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终成不朽诗篇
2019-03-12朱冬生
朱冬生
《星火燎原》是一部回忆录丛书,它发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自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一大批编著人员之手。1982年全书出版之时,邓小平、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4位开国元勋为它题词,标志着这项巨大浩瀚的回忆录工程的圆满完成。
1979年初,我调进解放军出版社,在《星火燎原》编辑部做编辑校对、档案保管等工作。此后在与浩瀚的书稿、档案接触中,逐步了解到了《星火燎原》这部记录中国人民解放军艰苦历程和沧桑岁月的宏篇巨著不寻常的成书过程。
今天,参与这一伟大工程、熟悉这一伟大历史的人已经不多了。我作为这一有重要意义的浩大出版工程的当事人,又担负了编著《记忆中的星火燎原》一书的光荣任务,目的就是把亲身经历的一些往事记录下来,这是革命军人应有的使命和责任。
中央军委的重要决策
《记忆中的星火燎原》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30年征文、从南昌起义到陕北中央革命根据地、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共4个篇章。
在书中,我首先介绍了这部丛书形成的简要过程。1956年7月,为纪念建军30周年,书写人民军队辉煌的历史,中央军委决定发起“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征文”,出版一部反映我军30年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录文集。由贺龙元帅担任该书的筹委会主任,并在总政治部设立一个具体领导这项工作的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征文编辑部”。
“征文启事”一公布,迅速在全军乃至全国形成了撰写革命回忆录的高潮。不到一年时间,应征稿件就达到3万余篇,经过各级征稿组的层层挑选,送到编辑部的回忆录文稿就有11000多篇。到1966年,这10年间征文稿件达8万多篇。作者差不多集中了全党、全军、全国所有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
1957年,编辑工作开始。1958年9月,以征文稿件选编而成,名为《星火燎原》的第一集上下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经过几年的努力,到“文化大革命”前,丛书十集除第五、八集的文章未最后定稿,第一集修订本未发行外,其他七集先后与读者见面。1966年“文革”爆发,《星火燎原》丛书编辑工作被迫中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军委下发通知,《星火燎原》继续选编修订出版。经过5年的工作,到1982年6月10日,《星火燎原》丛书全部出齐。该书共编入632篇文章,373万字,累计印数超过700万册。
从1956年征文到1982年《星火燎原》丛书十集出齐,用了26年。期间,毛泽东题写书名并接见编辑部同志,朱德写序,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修改审定过文章。
1982年7月17日,解放军出版社召开了庆祝《星火燎原》丛书出版和军委领导题词的座谈会。会后,我写了通讯《昔日星火已燎原》,发表在1982年第4期《星火燎原》杂志上。
人民军队的英雄赞歌
《记忆中的星火燎原》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若干重要节点,选取了100多个英雄人物、战斗故事,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犹如一幅幅绚丽的革命战争画卷。
在红军时期,有聂荣臻参加南昌起义、罗荣桓参与秋收起义、叶剑英领导广州起义、彭德怀指挥平江起义、邓小平发动百色起义、古田会议后朱德解了毛泽东之围、陈毅因“富田事变”险被错杀、谭政诱敌张辉瓒、刘亚楼缴获三架敌飞机、长征途中刘伯承彝海结盟的真相、杨得志和十八勇士、杨成武指挥飞夺泸定桥……
在抗日战争中,有李天佑率部首战平型关、陈锡联夜袭阳明堡、张宗逊指挥陈庄战斗、杨成武部击毙日军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叶青山与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皮定均在邯长大道上、李达与百团大战、陈毅的“江南抗战之春”、左齐与南泥湾大生产、著名作家吴伯箫与他的一辆纺车、宋学义与狼牙山五壮士、华君武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书中习仲勋回忆抗战期间毛主席在延安的故事也很精彩。习仲勋不仅回忆了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周恩来的“纺线线”,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因大生产中的劳动特色,分别被称为“毛辣椒”、“朱南瓜”,而他自己则因为小米种得好,而被称为“习米子”。
在解放战争中,有邹作盛中原突围、洪学智初战东北、阎长林跟随毛主席撤出延安、何克希孟良崮上围歼张灵甫、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宋献璋红旗插上南京城、聂凤智激战上海三昼夜、丁玲在解放区的土改、董其武与绥远起义,以及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升起……
革命先辈慷慨悲壮、出生入死的细节再现,如一个个激荡的音符,奏响了人民军队的英雄赞歌。
毛泽东为《星火燎原》丛书题写的书名
对传承红色基因产生巨大影响
《记忆中的星火燎原》还用大量鲜活的资料,记述了《星火燎原》出版后产生的巨大影响。
诗人称它是“一首生命的歌”,史学家称它是“血与火的真实记录”,哲学家称它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经典”,兼有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作家和书法家诸多头衔的郭沫若,称它是“一条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
1956年发起“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征文”的时候,新中国大规模的战争包括抗美援朝战争才刚刚结束,人民群众对英雄的崇尚非常强烈。此时发起的关于总结、回顾战争的回忆录征文,在国内产生的影响有多么大,是可想而知的。
当时,30年征文有些文章先期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在那个没有电视,电影也很少的年代,徐向前元帅的《奔向海陆丰》、中央书记处书记陆定一的《老山界》、上将杨得志的《强渡大渡河》、上将杨成武的《飞夺泸定桥》、中将吴先恩的《党岭山上》、少将吴华夺的《我跟父亲当红军》等文章相继在报纸上发表后,当日的报纸都会被抢售一空。为满足读者的需求,报社只好进行大量加印。中國青年出版社也以《红旗飘飘》的名义先期结集出版。还有些回忆录题材的征文稿,如《红色娘子军》《党费》《潘虎(杜鹃山)》等,编辑部还未结集出版,很多单位就已经把它们改编成电影或戏剧了。
《星火燎原》有30多篇文章被选进中小学课本,还有许多文章被翻译成英、法、德、日多种语言文字,在世界上十多个国家出版了选集本。
令人欣慰的是,《星火燎原》许多回忆录文章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种子,已迎来山花烂漫,万山红遍。
(作者系解放军出版社原社长)
(责任编辑:王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