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视域下学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2019-03-13刘娟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青少年

刘娟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必要性

(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把青少年教育好、培养好。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增强四个自信。另外,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良莠不齐,如果不对青少年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误入歧途。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双管齐下,网上网下齐头并进,才能实现全方位教育。

(二)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优势互补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效率高,教学内容、时间一致从而使教学得以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等诸多优势,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同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单一,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单一,难以充分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而隐性教育则具有教育过程不受时空限制,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方式多样等特点。因此,隐性教育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显性教育存在的这些固有弊端,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成效。

二、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路径

(一)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华文化内在的包含了思想、文字、诗词、歌赋、节日、民俗等种类繁多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恰好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战国至秦汉年间《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所畅想的 “各尽其能,各取所需”的大同社会与马克思主义者力求实现的共产主义都是对一个公平、 正义、和谐的真善美社会的憧憬。宋代诗人陆游在《病起书怀》中所书“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传递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今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弘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寄托着对亲朋好友思念之情的春节和中秋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表达对逝去亲友哀思的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这四大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同样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新的灵感。这二者的融合,相信可以让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精彩纷呈。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都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而打造的。把中华经典诗词文化与现代电视媒体、网络平台有机结合,既赋予了传统文化时代化的气息,又深入挖掘了诗词背后的内涵。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的同时能够从中不知不觉地接收到优秀传统文化所代表的思想观念和人文价值,从而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要大力号召青少年学生观看这类节目,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

另外,语文课上鉴赏古诗词,数学课上拨弄算盘,音乐课上了解二胡,美术课上欣赏国画等,这些教学内容都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假若教师能够在上课期间,抓住每门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通过借助上述古诗词、算盘、二胡、国画等方式进行本课程的教学,就能既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又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古典诗词、传统工具和乐器的魅力,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知的同时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因此,应该在学科课程中适时适当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借传统文化这一“利器”切实承担起“德育”的重任。

(二)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

中国早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现今互联网思维更是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当借助这一力量来实现新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内容传播快、影响广,教育方式、手段多元化,教育趋向日常化、生活化等诸多优势,是课堂显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成效。

首先,在学校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来完成,各班班主任老师也要重视对本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班级QQ群、微信群都是可以进行隐性教育的场所,班主任老师可以适时分享一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案例、文章等;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收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全国两会、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等。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要重视学校网站建设。学校网站既是学生查询成绩、获取通知的地方,更是展示校园文化、学校动态不可脱离的平台。要依据本校特色建设生动有趣、学生乐于接受的校园网,巧妙地把积极向上的思政教育思想融入到校园网的相关内容中去。另外,还可以在校园网开辟思政小课堂等互动专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参与和关注。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