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浅析

2019-03-12张磊

理论观察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混合式教学

张磊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生态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2 — 0171 — 03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相关科技的发展及电子设备的普及,各个行业都在适应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教育也不例外。大学英语教学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由最初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到网络学习(E-learning)的引入,再到现在的混合式教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都把重心逐步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上,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师生之间的有效交互。而构建和谐有机的教学环境,与生态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不谋而合,本文试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浅析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一、大学英语教学传统课堂

传统英语教学主要以知识单向输入和灌输为主,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习得语言技能,但在时效上和语言实际应用方面亟待改善。大学英语传统教學环节基本上可以分为课前任务、课堂教学和课后任务。其中,课前任务主要以预习课文,阅读相关材料,观看视频或准备讨论话题等形式呈现,但大多数情况下都趋于形式化。教师在布置完课前任务之后,对于学生的完成情况无法及时掌握,课前任务也没有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由于课前任务和教师指导的隔离,评价方式的模糊和滞后,导致学生的不上心和不关心,课前任务实际上不能大范围内达到实效。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环节中,主要以教师面授为主,教师进行知识的单向输出和讲授,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绝大多数时间。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形式的师生互动,但大多数都属于个别和一刀切式互动。以课堂问答为例,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和学生人数的制约,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问答的学生实际数量很少,而且在问答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也基本是一次性的,学生的进一步思考、疑问或反馈在课堂问答互动中无法有效实现;而另外一种常见的互动形式小组讨论,也存在着不足。如果小组讨论在课下进行,教师无法亲自指导。如果在课上进行,教师指导则不能覆盖每一个学生,只能进行个别指导,教师无法充分即时参与学生的讨论。简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习得知识和技能。教学面向整体,每一个学生面对的都是标准化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学生个体的学习实际和学习诉求,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一一满足。即使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视频观看,PPT展示等方式,其使用更多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加深知识记忆,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的单向性和非互动性。而在最后的课后任务阶段,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应用,以及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反馈,缺乏系统性,存在滞后性,学习效果的评估也较为随意。总之,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以上所提及的讲授单向化、形式化、受众笼统化,学生学习被动化,教学无差异化,教学反馈滞后,师生之间并未真正实现交互,教学实效没有最大化实现。

二、混合式教学

针对传统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在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网络终端设备普及的现状下,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获得了认可并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优势与E-learning(即数字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1〕混合式教学使用线上+线下(线上教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目前常见的形式为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互联网+终端设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学习模式,较好地契合了现代年轻人碎片化、学习环境虚拟化的学习特点。但混合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应用,它“吸取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精华。”〔2〕其中,行为主义教学主张通过反复练习来习得和巩固知识,强调记忆的重要性,适用于语言学习中记忆性知识的学习。认知主义教学不再强调记忆的强化,而是把重点转向学习的个体,强调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主张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变得重要,不再被动机械式地获得知识。建构主义教学也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并根据自身需要个性化学习,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混合式教学在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中结合了以上教学理论,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辅助学习者构建知识并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学习。此外,学习者与教师在教学平台上进行在线互动,学习者之间也建立讨论互动,学习者不再是互相孤立的个体。综合以上特点,以主动学习、互动、个体化、差异化为特点的混合式教学,可以与近年来兴起的生态语言学联系起来,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探析混合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

三、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的概念由Einar Haugen教授在1972年出版的The Ecology of Language一书中提出,他将生态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客体,而是一种社会行为,与环境不可分离,就像自然界中的个体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一样。虽然生态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环境,但其中一个理论认为,语言的各个要素也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融合。生态语言学的出现对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出发,语言教学强调语言环境中个体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语言学习者正如生态环境中的个体,在语言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互动,与语境构成有机的整体。此时,学习者不是简单地被动输入知识,而是作为语境中活跃的、主动的个体而存在。由此可见,生态语言学和混合式教学在理论上都强调学习者的个体性、自主性和学习的互动性。

四、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混合式教学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圈”的建构包括了教师、学生和教學环境三大要素。〔3〕这三者相互影响和作用,构成了教学生态系统。其中,教学环境是指教学生态系统中的教学中介,主要包括教学方式、手段,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教学氛围等。相对于传统教学,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混合式教学的特点。首先,传统课堂中的课前任务在混合式教学中以线上教学的形式呈现。在线上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学平台上为学生准备课堂面授之前需要掌握的内容。目前常见的线上课前教学模式包括微视频学习,在线资源学习,测试,答疑和讨论等。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在线学习来内化新知识,同时接受考评。在线上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调整学习进度,例如在微视频学习中,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在线资源的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花费不同的时间。在线学习符合年轻人碎片化、移动化、互动化的学习特征和生活网络化的行为特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终端设备在平台上学习,教师则可以通过在线平台随时监督和掌控学生的进度。此外,在线学习的答疑互动和讨论区,可以让教师即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和学生讨论,接受学生的反馈;学生之间也可以交流学习心得。和传统的课前任务不同,在借助互联网资源的同时,混合式教学实现了课前任务的可监测、可考核、可实时互动。在线学习让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进行了重新定位。同时,教师在线上教学中需要具备的教育技能也与过去不同,以在线微视频学习为例,教师可以从MOOC视频中挑选最适合的视频,也可以自己入镜制作微视频,此时教师可能就需要具备微视频制作技术手段。此外,在答疑互动中,教师要及时和即时处理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并针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实现真正的教与学互动。这些新技能都需要教师去适应和学习。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承接课前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面授内容。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其重点强调知识的点评,知识的实践应用和疑问的解答。知识输入在课前在线学习中已经完成,在这一阶段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继续扮演学习引导者和梳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接下来的课后教学环节以知识巩固和应用为重点,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布置作业和测试,同时继续进行答疑和讨论。由于网络和电子设备的普及,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完成情况,对测试考核可以进行更为精准的数据化分析。同时进行的互动和讨论,让学生不再担心有问题无处询问,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也促进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课后教学阶段继续保持与课前线上教学、课堂教学相一致的生态教学环境,学生在互动化的环境中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混合式教学“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效获取和应用所学的知识。”〔4〕知识是主动习得的,不是灌输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中同样也得到了解决,学习水平不理想的学生不必担心跟不上学习进度,自己拥有大量可支配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同时,在线教学的互动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互动的全体覆盖和即时,并非传统教学中有限时间内的个别互动和滞后互动,每个学生通过在线平台都可以充分参与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中。语言习得摆脱了单向、单线,语言习得是学生与教师、教学环境的有机交互,有机交互的硬件基础即互联网、终端设备和在线教学平台。在这种交互式学习中,教与学相助相长,互相影响和促进,“让学生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5〕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也在监督与指导中,开展教学研究,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语言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语言学习主要包括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技能。随着社会交流的增多,口语、听力等学生常见的短板技能愈发重要。传统英语教学中借助技术手段的学习,属于浅层学习,在认知过程中存在割裂,收效甚微。传统教学更多是形式化教学,教学环境与学习者之间是相对孤立的,隔离的,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混合式教学实现了这些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混合式教学“便捷、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可视化的学习工具和合适的学习资源,”〔6〕视听觉的个性化交互,使得过去较难的口语听力学习更富有成效。不仅是口语和听力,其他英语技能的习得也可以根据其特点,定制合适的教学方式,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教学环境的有机构建,学习者才会充分沉浸在生态教学之中,享受优质资源和个性化教学服务。

五、结语

教学生态系统的三要素包括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学生与教学环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互,在混合式教学中,特别是线上教学中,成功实现。在教师提供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者彷佛自然界中与周围自然环境交互的个体,学习者和教师、教学环境成为和谐的共同体。在认知的层面,语言习得成为主动内化的过程,学习不停留于形式、表面和机械记忆,而是转向了知识技能的构建和实践应用。在混合式教学中,考核方式也由过去的静态结果性考核转变为动态过程性综合考核,全面精确地衡量学习效果。混合式教学的优点不言而喻,各大高校也正在积极推广实践中,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混合式教学也有需要改善之处,但总体来说,相对于传统教学课堂,混合式教学正在逐步扭转一直以来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为学生带来真正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4,(07).

〔2〕李晓红.大数据与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创新〔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12).

〔3〕胡芳毅,王宏军.从“任务链”到“生态圈”: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建构〔J〕.外语教学,2019,(03).

〔4〕杨芳,魏兴,张文霞.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7,(02).

〔5〕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1).

〔6〕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02).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生态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混合式教学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污染分析及治理举措
关于生态语言学下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开展思考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研究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