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围术期优质护理
2019-03-12李丽红
赵 蓉, 李丽红
(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1. 血管外科; 2. 心胸外科, 湖北 咸宁, 437100)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又称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指出现下肢浅静脉曲张而未出现下肢深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变之一[1]。该疾病的发病主要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内弹力纤维少以及长期从事站立位体力劳动等有关,患者可感下肢坠胀及不适,小腿踝关节周围可见色素沉着、脱屑、皮下组织硬结及水肿等[2]。目前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但手术的创伤大,康复周期长,患者极易出现并发症[3]。因而,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围术期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本研究探讨了优质护理应用于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围术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男69例,女51例,年龄38~65岁。纳入标准: 符合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标准[4], 下肢深静脉通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 恶性肿瘤患者,精神性疾病史者,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将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 年龄38~65岁,平均(49.80±1.20)岁; 病程2~10年,平均(5.50±0.50)年; 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 年龄39~65岁,平均(49.10±1.50)岁; 病程3~11年,平均(5.40±0.30)年。2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包括常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病情护理与体征监测以及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优质护理: ① 术前优质护理。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术前沟通,向患者解释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治疗原则、手术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认知度。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的疑问与顾虑,给予针对性解答与心理疏导,列举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术前嘱患者清淡饮食,宜食用易消化、粗纤维食物,保证排便通畅,以免腹内压增高。术前清洗患者皮肤并常规备皮,对伴有色素沉着或溃疡的患者,需仔细操作,避免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② 术中优质护理。手术室控制温度、湿度适宜,并保证安静舒适。术中运用肢体和眼神安抚患者,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保证患者配合手术过程。根据手术需要,将患者置于相对舒适的体位,防止患者术中坠床或发生压疮。密切监视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手术操作。③ 术后优质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伤口处有无渗血、红肿等症状,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切口感染。对于切口渗血严重者,局部采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妨碍关节活动为宜,并保持合适的松紧度。在患者术后早期卧床期间指导其进行相关功能的康复锻炼,适当抬高患肢,进行旋转、伸屈等训练,术后2 d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运动及休息计划。
1.3 评价指标
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本研究的护理效果进行满意度评价,该表总分100分,包括服务态度、护理告知、职业道德和医疗环境4个主题,各25分,分为非常满意、一般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皮下血肿消失、溃疡面消失及小腿麻木感消退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未发生相关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满意度水平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2组满意度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主要由下肢皮下静脉病变或解剖因素等引起,而长时间站立位职业者及重体力劳动者也是该病的多发人群[5]。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小腿皮肤表面可见弯曲的浅静脉迂曲成团,局部皮肤可见色素沉着,严重者会出现慢性溃疡,经久不愈[6],不仅影响患者的腿部美观度,也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手术治疗是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围术期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改善患者的预后也起着关键性作用。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深化护理服务内涵,分阶段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7]。本研究中,观察组皮下血肿消失、溃疡面消失及小腿麻木感消退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提示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与相关研究[8]结论吻合。优质护理服务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与手术方法的认知度,消除患者对手术方案的担忧,并进行术前心理疏导与安抚,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9]。根据患者术后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在预定的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对照组术后发生5例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皮下水肿1例,总发生率为8.33%, 观察组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明优质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李进[10]研究结果相符。加强术后优质护理,对潜在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引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注意在活动期间保护好患肢,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长期卧床,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适当按摩受压部位,并更换舒适体位[11]。李燕等[12]指出,科学指导患者穿戴弹力袜进行下地行走训练,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研究中, 2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33%、96.67%,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 符合相关研究[13]观点。由此说明,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围术期服务质量,也促进了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综上所述,将分阶段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为患者尽早康复提供保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对维持医护患关系的和谐稳定也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