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力哀悼
2019-03-12曾旻
曾旻
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一些可能发生的失去。未经“充分悲伤”的失去,人们往往难以释怀,而那些重大的挫折和丧失,若没有被充分哀悼,常常在人们内心滋生创伤与忧郁的种子。
我一直很喜欢小动物,小时候父母不让养大型、难养的猫狗,我只好在每年开春的时候,在街边买下那种1元一只的小黄鸭。那时候,我并不清楚,从幼仔开始被单独饲养的鸡鸭,很难存活到成年。单纯出于对小动物的热爱,我每年都会买两只回去。
于是,每年我都会面临养了两三个月的小黄鸭死在家里的情况。第一次面对这种状况的时候,我大概在上小学一二年级,那天早上我照常去看望小黄鸭,发现它俩倒在了我精心为它们搭建的小窝里。难以抑制的悲伤瞬间爆发,我立马大哭起来。
现在回想起来,那种失去更像是一种期望的落空,我天真的脑海里有着“养育一只小黄鸭,见证它慢慢成长起来”的美好想象。当这种期望落空的时候,“我不好”“我没有能力”这样的思绪就开始冲击我的大脑,就好像小拇指被人用锤子敲击一般,十分刺痛而且令人惊恐。
面对我的这种情绪,母亲告诉我:你的小黄鸭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你可以给他们写信,祝福它们。于是,我开始把全部的情感投注到了对它们的哀悼中。小学一二年级,刚刚开始学会写字的我,洋洋洒洒写了上百个字,悼念我沒能实现的愿望。
那些深陷抑郁的人们,常常没有什么愿望,可是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最初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愿望,对于家庭、对于学业、对于考试、对于朋友、对于恋人、对于工作、对于未来,我们都有很多想象,以至于难以避免的,我们总会在一些时候,期望落空。
期望落空时的情绪常常是失落、悲伤或是痛苦、沮丧,这种感受是否能够被感知和表达,往往影响着我们是否有勇气、有力量开启下一个愿望。对此,有很多人不理解,他们常有这样的疑惑:“心理咨询师反反复复让抑郁患者叙述痛苦是为什么?”他们通常会觉得,面对沮丧和失落,隔离与回避是最好的办法,这样才能慢慢地淡忘。可是,每一个愿望都不会凭空消失,没有经历充分悲伤和哀悼的落空愿望,就会成为一个症结,留存在那里,在下次愿望落空时,像一记重锤,敲碎你用隔离和回避建筑起来的高墙。
插图/Nath
英文中的depression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它可以翻译成“抑郁症”,也可以翻译为“沮丧”。当它被叫作“症”的时候,我们常常觉得那是疾病,有很复杂的病因。可是如果回溯词意,抑郁和沮丧是同源的,在抑郁的开始,可能只是因为一些期望的落空,带来了一些沮丧的情绪。当我们与这些情绪隔离,让它们成为一个个症结,渐渐地,我们许下一个愿望的动力就会逐渐消逝,无力感逐渐滋生,沮丧的情绪越来越像抑郁。
最终,那些陷入抑郁深渊的人们,面对情绪隔离的高墙之外的一个个症结,已经无力哀悼。
所以在心理咨询中,即使抑郁患者反反复复叙述痛苦,痛苦也不会凭空增加。这个过程只是拆除了情绪隔离的高墙,让人们开始面对过去一次次的沮丧和期望落空,这或许让人感觉到痛苦增加,但那些痛是对过去未曾哀悼的愿望的一次补偿。它会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愿望和沮丧,在哀悼过往的失去中重启对未来的新希望。
编辑 杨静茹 rwzkhouchu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