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

2019-03-12杜晓光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新时代

杜晓光

[关键词]新时代  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7-0078-05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与共鸣。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背景下,传承创新工匠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职业教育是工匠精神的载体,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高职院校要立足新时代,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育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古代的工匠对产品精心打磨、专心雕琢,视产品品质如生命,专注技艺提高,不忘技艺传承,尊师重道,始终坚持以打造最优质的产品为立身之本,始终坚持“修身正己”的做人准则和“经世致用”的利民情怀。古代工匠精神围绕道德精神这一中心,表现为敬业奉献的职业态度、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爱国为民的人文素养。

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强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工匠已不再局限于手工业劳动者。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在继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执着专一精神的基础上注入新内涵。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新益求新的创新精神、求精尚美的实践精神、爱岗敬业的操守精神、合作包容的海涵精神、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新时代工匠精神是一种新益求新的创新精神。工匠不再是一味地机械劳动,而是保持獨立人格,对技术产品不断更新改良。注入了突破和创新元素的工匠精神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将为“中国创造”提供不竭动力。

新时代工匠精神是一种求精尚美的实践精神。工匠并不是进行简单劳动,而是对产品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从设计构思到定型生产整个过程,记录着工匠劳作的痕迹,体现着工匠臻于完美的追求。

新时代工匠精神是一种爱岗敬业的操守精神。工匠唯有热爱和敬畏从事的职业,才能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不断激发正能量,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

新时代工匠精神是一种合作包容的海涵精神。新时代是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时代,“单打独斗”已经过时,“闭门造车”已不合潮流,工匠个人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团队的合作。工匠只有善于吸收借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才能积累新经验,取得新成就。

新时代工匠精神是一种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工匠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体现的是责任和担当。大国工匠在平凡岗位上成就非凡业绩,重要的是他们牢固树立了服务民生的责任意识,内心树立着一座爱与责任的丰碑。

新时代工匠精神是一种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工匠把人的审美、价值和需求注入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的创作过程中,细微之处匠心雕琢。只有坚持人本化定位,才能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困境分析

1.教育教学理念亟待转变。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能轻德育的价值倾向,在学校教学制度设计中,更多关注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与专业技术技能训练,追求“短、少、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过分看重数字和速度,对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发展缺乏统筹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逐渐被边缘化,被挤占课时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不能尽早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的学生就会缺乏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在学习和工作中心浮气躁,逐渐沦为工业化社会中的“生产机器”,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缺失,感受不到自身的价值存在。

2.教师职业素养亟须提高。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广大教师只有率先积极践行工匠精神,才能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相当数量教师从校园到校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实操历练和示范能力训练。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教师教学敷衍,不能静下心来专心做学问,指导学生实践实训时感到“本领恐慌”,不能很好地发挥工匠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不到实际教学需求,不能保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加之学生情况参差不齐,不便于使用严格统一的标准;有的教师仍然自我陶醉于传统理论说教,教育教学思路没有与时俱进。没有一支工匠型教师队伍,谈工匠精神培育就成了无米之炊。

3.校企合作不规范,专业实训效果差。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熏陶,有助于认识理解工匠精神。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方面,尚未与企业实现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如学生实习期间校企双方的权责不清、学生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难度较大、学生的实习鉴定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等。学生专业实训方面,实际操作要求不严、管理粗放,设备作用没有充分显现,教师未能结合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来指导学生,学生实训项目完成质量普遍较低,专业实训流于形式。

4.高职生职业素养有待提升。一是高职生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选择专业时盲目跟风随大流,挑所谓热门专业,未能根据自身爱好、特长和社会需要做出理性抉择,对所学专业缺乏向往。二是高职生因成绩不理想,内心比较自卑,长期抱有迷迷糊糊、不求上进的态度,意志比较薄弱,缺乏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三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年年上演,高职生择业时更趋实际,向高薪职业看齐,频繁跳槽,忠诚度和责任心不强,不能俯下身子一心做事。此外,由于学校管理宽松,学生放松自我,学习风气不浓,高职生普遍存在不求优秀但求及格的消极思想,上课做“低头族”,作业草草了事,实验数据造假,实践报告抄袭,浅尝辄止,投机取巧,急于求成,这就完全背离了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

三、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刻不容缓

新时代背景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是顺应制造业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1.工匠精神是制造業转型升级的需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既要进行“创新革命”,又要推进“品质革命”。创新精神不仅是国家新发展理念的核心,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2017年,中国GDP首超80万亿元,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叫得响的品牌仍然少之又少,依然没能摆脱“山寨版”困境。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高职院校,只有大力培育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能为“中国质造”筑牢基础,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需要。高职生就业质量以及社会认可度直接反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和持续发展。高职院校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价值指导,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增强教育教学的思想性,培养的学生不仅能解决一线技术难题,还能不懈坚持技术创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教师成为会教书懂技术的“双师型”教师,学生职业素养得到切实提高,必然会促进学校持续发展。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只有把更多精力投入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方面,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有效供给。

3.工匠精神是高职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工匠精神的培育绝非一日之功,必须靠点滴不懈的坚持和日常精心打磨。工匠精神深刻影响学生的职业行为,是决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因素。企业在关注学生必备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同时,更看重工作态度、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实践精神。高职生只有不断学习践行工匠精神,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质,才能成为企业青睐的“宠儿”,在岗位上做出更大贡献,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四、高职院校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将培育工匠精神作为一项持久系统工程,既要有课堂灌输引导,又要有课下教育指导;既要进行理论学习,又要通过实践体验。

1.更新思想理念,做好顶层设计。一是学校领导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对于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实现职教强国的现实意义,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为培育塑造学生工匠精神做好制度安排。二是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培养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要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激发师生创新活力,大力营造尊崇工匠精神、学习工匠精神的氛围,为广大师生工作学习创造更好条件,为广大师生人生出彩提供机会。四是要改革完善评价标准。不以合不合格、够不够量作标准,而以精确、完美、质优、有新意、有价值为要求。纠正一味追求速度、数字和规模的传统观念,大兴“比耐心、比质量、比创新、比合作、比奉献”之风。

2.创新校企合作,共建育人平台。校企合作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学习吸纳企业文化,联合企业共建工匠精神培育平台。一是学生感知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如通过浏览企业官网、阅读企业内部报刊、参加企业组织的户外拓展训练,了解企业崇尚创新和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学习企业优秀一线员工的典型事迹,体验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二是组建一支由企业高工、一线能手、专业教师融合的工匠型教学团队,通过现代学徒制传递工匠精神。工匠型教学团队指导学生使用新设备、熟悉新技术。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遵守严格的操作规范,完成有关工作任务,学生零距离对话工匠,体悟工匠精神,培养职业敬畏感。三是校企联合制定激励措施,共同做好学生专业实习工作。如举办“实习生技能大比拼”“寻找最美实习生”等活动,对优秀实习生进行奖励。鼓励支持业务水平高、服务质量优、责任意识强的实习生留在企业,从而激发学生敬业奉献、刻苦钻研业务、努力追求完美。四是建立机构,制定制度,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保证校企合作工作规范有序实施。如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岗位特点严格实习考核。校企合作共建育人平台,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现场教学,积极推进师资、课程、项目的结合,在专业实习开展、课程体系设置、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通过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实践锻炼,实现知识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度融合。

3.锤炼师德品质,提高教师素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就要引导广大教师既要做好“教书匠”,更要成为“大先生”。一是要以工匠精神武装广大教师。广大教师要追求匠心独运,牢固树立新时代工匠理念,运用精细化思维方式与工作模式,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做一名新时代好工匠。广大教师要把教学当成事业和艺术,精学深研、摸透学情、吃透教材、创新教法、反复磨课,教一辈子书,育一辈子人,把教好书作为毕生追求,把育好人作为终身追求。广大教师要狠抓改进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和实践教学,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拓宽教育教学渠道。二是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三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秉持工匠精神,以爱岗敬业的操守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去感召学生,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要通过多种渠道监督检查师德师风,由第三方、教师和学生多主体参与考核评价,对师德失范实行“零容忍”,对弄虚作假、学术不端实行“一票否决”。四是要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双师型”教师建立个人工作室,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供师资基础。

4.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政教育。高职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把工匠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一是要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抓好入学教育、主题活动等关键环节,教育学生认识到专业的价值,建立专业感情,学精自己的专业。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就业创业教育课,向学生讲授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价值和意义,指导学生做好自我认知、职业认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树立职业信心,认识到技术技能人才也能实现人生理想,鼓励学生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永不止步,争做新时代好工匠。二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工匠为人谦虚和善,生命不止工作不息,倾其一生打造最优质的产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一致的。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各行各业工匠的典型事迹和崇高精神,组织学生走近工匠感知匠心,学习他们的奉献担当精神,学习他们择一事终一生、一生忠一事的执着专一,学习他们诚信立身、友善待人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认识到修身治德在前,修技治术在后。三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技术的发展进步,认识到技术本身包含的美,懂得具备专业技术才是自身安身立命之本,强化专业思想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和工匠存在的社会价值,懂得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能够造福于人的技术创新,才是自己专业与人生发展的正确道路,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四是要教育学生从“细”做起,从“小”着手。大事都是从小事发展来的,难事都是从易事发展来的。学生要通过拧好每一颗螺丝钉、焊接好每一个焊点、加工好每一个零部件、撰写好每一篇实践报告、完成好每一次实验等“小事”学习践行工匠精神,领悟工匠精神的真谛。

5.改革课程教学,强化专业实训。高职院校只有把工匠精神培育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培養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一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更多创新创业类、人文教育类课程,采取聆听讲座、观看视频、经验交流等方式,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和企业一线技术能手担任主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培植创新创业沃土,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二是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专业教师要深入研究分析本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结合专业职业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融入工匠精神,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大能手”“挑战不可能”等竞技类节目,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三是创新开展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训。一切手工技艺皆源于口传心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实训时,老师心传身授的过程即是学生领会工匠精神的过程,学生体知躬行的过程即是学生体验工匠精神的过程。学校要保证实践实训的课时,把相近专业的实践实训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仿真工作环境,必要时把实践实训项目带到企业车间,由师生共同扮演好职业角色,特别是要做到实践实训前有准备有培训、实践实训中有任务有指导、实践实训后有检查有反馈,指导教师要全程参与实践实训各个环节,及时对实践实训进行总结,确保实践实训不走过场不走样。四是要制定严格的课程考核标准和实践实训评估标准,认真检查学生完成的课程论文、实践报告和实训项目,以确保质量和效果。

6.弘扬卓越文化,营造浓厚氛围。高职院校要厚植强技尚新、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凝聚精益求精、锲而不舍、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营造学习弘扬工匠精神的氛围。用工匠精神涵养校园文化,让工匠精神真正扎根校园。一是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精心打造充满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人格、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弘扬求真、求是、求实、求新的优良学风。二是要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培育塑造工匠精神提供制度基础。将成熟的行业企业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引入校园,将有关的操作指南和标准规范上墙,促进学生主动了解并适应行业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制定校规校纪、奖罚标准等规章制度时,要体现专业性、应用性、创新性等职业特点。三是要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让工匠精神以立体化的方式呈现,使广大师生能够直接感知工匠精神。要将行业要素和职业要素融入有形的物质建设中,优化雕塑、标语牌、宣传栏等文化景观设计,突出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体现学校育人特色。四是要创新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人人彰显工匠精神。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活生生的教育资源,精心打造体现工匠精神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文化活动体系。

面向新时代,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重任。作为培育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必须牢记使命,明确目标,精准对接企业社会发展需求,将新时代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以贯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实施精细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将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抓实抓细抓常抓长,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程建平.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7-11-23.

[2]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5).

[3]李小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16-05-13.

[4]梅洪.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6(25).

[5]王靖高,金璐.关于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6(36).

[6]王蓉霞.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

[7]薛栋.中国工匠精神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25).

[8]张颖.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11).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新时代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