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对策研究

2019-03-12尹建设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淮河生态农业

尹建设

(淮南联合大学,安徽 淮南 232038)

淮河属我国第三大河流,流域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全流域横跨江苏、安徽等五省,共40个地级市181个县区,属于我国传统的农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2020)的颁布(简称“十三五”规划),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纳入“十三五”规划:加强水环境保护治理,推进鄱阳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汉江、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这既是实现我国中部地区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填补淮河流域区域发展战略空白、加快沿淮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所谓生态经济带是指注重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发展,最终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文明和谐统一。因此,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必须遵循绿色发展理念。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

绿色发展是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所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理念。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两个和解”的观点,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与“人同本身的和解”[1]。其中“人同自然的和解”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本质是强调人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对自然界的生态以及生态循环系统加以平衡,使得自然能够遵循其自身客观规律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在经济发展同时维持环境健康和生态和谐。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绿色发展理论研究也不少:王金南、李晓亮等认为绿色发展理论是一种平衡性经济理论,旨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充分利用资源能源的平衡,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一种新型经济形式[2]。诸大建从环境、经济与社会三重收益角度分析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新理念,表明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是资源生产率、单位经济产出率与生态福利的综合体[3]。高红贵、程铮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比较来定义绿色发展的内涵,认为只有绿色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把绿色发展确立为“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现状

淮河生态经济带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以经济带的模式进行国土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这对于促进豫皖苏等省沿淮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构建沿海沿边与内陆开发开放、东西互动的协同发展格局和体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淮河流域一直是重水患治理,轻经济发展,导致淮河流域沿线经济发展落后,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等现象。

(一)沿淮流域经济发展滞后

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土面积5 000多平方千米,包括20个市1个县,其中河南省6个市1个县,安徽省8个市,江苏省6个市,人口约1.8亿。淮河生态经济带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一样有着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如果合理开发,必将成为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崛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并成为未来10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5]。从目前来看,淮河生态经济带尽管有明显区域优势,但经济结构不平衡,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农业比重明显高于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且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截至2015 年末,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内常住人口达10 79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 076.3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38 05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6 708元),仅占江苏平均水平(87 995元)的46.2%。截至2016年,生态经济带平均镇城化率为51.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7.35%),安徽省的亳州市、河南省的周口市、驻马店市甚至不到40%,属于典型的贫困地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7》《江苏省统计年鉴2017》《安徽省统计年鉴2017》《河南省统计年鉴2017》)图1 2016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市城镇化率

(二)管理地区分散,难以统一管理

当前,我国在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体制上仍然执行的是属地原则,流域内的管理权限属当地政府,这就必然地造成了每个单位都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制定管理办法,并进行管理。淮河流域一共流经5个省40多个地级市,而每个省、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对环境的重视程度都有很大的区别,在没有形成生态经济带之前,整个流域无法做到统筹规划、协调合作,更谈不上统一管理。

(三)淮河流域污染形势严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淮河流域的治污工作从未间断,但从现状来看,淮河流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流域内企业超标排放反弹严重,污染物入河排放量远远超过水功能区限制的纳污能力,结构性污染突出。2016年流域内合肥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 153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9 011 吨、一般工业固体产生量为991.99万吨;郑州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6 710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 943吨、一般工业固体产生量为1 585.88万吨;南京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1 642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8 639吨、一般工业固体产生量为2 016.69万吨,整体高于经济发达的北上广等地区。因此,淮河流域绿色发展进程中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解决大量的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环境压力,这对淮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来说,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对策

(一)走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是拉长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提高农业的产出贡献率,最终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生态经济理论主要强调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形成生态资源和经济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同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增加农民收入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了同样的高度。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要突出生态农业,由传统的农业产业化向生态农业产业化战略转型升级,最终实现美好乡村的建设目标,实现农民经济富强、农村环境优美。生态农业一般兼具第一至第三产业的基本特征。但作为第一产业的本色,由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除了实现基本的生活自足外,很难提高经济收入,因此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属性。一方面突出农产品的深加工,也就是生态农业的第二产业属性,提高产品的价值含量,从而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通过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服务业,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的第三产业的功能,为生态经济带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农业基础。

(二)走生态工业发展之路

当前淮河流域工业体系已经比较完备,但长期的低水平、高污染的发展使得淮河流域存在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市场竞争力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要认清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开展绿色化技术改革,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重新构建生态工业发展体系。首先要正确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必须有壮士断腕般的决心,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取缔;其次是要提升企业的工艺水平、提高设备新度系数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三是企业间要加强合作与配套,密切产品关联度,优化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价值链,提高产业聚集效应,增强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把行业做大做强,为生态经济带的建设提供坚强的工业保障。

(三)走绿色服务业发展之路

由于长期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淮河流域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严重滞后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有的地方甚至几乎没有服务业,成了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应该因地制宜地发展服务业,结合自身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商业、物流、旅游、餐饮、住宿等领域加大发展力度,走大众化、绿色化、可循环发展之路,构建绿色、循环、低碳、高效、经济的服务业体系。一是要积极发展绿色生产类服务业,如绿色金融服务业、绿色物流服务业等;二是要加速发展绿色生活类服务业,如绿色餐饮业、绿色商业等;三是要积极培育新兴绿色服务业,如绿色养老、绿色休闲等。

总之,生态经济的本质是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现在和将来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必须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过去只求经济发展、不惜环境污染的观念,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领域促进生态经济带建设和发展。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淮河生态农业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淮河防总检查组赴江苏省开展汛前检查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关于大力发展十师北屯市生态农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