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事业单位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2019-03-12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7期
关键词:报税税法纳税

张 涵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其主要以财政拨款、差额拨款、行政或服务性收费及对外营业性服务而取得收入,随着税法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纳税主体,应当履行职责,对涉及的相关税种依法纳税。但是在实体经济业务活动中,由于不熟悉相关税务政策、缺乏税收监督机制等原因产生了错漏申报,少缴纳税款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同时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防范事业单位的税收风险已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

一、事业单位税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员纳税意识淡薄,缺乏领导和相关部门重视

事业单位主要以财政拨款为主,有的单位存在一定的经营收入。有些单位领导的想法是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单位,无需缴纳税款,不应当作为一个纳税主体。这种观念是绝对错误的。有经营项目的事业单位,开具发票的同时需要缴纳增值税及其附加税、有土地使用权的需要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房屋产权有对外出租的需要缴纳房产税、有涉及合同的还需要按照不同的合同种类缴纳印花税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的不重视导致税务会计在实操中开展工作困难。例如: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要求全员采集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享受个所税税收优惠政策。税务会计通知全员申报并反馈专项附加采集信息,但是只有极少数人参与反馈意见,有的领导觉得申报麻烦自动放弃申报,这些体现了单位人员不重视税务政策,觉得税务要求“与己无关”。2.领导纳税意识淡薄,会造成偷税、漏税情况发生。比如有的事业单位存在财政拨款外收入部分应当按照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别单位为了少缴税金,虚列成本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二)税务会计专业能力薄弱,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税收政策

随着税法制度的不断完善,税种申报的复杂多样,对专业税务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会计人员进入单位专业素质要求较低。有的事业单位财务岗位属于内部招聘或者子女工形式招聘,招聘环节中考试流于形式,对财务人员岗位职称或者专业技能未做出具体要求。对税务工作而言,这些“零基础”的财务人员无疑在后期实操工作中会带来重大隐患。2.税务会计学习机会较少,缺少业务平台交流机会。随着各种会计制度的更新和完善,很多单位会组织人员参加会计制度的培训,但是参加大型税务学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税务局举办的培训大多数针对短时期的工作任务确定培训内容,比如新申报系统的操作、土地税的地图标绘等,未建立全面、良好、循序渐进的培训机制,导致纳税人学习业务片面,对政策的把握不够深刻,理解认识有偏差。

(三)税务会计工作缺乏监督指导,单位未建立税收风险防控机制

事业单位的税收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有的财务人员是边学习税务文件边报税,如果对于政策或者制度理解有偏差,就会导致有漏缴税款现象发生。单位缺少懂税务知识的专业人士监督指导,适时解答疑难问题。未建立税务管理制度,规范纳税人缴税义务。税收风险防控机制是指通过税收数据分析,确定税收管理的风险点,对风险点进行分级和管控。事业单位正是缺乏这样一种机制对税收进行风险防控。

二、事业单位税收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税法宣传力度、“自上而下”渗透税法观念

1.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法宣传活动。比如:邀请税务局专家举办纳税讲座;制作税收政策宣传板报;单位内部网站开展“纳税学习”模块,定期更新相关税务知识;举办税务知识竞赛等活动,多样化的活动能增强全员纳税意识,做到依法和诚信纳税。

2.定期组织开展系统内外税务工作交流会。组织不同单位领导听取税法讲座,增强领导纳税意识。业务专员通过参加工作交流会,分享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税务难点。

(二)加强税务会计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单位人事招聘财务人员应当严格把关、严格要求。招聘财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操守,择优选拔。严格执行财务规定,不触碰税法底线,同时要有一定的财务工作基础,并且具备会计职称。在实际工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培养税收筹划意识。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学习考证,实行奖惩结合制度。事业单位在经费的预算安排上应当对人才培养有所侧重,鼓励税务会计参加远程培训,听课学习,考取税务师证书。年底考评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奖惩结合,培养财务人员严谨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加强监督工作,建立税收风险防控机制

1.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事业单位只重视核算而不重视内部控制,有的单位因为人手不足,未设立内控岗位,出现了内部控制“一张白纸”现象,造成了财务和税务的双风险。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内控:

(1)聘请专业事务所税务顾问,合法合规纳税指导。税务和财务工作二者不可分离,息息相关。有的财务人员对税收优惠政策不理解导致单位多缴税款,还有的因为会计账务有误,虚增了成本,导致少缴纳所得税情况时有发生。聘请一位资深有经验的税务顾问,遇到疑难点及时解答,既遵守国家税法规定,合法缴税,又能做税务筹划,为单位合规节约开支。

(2)开展定期自查账簿、自查报税资料。随着近几年税收优惠政策力度的加大,税负下降的同时会有税务稽查人员到单位定期查账,纠错,提出整改方案。单位应当建立自主查账意识,定期检查会计核算和报税的基础资料是否合法、合规、齐全、完善,并对自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3)建立报税环节授权审批控制流程。部分事业单位由于人手不足,报税以及和税务局的衔接工作均由一人承担,这样会增大税务风险。若制定报税申请、审核、提交、复核等一系列环节,看似复杂的流程却能严格控制因一人操作不当而引发的税务风险,及时把关、及时控制风险点。

2.加强税务信息化管理建设,减少税务风险

(1)投入资金,借助软件公司平台加强税控风险管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些大型软件公司通过对比分析往期申报数据,比较同行业数据水平,对异常申报做出风险预警和管控。事业单位应当投入资金使用新研发的税务风险防控系统,及时对异常申报做出更正,避免日后出现不规范行为。

(2)建立和完善新税法制度的收集工作,保证信息畅通。单位在内部网站上建立税法信息搜集专栏,随时更新契合单位实际的新税收优惠政策和制度等,避免税务工作出现盲点和遗漏。

3.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如今,税务机关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服务纳税机制。单位财务会计应当在良好的平台上积极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首先自身得学习了解税收政策,以免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答非所问现象。其次,单位办税人要有与税务局工作人员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意识。出现疑难问题时,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积极主动,诚恳请教专管员解决问题。最后,税务会计应当积极主动参加税务局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活动。在学习业务的同时,把税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诉求及时反馈给税务局工作人员,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税务工作中存在的纳税意识薄弱、税务会计专业能力较弱、未建立税收风险防控机制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税收工作的重视,合法纳税、诚信纳税,提高事业单位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报税税法纳税
辽宁省2020 年度纳税信用A 级纳税人名单
民营企业纳税管理风险规避策略思考
建筑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400多万法国人踩点报税挤瘫官网
《环境保护税法》与《排污费征收管理条例》是否有实质性差异?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