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模式走好脱贫攻坚之路
2019-03-13冯家臻,赖作莲,梁裕晨
深度贫困县的脱贫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就陕西而言,分布在陕南的11个深度贫困县,2018年镇安县脱贫,2019年其他贫困县也要实现全部脱贫。脱贫之后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将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陕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抓住重点、集中发力,加大投入、政策支持,严督实考、狠抓落实,合力攻坚、措施到位,强力推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六大典型模式,对今后走好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之路,有非常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安康市“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
安康市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和纽带,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与产业链建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推动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取得了“党建落地生根、贫困摘帽拔根”的成效。
一是建强党支部。明确各级党组织抓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围绕发挥农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着力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抓好“四支队伍”建设,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安康瀛湖景区的游船使游客辐射到周边,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二是做大“X”。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通过探索实践,形成了社区工厂促动、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业园区牵动、旅游景区互动、合作组织联动五种基本发展形态,持续带动农户增收,推动脱贫攻坚产生裂变效果。
三是带动贫困户。将“支部+X+贫困户”模式推向全局,通过市县镇村四级推动,将贫困户和支部有机连接起来,促使党员、先富起来的群众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帮助贫困户抱团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安康市“党支部+X+贫困户”的经验和陕西许多地方的做法启示我们,“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建立了“懂政治、善经营、会管理、坚强有力”的基层党支部,就等于在农村建设了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可以持续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商洛市“三带一创”产业发展模式
脱贫攻坚中,商洛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和创新金融扶贫为主要内容的“三带一创”产业扶贫路子。
龙头企业带动。按照省市县政府联动、供销社牵头、龙头企业带动、试点县参与、贫困户受益的思路,通过“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和收益分红,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
专业合作社带动。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资金扶持、专业合作社带动”的思路,通过“政府(扶贫开发公司)+专业合作社(区县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扶贫产业园区+贫困户”的模式,将扶贫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和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农户增收。
产业大户带动。依托农村创业能人和产业大户的带动作用,通过“政府(扶贫开发公司)+创业能人、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创新金融扶贫。依托区县财政出资或整合涉农资金,设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由市县区融资公司为承贷主体,为贫困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提供贴息贷款,破解产业扶贫中资金短缺、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
丹凤竹林关江北新区
商洛市“三带一创”产业发展经验和其他地方类似的脱贫实践说明,贫困县只有筑牢产业发展的基础,才能实现稳定脱贫,从根本上脱贫。
汉中市健康扶贫模式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汉中市委市政府以发展医疗服务优先、逐步补齐现有基层医疗服务短板、保持“减存量”与“控增量” 均衡为原则,围绕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不得病”目标,织牢三张网,强化三联动,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构建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精准严实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切断贫困与疾病之间的恶性循环。
一是推行“四步筛查”,织牢精准识别网。制定统一标准,确保筛查识别有章可循;集中体检逐一甄别;逐人逐户比对核查,奠定精准帮扶、靶向治疗的基础;联合开展评估分类,建立档案。二是落实“三个一批”,织牢精准救治网。全面落实“三免一降四提高” 医疗保障倾斜政策,探索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政府专项救助+其他方式”为主的4+X组合式、多层次保障体系,让群众看得起病;分类救治,让群众看得好病,对大病患者,坚持“四定”要求;对慢性病患者,创新“五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服务,让群众方便看病。三是创新“两提运行”,织牢健康管理网。科学设置组织架构,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拓展管理覆盖人群。四是强化“三方联动”,凝聚攻坚大合力。强化党政组织推动作用;强化行业帮扶带动作用,构建医疗对口、大病救治、服务保障、精准结对帮扶体系,实施人才振兴计划;强化群众主体发动作用,推动群众积极转变健康观念、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从根源上斩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病根”。
汉中市健康扶贫的做法启示我们,确保贫困人口身体健康,未病预防、有病及时救治是稳定脱贫的重要一环。
丹凤、白河县移民易地搬迁模式
在移民搬迁工程实施过程中,丹凤县探索出移民搬迁与工业集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消费市场培育“五位一体”新模式,既找准了移民搬迁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结合点,又避免了搬迁群众在摆脱恶劣生存环境和自然灾害胁迫后,再次陷入经济压力的新困境。一是将移民搬迁与工业集中区建设相结合,实现互促共赢、相互支撑。以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将移民集中安置点与工业集中区就近规划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解决搬迁群众就业以及企业用工问题,形成互补双赢的“利益共生体”。二是将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推进城镇化。通过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移民搬迁点,促进移民迅速融入城镇化。三是将移民搬迁与保障房建设相结合,实现资源互补。按照“‘两房’同步规划建设”的思路规划建设保障房,让农村搬迁群众和城镇低收入人群共享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四是将移民搬迁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做到带业安置。为了实现移民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通过“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五是将移民搬迁与消费市场培育相结合,方便移民生活。为了实现搬迁移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丹凤县精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产业发展等“一揽子”快速融入计划,聚集城镇人口,培育消费市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白河县易地搬迁扶贫具有地方特色。他们在全县范围开展易地搬迁扶贫“三问、三解、三精准”活动。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全面了解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困难和需求,相应开展解忧、解困、解疑“三解”工作,扎实推进“人岗精准对接、服务精准对应、权益精准保障”。紧紧围绕提升“实际入住率、稳定脱贫率、旧宅腾退率和搬迁融入度”,制定出台《易地扶贫搬迁融入提升行动计划》和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管理服务、旧宅腾退等8项配套措施,形成了长效政策体系。同时,围绕集中安置、产业发展搬新拆旧、新民风建设、社区管理服务、党建引领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全面提高搬迁后续工作绩效。
紫阳县技能扶贫模式
紫阳县推进脱贫攻坚实践中,依托龙头企业,主抓技能培训,带动“造血式”扶贫,走出了一条富有山区特色的“政府主导、产业引领、企业带动、技能脱贫”的新路子。
一是紧贴市场需求,实施精准技能培训。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企业和市场用工需求,依托职教中心,建立培训基地,实施修脚足疗、电子商务、家政月嫂、特色烹饪、建筑劳务等“三包两免一补”(包吃包住包就业,免学杂费、免生活费,补贴交通费)技能培训工程,一大批贫困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融入产业发展,实现了就业增收。二是建立保障机制,做实做优培训。出台《紫阳县技能脱贫工作实施办法》,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建立在册贫困劳动力参训台账,实行培训一人、销号一人;整合财政、人社、农业、扶贫、教育等专项资金,保障技能培训工程的实施;三是建立服务激励机制,促进学员就业。监督企业与就业学员签订劳动合同,跟踪回访、实地检查,建立培训学员就业维权服务机制;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重点企业,按每人500元标准予以奖励;对结业后首次创业的贫困劳动力给予8万元-10万元的贷款担保或贴息。
修脚足浴技能培训,已成为紫阳脱贫攻坚的一张靓丽“名片”
安康市扶贫扶志惠民演出活动
紫阳技能培训工程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4月,全县累计开展五大技能培训264期19985人。经过培训,一些从事修脚行业的贫困劳动力,年收入少则5万,多则10万,个别优秀学员成为大区经理,年收入可达到30万-50万,真正做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紫阳县技能扶贫模式的成功探索,引起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的关注和调研,人民日报进行了深度报道。技能脱贫带头人、远元集团董事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远元集团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安康市“新民风”扶志模式
安康市顺应脱贫攻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直指致贫痛点,针对不厚道、不节俭、不勤劳等突出问题,在全市开展新民风建设活动,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补齐贫困群众的精神短板。
新民风建设的核心内涵是“诚、孝、俭、勤、和”。“诚”倡导的是厚道实在、诚实守信,就是要把以诚做人、坦诚待人作为立身处世之道和待人接物准则。“孝”倡导的是孝老爱亲、知恩感恩,就是要把奉先思孝、善待家人作为道德基础和精神基因。“俭”倡导的是节俭简朴、量入为出,就是要把节俭节约、反对浪费作为行为习惯和生活时尚,让人情往来返璞归真。“勤”倡导的是勤奋劳作、踏实苦干,就是要把勤恳工作、拼搏奋进作为生存之基和创业精神,发扬勤劳实干的优良传统,诚实劳动、不等不靠。“和”倡导的是以和为贵、宽容礼让,就是要把和衷共济、崇尚和合作为思想共识和行为遵循,处事包容大度、礼善待人、邻里融洽、守望相助、团结和谐。
安康市新民风扶志和紫阳县技能扶贫说明,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愿望和能力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
此外,从陕西各地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打牢脱贫基础,防止返贫的千年大计。而白河县总体推广运用数据信息助推脱贫做法给人的启示,就是要建立返贫预警管理机制,定期跟踪脱贫成效,摸清脱贫又返贫的人数、类别和原因,是阻击返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工作。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脱贫攻坚课题组
执笔:冯家臻 赖作莲 梁裕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