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的构建

2019-03-12尹娟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职

尹娟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师资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7-0083-05

近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十大”育人体系建立要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高职院校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不同主体往往囿于各自工作条线的子目标和职责,难以形成育人的合力,协同育人的理念难免被层层弱化,甚至层间断裂。构建“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已然成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高杠杆解”,同时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强化全员育德自觉,进而扭转各自为政、分散用力局面的关键所在。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的蕴含解析

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共同体”的思想就开始形成了。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认识的政治动物。这里的“政治”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城邦”,人具有一种“结成城邦,一起生活”的天性。政治共同体孕育而生。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雏形。中世纪之后,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这也是一种新型的共同体思想。比如约翰·洛克提出“人天生是自由的、独立的,想要让人放弃一部分自由、服从社会的规范,就要通过同他人订立一种社会契约,从而组成一种共同体”。

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他看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一方面是历史的进步,它保障了人政治身份上的平等、独立和自由。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虚假性,资产阶级所谓的“共同体”维护的只是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而不是全体民众的利益。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共同体”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现代社会学奠基人之一斐迪南·腾尼斯从学科意义上提出了“共同体”概念,腾尼斯认为,共同体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一切亲密的、秘密的、单纯的共同生活,相对于社会暂时的和表面的共同生活,它是持久的、真正的。共同体是人的意志完善的统一体,是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的状态。共同体把相互之间共同的、有约束力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意志。血缘共同体发展和分离为地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又发展为精神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可被理解为心灵的生活的相互关系一样,可被理解为真正的人的和最高形式的共同体。

近来,“共同体”的概念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得到重构,如在教育领域的“学习共同体”概念。本文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主体共同体,意在建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发挥“共同体”共生、共处、共振、共轭效应,以期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的“共生性”是指师资共同体成员相依共生,形成教育合力,所有成员不论来自学校何种部门,承担何种职能,都应当意识到共同体其他成员的存在与自我的统一;“共处性”是指师资共同体成员相互交往和影响,促进成员和谐发展;“共振性”是指师资共同体成员主动寻求同质性的自我发展目标,创设成员“心灵”共振的氛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优化;“共轭性”是指师资共同体成员按其职责分工,重新定位,通过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相互协调和配合,促进共同体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四大特性的发挥有赖于破除原有的“小团体”概念,清除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隔阂,所有成员应当意识到共同体其他成员对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与必要性。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构建的价值追溯

(一)现行政策制度导向需求

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思政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高校要用好课堂主渠道的育人作用,通过队伍协同发挥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效应。2017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三全育人”概念,要求在高校教育教学各个过程、各个环节贯穿思想价值引领,构建教书、实践、文化、科研、管理、组织、服务育人的有效机制。要求在学校各个管理层面,对各个群体、岗位进行系统梳理,挖掘育人要素,在学校总体制度制定以及操作环节落实责任、增加考核内容,有效地促进学校全体职工把育人有效性作为工作目标。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形成系统整体性思维,统筹推进,整合育人队伍,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实现高校各类教职员工有序协作,打破各个教育环节壁垒,实现互助合作、协同高效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飞跃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动力,也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实践创新不能回避的时代话题。跨越一切时空界限的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存境遇。作为一个虚拟的社会空间,网络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界面”与作用场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果断占领新阵地,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赢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教育主体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素养,掌握网络传播技术,习得新媒体传播话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人只有结成“共同体”,优势互补、协同协作,才能在新的时代境遇下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实困境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提出“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据调查,高职院校存在着专职教师严重缺编、教师专业不对口等问题。承担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编制也不符合教育部规定,同样存在着缺编情况。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人员配备都难以达到教育部规定要求。高职院校一般会采用聘用兼职教师的方法解决师资匮乏、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但是,兼职教师由于缺乏对学校职业的归属,缺乏与专职教师共同学习、培训发展的机会,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难以发挥系统整体性作用。在新时代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在编制紧缺的现实困境下,构建“共生、共处、共振、共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才能弥补师资短缺的现实问题。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构建的路径选择

对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追求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师资共同体的诉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构建需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入手,学校宏观层面需要构建师资共同体的组织保障机制、协同育人机制、信息反馈评价机制,共同体微观层面需要培养成员共同体意识,构建“学习共同体”“精神共同体”。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形成一体化组织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成员分属不同部门,基于部门工作职责,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门化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内容、方法、载体等异质化倾向,出现体制性疏离。从学校管理体制来看,组织领导的弱化,协作机制的虚化,导致学校各教育主体之间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了相互推诿、相互牵制、教育有效性相互消减的现象。如何破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性疏离带来的问题,发挥师资共同体的“共效应”,需要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形成一体化组织保障机制。通过统一指导、部署、统一实施、评价,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同职能部门、教育不同环节、学生成长不同阶段之间有效衔接。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负责牵头抓总、整体谋划、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精神,及时了解掌握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与统筹协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一体化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形成集管理、考核、激励一体化的组织保障机制,推动和规范學校不同育人队伍的协同育人工作,形成人人育人的良好局面。管理机制的建立要明确各个部门、各个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协同育人具体工作内容,使各类队伍工作时有章可循,相互监督。考核机制要把“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纳入考核内容,在晋升、评优、进修时优先考虑共同体中的优秀教师或者各类学生管理者,调动师资共同体中全体育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通过出台激励措施表彰先进个人,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评选协同合作典型,形成示范。

(二)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引导,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铸魂工程,不能依靠任何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需要发挥全方位的协同合作力量,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把学生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形成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全员参与育人的理念认同和行动自觉,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经常性开展“五讲”活动强化全员育人和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学校领导讲定位、二级学院院长讲专业、职能部门讲服务、老师人人讲课程、全校个个讲育人。在长期的引导和实践中,形成教师教书育人,后勤员工、资助人员通过本职岗位的优质服务育人,科研人员通过对学生的传帮带育人,宣传、学工、共青团干部和辅导员通过网络阵地、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等进行育人,学校行政人员、党务干部通过管理行为规范、组织作用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形成全员围绕学生中心协同育人的格局和常态。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完善“十育人”工作机制,明确学校“十育人”责任单位、具体做法和保障机制,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如搭建“课程思政”平台,统筹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并举的课程育人协同机制。搭建“媒体矩阵”平台,推动教学名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等进网络,加强“两微一端”建设,搭建校园新媒体矩阵,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网络育人协同机制等,形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全方位育人格局。

(三)以学生获得感为价值归旨,重构信息评估反馈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检验的重要指标就是学生的获得感,获得感的提升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与反馈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效果进行评判的重要方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获得感为价值归旨,提高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评估是具有工作导向功能的机制。在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下,思政课教师的评估核心在于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管理干部、学生工作教师的评估核心在于管理安全和上级认可,现有评估指标遮蔽了“育人”要素。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的评估应着眼整体,构建多角度、多方位、全过程的评估指标体系。学校要强化考核督查,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二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一岗双责”的重要内容。对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力的单位或个人追究相关责任,从严追责问责,建立信息评估反馈机制,形成“实践—评估反馈—再实践”的闭环系统,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四)培养成员共同体意识,构建“学习共同体”“精神共同体”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实务工作与教学研究工作“两张皮”现象,成员间对各自工作价值、个人价值的认同存在着价值性疏离。教研工作者不能有效回应现实生活,实务工作者认为理论晦涩深奥,有效性研究成果不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构建需要把共同体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发挥系统整体性效应,成员摒弃“个人本位”思维方式,发挥主体精神,增强共同体的内聚力。如何增强内聚力关键在于培养成员共同体意识,形成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成员要通过“共生”“共处”,意识到他人存在与自我存在的统一,尊重成员个人价值诉求,形成共同信念、价值和规范,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学习上相互促进,精神上相互共振,构建“学习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协助专业课教师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把专业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结合起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要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熟悉当代青年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现状,以便进行有针对性教育。反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帮助学生工作辅导员加强理论学习,帮助他们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系统、理论性地解决学生问题行为,并能逐步走上讲台,成为既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做好教师,又能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双师型”辅导员。在师资共同体中形成共同的愿景、尊重彼此的差异,通过交流对话、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结成“学习共同体”。同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成员基于共同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共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相同的职业诉求,共同的生存状态,逐步结成价值趋同的“精神共同体”。

新时代,高职院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一方面协调了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矛盾,促进了各职能部门工作有效衔接,平衡运作,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体性推进;另一方面,学校教师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平台,加强沟通和联系,成员间通过工作交融、思想碰撞、学习促进,结成“学习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戴锐.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运行机制与发展战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

[2]斐迪南·腾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蒋广学,王志杰,张勇.论全环境育人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

[4]钱广荣.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命运共同体——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整体性视野[J].思想教育研究,2016(3).

[5]张文凤.对高校“三全育人”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

[6]朱益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育人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