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何以让学生更有获得感

2019-03-12王再军

人民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获得感综合素质思政教育

王再军

【摘要】获得感是评价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只有全力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获得感,才能让思政教育更“走心”。目前,思政教育要以获得感为切入点,把握“三个结合”基本要求,以科学价值为引导,坚持以学生为思政教育的中心,转变传统评价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让思政教育发挥更大功能。

【关键词】思政教育 获得感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11月3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深化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水平的改革意见(试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青年学生成长之路的灯塔。

思政教育担负着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

思政教育担负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是推动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主阵地,对于学生成长与国家、民族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首先,思政教育在推动青年大学生思想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青年学生接受思政教育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思想政治觉悟与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御不良思想的影响,实现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也为广大青年学生打开了一个通向未来世界的窗口,通过思政教育,大学生能够更透彻地了解国际形势、我国基本国情、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与方针,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不断奋斗。

目前在我国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较为尴尬的边缘地位,难以为学生带来较多的获得感,遭遇了一定的困境。一是思政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以学生就业率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评价标准导致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就业焦虑症”,从而把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导致一些高等院校的功利性逐渐增强。由此,思政教育被逐渐“边缘化”,这样的教育观念使得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应付心理,甚至产生“60分万岁”的想法,更不会主动参与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二是思政教育学科建设有待完善,教学质量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育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近代史、道德与法律、形势与政策等相关内容,同时思政教育也注重实践,贴近时代热点。但由于大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学生管理等内容纳入到思政教育的范畴中,甚至直接由辅导员开展具体的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质量偏低、思政教育获得感削弱等问题的出现。

思政教育必须要把“三个结合”作为教育起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好经典理论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精神养料。思政教育要秉承学以致用的原则,以理论指导实践,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为此,实践教育必须要成为思政教育的“另一条腿”,学校在開展思政教育时必须要以实践为立足点,增强学生对理论的认知,促进其将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

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思政教育不仅要成为青年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的载体,更要成为提升学生综合道德素质的有力支撑。在思政教育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将知识点讲深讲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要致力于青年学生道德与品行的提升,用知识来武装学生的大脑,用道德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实现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统一。

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相结合。社会矛盾的本质在于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利益的不同,思政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把国家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兼顾集体利益与自我利益。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复兴结合起来,以个人的发展推动国家与民族的发展。

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要想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提升学生获得感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目前,高校必须正确认识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时代挑战,把握思政教育的客观发展规律,加大创新力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

思政教育必须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凝练,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兴国之魂,是培养青年一代的核心精神力量,也应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完善思政教育的学科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时代价值,更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是开展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高校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另一方面,要坚持对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的发掘,重塑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所面临的环境也存在差异,因此,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也存在较大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深刻反映了新时代的价值需求与道德风向。由此,高校必须要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准则推动思政教育的时代转型,从而满足大学生在新时代对思政教育的实际需求。

思政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任何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都必须要坚持尊重受教育者的根本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从知识灌输到教学服务的转变。一方面,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思政教育到主动学习的转变。站在学生角度,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个性特征出发,把脉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与题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接受思政教育。另一方面,要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其答疑解惑,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

改进传统思政教育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化立体评价新模式。课程考核是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方法,但传统思政教育评价模式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评估,这样既降低了大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更无法综合考量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觉悟。为此,必须要结合思政教育目的优化课程考核体系,实现对学生的科学评价。一方面,在坚持理论考试评价体制的同时,要结合多种渠道实现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考核。以实践为核心的思政教育必须坚持把实践作为思政教育的考核重点。实践考核既要贴近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更要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知识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

注重教学方法创新,让思政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教育手段也日益多元,这为思政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也要求思政教育必须要顺应时代变化,加大创新力度,以学生需求为依据优化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获得感综合素质思政教育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