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企融资的现状及对策

2019-03-12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7期
关键词:融资国有企业企业

张 静

近些年,我国经济增幅速度稳健,各地区城市化建设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地区的发展与政府财务的资金扶持有着很大的关系,现阶段地方政府有限的财务系统不足以支持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环境,因此,国有企业要想改变现有格局就需要在融资平台的构建、融资路径的铺设等方面做出更加周密、细致的准备。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多种筹资手段如银行提供的项目贷款、信息等手段,在促进企业内部建设资金最优化的前提下,缩小现有负责结构。中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风险监控指导意见,做到监管与企业融资过程相统一,相协调,保证融资平台的强健发展。本文站在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从现状以及对策两个交互点进行切入,进一步探究国企融资的解决路径。

一、国有企业融资的现状

1. 融资渠道闭塞,解决方法有限

我国的经济体制在社会活动的变革中已经搭建出了较为完备的经济框架,很好地体现出了银行业和证券市场为根基,多种融资渠道并生的市场发展轨迹。在这种较佳的融资环境中,国有企业可供挑选的融资渠道本应是十分宽泛的,然而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国企平台公司融资难,抵押物不足,传统融资难以满足资金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国企较之其它类型的企业竞争力明显不足,主营收入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有些连收入来源也无从谈起。从而导致了国企融资不畅,只能寄希望于银行信贷的尴尬局面。这种困境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国有企业作为支撑国家经济运营的龙头企业,虽然在创收与盈利模式等方面为全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内部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成本持续走高,造成了企业生血功能的匮乏。在这种前提下证券市场的融资要求必然会愈加严格,而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有限也对此产生了较大约束。其次,国有企业领导人融资远见不足,融资意识淡薄,他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对此项事宜关注度较少,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只会从银行寻求帮助,通过借款找寻解决方案。

2. 监管力度有限,融资评价后续跟踪工作不足

大多数国有企业在选取融资渠道的路径中大多通过银行、资本市场的帮助实现最终的目的,企业往往将资金的筹集过程聚焦成活动的重点,而对于资本的最终走向以及实现的效能等问题关注度较低。评价体系的构建在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运作方式的科学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却未能引起国有企业相关负责人的正视。国有企业融资督导能力的匮乏以及专业度的不足很快就可以使企业感受到资金运营危机,从而形成了一个奇怪且不易改变的融资循环过程,即“初始化融资——使用方面的不得当——重复融资”这一范围内。而这一问题的出现有其必然性,第一,监督机制不明确带来的困扰。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混乱会使融资活动的实施过程千疮百孔,漏洞与问题比比皆是,最终导致融资监管困难。第二,信息的发布不到位。国有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向来作为一项密不可宣的信息被严格封锁起来,部分管理人员更是以此为借口拒绝将信息发布出来,甚至投资者都无法深入了解资金的动态去向,监督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二、提升国有企业融资能力的具体策略

1. 结合现有情况,实行多元化融资

现阶段,国有企业的融资途径应顺应新时代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体现丰富化、多样化的活动要素,通过融资渠道的拓展、融资方式的创新实现预计的融资目标。融资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改变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种压力将融资的风险降至最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运筹帷幄实现企业上市速度的加快,使更多的企业可以进入到资本市场的融资活动中去,从而实现融资目标,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企业贷款证券化试点,使企业可以有多重选择途径使多元化融资成为可能;其次,使风险投资基金成为一种可以长期发展的途径,促进国有企业融资过程的顺利实施;再次,以“政府+私营资本”二者整合共赢的形式,即人们通常谈到的PPP融资模式实现市场化运作;与此同时,资产证券化在新的市场形式下也成为了融资过程中的宠儿,这是因为之前资产流动性较弱的问题逐渐得到了转化,从而演变成了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行为,它既可以作为盘活存量资产的金融利器,也成为了现阶段融资领域不可置否的一种核心融资渠道。

2. 增强国企主营业务发展,增加还款来源

国有企业在短期、长期偿债能力和利息的支付方面都与私营企业相差较远,巨大的差距给国有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然而这些偿债能力的差距以及主营业务赢利方面的不足也给国企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为了更好地解决国企融资难的问题,找到理想的途径解决国有企业债务问题与融资问题,就应从增强国有企业主营业务的综合发展,增加还款来源这一方面加以践行,确保国有企业融资工作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下去。国有企业无论从经营规模、人员数量以及运行目标等方面都需要做好充分的规划与设计,通过一系列科学、全面的或短期或长期的目标预设,使国有企业可以根据现阶段的战略部署了远期目标不断拓展自身的主营业务,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应对融资的风险与挑战。使企业内部处于不同管理层级、处理各项具体工作事宜的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的工作权责,在自觉遵守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形成一个完整的作战队伍,从而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

3. 增大扶持重量,形成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国有企业的发展以及融资过程的顺畅行进与党和政府的支持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政府真正从管理层级方面凸显出应有的价值,在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重要引导作用,才有可能将国有企业融资道路上的一些困难与问题及时清扫干净,为国有企业搭建一个指向性较高的融资平台,将国有企业与银行企业等机构对接到一个层级,缩减之间的一些繁冗流程,为二者提供更多的对等服务使国有企业更好地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此外,国有企业往往有比较好的企业信用与较佳的正面形象,政府可以推动信用担保体系的全面落地,全面搭建一个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依托构建的合作桥梁,进而实现银企合作平台的全面建成,逐渐打造出安全性、开放系数均较高的企业信用担保信息系统。

4. 增强融资督导,助力企业发展

监督与检查是进一步落实后续工作是否到位、整个运作体系是否完备的有效手段,这一举动的实施无论是对融资机构还是投资者本人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值得相关人员关注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一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将融资效果清晰地展现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通过多方努力最终获得的资金支持可以得到妥善的应用。在开展具体监管工作的同时,应把控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融资管理流程应铺设到位,从而更好地预防前、中、后期各种突发问题的出现;其次,信息披露机制应合理应用,不应受到具体管理人员的制约而出现资金披露机制形同虚设的情况,此外,专项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全面化开展是了解企业管理现状,推动监督检查工作全面执行的根本保障。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主动去了解所融资金的流向以及分布情况,通过正确、客观的融资平价,增强融资工作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预、国企内部管理能力的增强都有助于融资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国有企业需要在融资渠道以及融资模式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调整与革新,从而更好地攻破企业融资难这一对国企成长产生较大阻碍的管理难题,找出更多好的对策解决国有企业的融资困境。

猜你喜欢

融资国有企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融资
融资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7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