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中心镇经济生态和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2019-03-12卜凡许婕汪静童伟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心镇基础设施重点

卜凡 许婕 汪静 童伟

一、我国重点中心镇建设现状及问题

国家总体建设进程中的重点建设对象是中心镇,但是目前我国的重点中心镇总体建设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尤其在公共环境建设方面。这很容易引起两大方面的危机:一方面是使城镇存在“脏乱差”的卫生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失以及当地居民活动空间受限等,另一方面会直接造成当地居民对所处的生活环境产生糟糕的亲身体验和视觉感受。以徐州市重点中心镇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徐州市重点中心镇的公共空间生态建设和徐州市中心的公共空间生态建设对比,明显存在很大差距。这些差距揭露并涵盖了重点中心镇建设存在的问题:(1)城镇绿化覆盖率低,人均绿地面积基本不达标,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不足以及基础设施不到位。(2)镇区的景观设计定位不准确,过度束缚在领导意志中,从而导致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造成千篇一律、实用性差、资金浪费等问题。(3)过分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村镇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镇区整体面貌陈旧保守,留给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不足。(4)乡镇居民环境意识有待提高,道德素养较低,非但没有保护镇区公共设施,反而出现破坏公物,践踏草坪、攀折树枝等现象。

二、国外城镇环境建设的经验借鉴

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比较早,对小城镇的研究也比较多。在世界城镇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城镇化历程,进入城镇化稳定阶段。以下主要是对乡镇相关设计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

从20世纪初欧洲城乡融合理念的萌芽,到20世纪中期,全世界范围内各国普遍开展城镇可持续化发展的规划研究。英国的利用城市与区域规划引导城乡协调发展;德国的基于土地整理的乡村更新计划;日本的“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韩国的“新村运动”等。

不仅各界学者认真研究设计,而且政府也给予积极的配合,从多角度制定设计策略和相关制度,并带动当地居民的自发性参与,共同推动城镇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城镇化建设理念从城市结构布局到公共空间功能需求,从城市形象到文化传承发扬,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经济生态一体化发展,从政府统筹规划到全民自发参与等多方位建设来推进城镇的公共空间环境建设,重点阐述了城乡一体化的有机发展理念、结构系统化设计、普遍参与设计和可持续发展设计。从战略性的角度来看,要达到最宜人居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小镇尺度,必须要注重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并应用生态城市设计和技术指导。

三、针对中心镇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改进建议

(一)推进环境变化——徐州中心镇

徐州中心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创新发展机制为重点,中心镇的主导产业明显壮大,集聚功能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5年内,农村黑水、臭水基本消除。加快建设畜禽粪便的社会化处理体系,促进畜禽粪便的管理和改造。

在3年内实现农用土地治理全覆盖。对农用地土壤进行污染详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机制,重点保护未污染耕地,严格控制污染耕地用途。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机械化种田质量,加强秸秆燃料化、基料化、肥料化等综合利用能力建设,巩固禁止露天焚烧成果。

严格执行地膜生产新标准,加快可降解农膜推广应用,探索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模式,2022年农膜回收率力争达到90%以上。坚持农药生产经营者对农药废物包装和回收的主要责任。

在这创建期间,徐州的5个中等城市规模和实力同步提高,万余个村庄完成了环境整治,摆脱“脏、乱、差”农村旧貌,总体形成了30多个特色鲜明的中心镇。徐州步入立体交通新时代,三环高架、轨道交通等“十大工程”的顺利推进使徐州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

徐州地区的中心镇在建成期间积极改善村镇环境,侧重整治镇环卫保洁、园林绿化、道路管护、建筑物外立面与建筑工地、店外占道经营、农贸市场、车辆停放秩序和秸秆堆放等八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堆放或堆放的各种生活、建筑、装饰垃圾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取缔各类非正规、临时性垃圾堆放处、暂存点,依法打击各类随意倾倒垃圾、焚烧垃圾和秸秆等违法行为,提高城市主要出入口道路、镇区主次干道保洁标准,清除建筑外立面、树冠浮尘等。侧重整治标准为抓好进村和村内道路硬化、加快推进村内道路户户通工程。

徐州环境的变化也代表着其他的中心镇环境变化,现在江苏省的农村不再是以前印象的那样:垃圾满地,小河乌黑还时不时泛着恶臭。现在环境真的犹如王安石所描述的那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假期到乡村,感受那种怡然自得,看看那种“清江一曲抱村流”“山村落日梦幽幽”的景象,放松心扉,将生活中的烦闷暂时搁置。

(二)推进设施变化——涟水县社会保障体系

作为中心镇的涟水县近年来不断改革创新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强化社会保障职能整合,持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惠及全县城乡居民。以“基金建设年”为基础,深入开展社会保险工作,“拉网式”摸排全县企业经营和参保情况,针对重点征缴对象,实施精准化的征缴措施。到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募集总额达到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在原有按病种分值结算基础上,按总额控制人均费用结算办法,医疗保险基金多元复合式结算办法初步形成。规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业务经办规程,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业务信息系统工作平台,为试点105名被征地人员办理社保参保手续。

优化社保服务,完成医疗保险中心、征管中心、社会养老保险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处以及就业处失业保险职能整合,成立涟水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一个机构办社保”改革基本完成;结合乡镇布局优化,在部分重点中心镇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动社保卡业务向乡镇延伸,社会保障卡“办卡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不仅如此各中心镇也在乡镇中设立健身器械,增设超市、公厕等基础设备,给当地百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开展当地特色的建设,以便吸引更多游客的光顾。如建立采摘园、建立生态旅游区等等。

综上所述,在城乡统筹政策的推动下,江苏城镇化发展正处于重大转型期,面临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城镇公共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危机的两大问题。所以,在整个重点中心镇建设过程中如何延续城乡结合的优点,集中利用土地等公共空间,营造出契合其规模的的独特城镇地域特色是尤为重要的。中心镇的开展带动了江苏省乡镇经济发展和完善了乡镇的基础设施,给人民带来了便利,改善人民生活。“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为灵魂,加大投入力度”是中心镇开展的核心思想。

本文指导老师为童伟。

猜你喜欢

中心镇基础设施重点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心镇聚集力因素研究
《中心镇视域的城乡一体化:联动机制与模式选择》简介
重点推荐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国内外中心镇建设实践及对湖南的政策启示
加快中心镇的发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