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露之临,如露之逝

2019-03-12张春晓

莫愁·时代人物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战俘营保卫战人性

张春晓

《人,或所有的士兵》是邓一光历时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借由完整呈现1941年香港保卫战及战俘营里的故事,重新定义了人与战争的关系,為读者审视战争、历史、人性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和丰富的进入路径。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几小时后开始进攻中国香港,香港保卫战由此打响。坚持18天之后英军投降,加拿大、美国、英国、印度、中国等国的战俘被关进了日本人建在燊岛的D营。D营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有战俘自治委员会,有刊物,有学校,有运动会,有音乐会,有各种帮派,还有一条可与《肖申克的救赎》中那条通道媲美的逃亡之路。在这个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地狱般现在的战俘营,一切人性都得以在其中尽情地显现。这样一个故事,阅读感受除了残酷还是残酷。

这部小说有着成为经典作品的种种潜质。读到第二遍时,一种巨大的悲怆扑面而来,战争的残酷,个人的渺小,无法选择的宿命,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冲突,人类历史的演变,爱情、亲情、友情……这部作品的主题太多,它们在作者笔下交织,组成了一部宏大的交响曲,每一部分都是一个精彩的乐章,它缓慢地演奏着,如泣如诉。它用微弱却有力的音符,将复杂的人性传递给读者。让我们看到,在那卑微的深处,原来藏着一个人所有的高贵。

书中人物众多,他们在邓一光的笔下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因为这场战争的出现,他们的人生被彻底改变。他们中的大部分被迫屈从于命运的驱使,不得不在非人的世界走完一生。如同朝露来临,无声无息;又如甘露消失,不知不觉……

尽管题材厚重,情节悲惨,其中仍可见各种温情灵性动人的文字。这种行文风格与邓一光的为人极其吻合。他是典型的侠骨柔肠,总是能越过种种污浊和残忍,看到一朵清新的莲、一股清流、一缕光亮,或者一只小鼯鼠、一株植物、一首忧伤的曲子,他细细地体会它们,用细腻郑重的笔墨去描绘它们。他想在那座地狱里留下各种生命的痕迹,让人们相信,即便是身在地狱,也仍然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读这个故事需要勇气、耐力和体力。但同时,它无疑也值得花时间去用心阅读。这样一部巨著,它把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全部囊括进去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希望读者不要一次将这部作品读完,要慢慢读,分多次去读。他希望每个读者都以评论的方式参与到这部作品的再创作。

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读完这部作品以后,一千个读者心中也会有一千个郁漱石。期待与更多的读者一起来欣赏这部宏大的交响乐,一起去聆听生命的悲壮与沉浮、肃静与庄严、绝望与希望、卑微与高贵。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猜你喜欢

战俘营保卫战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战俘请假
匍匐在污泥中的和平天使,你恐惧什么?
“学习”反人性吗
战俘请假
永恒的历史
香香树保卫战
地球保卫战(4)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