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环境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风险与措施
2019-03-13宫杨子聊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宫杨子 聊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伴随着我国国企现代化改革的渐进深入以及外部发展环境的日益严峻与复杂,处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转变的国有企业应当充分而清晰地认识到资金管控的必要性和提升价值。通过加强资金的管控以实现资金流通效率和效益提高,并有效降低资金的风险及风险对企业不良影响的程度也就成为国有企业现代化改革普遍面临并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一、国有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必要性和价值
首先,是国企规模渐益扩大,资金体量与结构复杂性日趋增加的现实需求,更是响应党十九大提出的“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求的核心手段。因此,通过现代化资金管理模式与体系的建立,努力实现资金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有机转变,进而全面规范资金的全过程管理,将成为国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次,实现国有企业资金的集中、精准、过程管理,是有效减少企业融资中间环节,降低融资门槛、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的关键性举措;此外其还是带来企业决策和资金使用科学化,提高资金使用收益,扩大资金规模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风险与诱发因素
(一)财务信息可靠性不足
当前很多国有企业都存在着项目资金的核算信息不能真实的反应实际项目的运营发展情况的弊病,不仅资金等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完整性、及时性缺乏,无法对企业决策和项目发展优化带来价值性的借鉴与引导,甚至还会出现造假、虚报、漏报等营私舞弊的现象,进而为企业科学化的资金管理带来了诸多阻碍。
(二)资金管理分散而粗放
当前很多国有企业将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市场的开拓和产品研发之上,而对于资金管理的重视度有所缺乏,致使将资金管理的权利分散于各分公司和子公司之中,不仅造成对于资金使用监管的困难,资金流向不清,资金质量与结构劣化,还会导致集团无法对资金进行统一的优化配置,企业投融资成本和中间环节过高,资金使用效率低且经营风险加大等的弊端。
(三)资金监督执行力和过程性不足
国有企业对于资金运作与使用的监管往往发生的在事后的审核过程中,对于事前和运营过程的监督缺乏[1]。再加上财务信息失真的弊病,对于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就很难落到实处,不仅无法发现资金运动环节的主要问题,无法对资金真实的使用成果进行考核,还难以及时就运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地发现资金的风险所在,资金风险防控的及时性、应变性不足。
三、提升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和规避资金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以制度手段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财务管理部应当结合实际的调研与研究分析,进一步明确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主体,并全面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将财务信息质量与子公司财务总监考核挂钩,并在在季度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为避免财务信息出现真空地带,财务管理部需细化统一核算填报规定,制订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2]。此外还应加强资金管理岗的业务和职业道德培训,召开子公司财务负责人专题会议,强化财务负责人职业道德意识,并利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行业知识专题培训等形式,提高财务人员特别是资金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平。
(二)建立健全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架构
成立国有企业集中的报账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和资金管理中心,由集团公司对各分公司、子公司的资金基于各公司阶段的财务预算进行拨付备用金的统收统支;并不断强化对于各公司预算考核指标体系的考察与审核,以及对重点资金使用项目资金流向和财务信息质量的动态追踪与监督考核,确保子公司和分公司资金预算管理能力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的所需;逐步实现由集团公司统一配置金融资源,集中进行风险的管理的发展模式:该模式的基础就是要在统一的资金预算管理之上,强化企业对各分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控制、审计与考核,并基于资金管理的具体业务实际,进行岗位的优化配置,全面顺畅化资金管理的流程,提升资金管理的时效,实现能够精准反应集团发展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达到资金管理工作和风险防控工作的预见化、规范化、高效化、过程化和全面化。
(三)建立分权制衡、责任主体明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
除了要设立专门的资金监督管理岗位,细化资金监督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与监督流程之外,还要在企业上下尤其是与资金运营相关联的部门之中,做到权责明确而相互制衡的岗位与职责设置,确保资金运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专门监督、经办人自我管理、资金上下游同步审核的全面监督;此外,为了提升资金全过程监督管理的效能,提升资金等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共享性和规范性,应适时引入与实际财务业务相匹配的信息化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工具,实现信息技术助力之下,资金全过程管理、预算全面化监管、风险智能化预警的现代化资金管理局面的形成与逐步优化。
结语: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于高效能的财务管理,而作为财务管理核心的资金管理,国有企业更应慎之又慎。其应当通过集中管理体系与风险管控机制的逐步形成,配合资金管理责任主体之间权责的细化与相互的制衡,再加上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适应性融入,全面实现高质、高效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对企业高效益、低风险运营的精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