小学文化程度者29人,初中文化者46人,高中文化者33,大专及以上为8人。1周后研究对象为114人,有2人因强制隔离戒毒时间到期而出所,1个月后研究对象为109人,有5人因强制隔离戒毒时间到期而出所。

使用PANAS量表对实验被试进行前测,后进行每周1次持续4周的注意偏向训练,分别以训练结束后、训练结束1周后,训练结束1个月后作为时间点,对实验被试进行PANAS量表的后测,通过对前后测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注意偏向训练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情绪的影响。

1.2 工具

1.2.1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

PANAS量表是对其当前所处的情绪状况进行主观评价,使用了20个反映情绪的形容词来评定人的情绪,其中10个代表正性情绪,10个代表负性情绪。这些情绪出现频率的等级有5个,分别为:极其多,比较多,中等程度,比较少,几乎没有。极其多的情况记1分,几乎没有的情况记5分,即分值越高,出现这种情绪就越少;分值越低,出现这种情绪的状况就越多。本研究中所有条目Cronbach' s α系数为0.81,正性、负性情绪的 Cronbach' s α系数为分别为 0.84和0.82,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

1.2.2 注意偏向训练

注意偏向训练是以刺激词汇类型为核心的单因素实验设计,采用点探测任务作为训练范式,促使被试对积极情绪有更多的注意,从而降低负性情绪的出现频率,达到调节负性情绪的目的。

实验材料:对实验材料进行标准化筛选。将实验材料200对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分发给大学生,进行词汇类别划分,划分结果与预设匹配程度达到100%,即实验材料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的区分度较好。

实验程序:如图1所示,训练程序具体如下:

图1 实验训练程序

所有实验材料使用E-prime软件呈现,每一次刺激呈现时,两对词汇以左右结构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一个为积极词汇,一个为消极词汇,两者位置随机,呈现时间为1500毫秒。之后一个箭头出现在之前积极词汇的所在位置,被试的任务是当箭头出现时对箭头的指向按键盘的上下左右键迅速做出选择,要求被试在箭头呈现后1500毫秒内准确快速做出反应。软件自动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实验过程中被试坐在距离计算机屏幕60cm的位置,在正式实验之前完成10次练习,待完全熟悉实验任务后再进入正式实验,练习的实验材料与正式的实验材料没有重复。实验共800个trials(箭头4个方向╳200对词汇),词对随机呈现,箭头所在位置与积极词汇所在位置总是一致。训练时长为30分钟左右。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 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采用t检验对注意偏向训练前后的情绪状态进行检验(P<0.05)。

2 结果

2.1 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情绪状态的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甲基苯丙胺成瘾者与常模在正性情绪上差异并不显著,而在负性情绪的维度上与常模[12]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表1 甲基苯丙胺成瘾者与国内常模情绪量表比较结果(n=116)

2.2 注意偏向训练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经过4周的注意偏向训练,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负性情绪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改善(t=-8.365,P<0.01)。其中,心神不宁的(t=-7.118,P<0.05)、内 疚 的(t=-8.197,P<0.01)、恐 惧 的(t=-13.107,P<0.01)、敌意的(t=-13.867,P<0.01)、害羞的(t=-8.615,P<0.05)、坐立不安的(t=-8.916,P<0.01)、害怕的(t=-10.529,P<0.01)负性情绪与训练前相比出现频率明显减少。注意偏向训练结束1周后再次进行PANAS量表的施测,发现负性情绪仍旧比训练前出现频率低(t=-8.184,P<0.01),与训练后的测量结果保持较一致的稳定性。而训练结束1个月后再次进行PANAS量表的测试,结果与训练结束后和训练结束一周后测试结果相似,负性情绪频率仍显著低于训练前(t=-8.050,P<0.01)。

3 讨论

3.1 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负性情绪特点

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的负性情绪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而正性情绪与常模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这个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7,8]。毒品成瘾者在情绪加工过程中对负性情绪会产生注意偏向,将负性刺激无意识放大,从而提高了负性情绪的唤醒度,最终导致了其负性情绪体验要显著地多于常人。而当毒品成瘾者体验到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时,更容易使用毒品来缓解或逃避其带来的不愉快体验,这也是负强化情绪加工模型的主要观点[13]。负性情绪是毒品成瘾者戒断症状中的一个核心特点,也是导致维持用药和戒断后复吸的主要原因[14]。毒品的滥用可能源于使用者对情绪的调节,但无论是为了重新产生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正性强化)或是为了改善戒断时所产生的负性情绪状态(负性强化),负性情绪与复吸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因此应该把处理以及改善负性情绪状态作为预防复吸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Aguilar等人的研究表明[15],成瘾者在对具有正负性情绪的图片进行判断时,对于负性图片的判断时间明显长于中性图片,对于正性图片的反应时接近于中性图片,而这与正常人观看图片时的反应完全不同,反映出毒品成瘾者对于负性情绪主观体验的敏感性增强。已有研究显示[16],毒品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异于常人,并且存在情绪调节障碍,表现为对负性情绪的注意偏向。戒断期的毒品成瘾者在观察情绪表情图时,对比正常人会察觉到更多的负性情绪表情,这进一步说明毒品戒断者对于负性事件等相关线索会产生负性情绪[17]。绝大部分的戒毒者在生理戒断反应基本消失的情况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此时会产生对于毒品更加强烈的心理渴求,而复吸是受大脑奖赏神经机制支配的行为。甲基苯丙胺的精神效应强大,正性感觉强烈,能够使吸食者获得非自然的精神奖赏,完全满足了正性情绪的内在需求。与此同时甲基苯丙胺成瘾者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大脑的神经防御机制也发挥作用,并且从记忆中选择早已敏化的行为来改善情绪——即复吸[18]。也就是说,大脑奖赏机制和神经防御机制都能导致复吸的行为,前者以正性情绪加工,后者以负性情绪加工互为强化因素,表现出难以克制的自我用药,维持吸毒行为。

表2 注意偏向训练前后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情绪比较结果(M±SD)

3.2 注意偏向训练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在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进行为期4周的注意偏向训练后,负性情绪出现频率显著减少,并且这种效应一直持续至1个月的时间。前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注意偏向训练可以降低负性情绪,改善情绪状态。Heeren等对社交恐惧症个体进行4天的正性刺激注意训练,结果发现被试社交焦虑的情绪水平明显下降,皮肤电反应也相应减弱,并且这种影响在2周后依然存在[19]。而在Amir等人的研究中发现,经过注意偏向训练后50%的被试不再符合社交焦虑的诊断标准,且4个月后训练效果仍然显著优于控制组[20]。另有以海洛因戒断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他们对于负性情绪存在注意偏向,且这种注意偏向会导致其复吸行为的产生[21]。对于成瘾者的注意偏向训练可能作用于注意的晚期加工阶段,通过调节“自上而下”的注意系统来改变相关症状[22]。

使用点探测任务进行注意偏向的训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调节情绪的方法[23],该任务是通过多次不断地将被试的注意从负性情绪刺激上解除,再定向到正性情绪的目标刺激,从而改变了被试以往的注意模式,最终实现了调节情绪的目的[24]。而且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不局限于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刺激,还可以泛化到生活中遇到而没有训练过的新异刺激[25]。长时间的反复的注意偏向训练可以有效地形成个体相对稳定的注意偏好,因为经过训练个体所需的认知资源越来越少,逐渐可以成为自动化的加工过程[26]。

虽然本研究发现在注意偏向训练1个月后仍然保持良好的情绪调节效果,但能否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产生持久、稳定的影响,能否对未来毒品使用情况产生影响尚需进一步的追踪研究进行检验。本研究结果也启示我们,如果能帮助成瘾者提高它们的负性情绪调控能力,改变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可以更好的抑制和预防复吸行为。

猜你喜欢

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正性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甲基苯丙胺对大鼠心脏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初探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时间知觉机制研究
网络成瘾者在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的持续注意任务事件相关电位与治疗转归的相关性
短期戒断的海洛因成瘾者大脑白质完整性的DTI研究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