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赏

2019-03-12李兆清

遵义 2019年4期
关键词:春运中华文化文化

“国际范儿”的春节

文丨■ 李兆清

春节到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走得再远也会想法设法回到家乡过年。这些年,中国人过春节,海外华人华侨过春节,跟着过春节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从之前仅仅局限于唐人街,到如今春节在一些国家成为节日,这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显示了中国蒸蒸日上的综合国力。

春节具有“国际范儿”,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当西方国家依然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发展趋缓时,中国风景这边独好,自然成为世界最为欣赏的景致。前段时间,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美国请求中国延长中继卫星寿命方便美国日后登陆月球背面,这体现了中国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提升。

也是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的体现。综合国力增强了,外国人关注中国人怎么生存、中国人有着怎样的文化理念。中华文化绵延5000余年而不衰,给中国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春节属于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春节包含着合家团圆的吉祥寓意,这一寓意有着共通性。春节的影响力扩大到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外国人过起春节,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可,也饱含着他们对家庭团圆的期盼。

春节具有“国际范儿”,体现文化的世界性。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有着辉煌、璀璨的精神文化。独具民族特色的功夫、太极拳、京剧受到外国人欢迎,春节成为世界性节日,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民族的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最近,《啥是佩奇》火了。小猪佩奇本是英国学前电视动画片中的形象。今年是猪年,小猪佩奇经过中国化改造,很受中国人欢迎。这既体现了中国人开放的胸襟,也体现了文化的世界性。

要努力提升春节文化走出去的质量。春节期间,相关部门会部署春节文化走出去的活动,不少国人会到外国旅游,也会有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每个人都是一张行走的名片,都要当好春节文化的代言人,当好中国文化的使者。参加春节文化走出去活动的人要认真参加相关活动,向外国人展现春节文化的丰富内涵。国人到外国旅游要遵守当地的习俗、法律法规,要时刻遵守道德文明规范,不能有任何与文明、法治背道而驰的行为。

春节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让世界读懂中国,每位国人都要当好中华文化的形象代言人。

为春运里的“敬业福”点赞

文丨■ 乐 兵

背上行囊,踏上归途,亿万人匆匆的脚步,构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短期人口迁徙”。千里迢迢,日夜兼程。春节,饱含着每一个中国人对家的真挚情感,构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短期人口迁徙”的春运盛况。春运,对于我们普通的旅客来说,就是回家团团圆圆过大年,和亲朋好友投身到集五福的乐趣中,去寻求那难得的“敬业福”。但是对于铁路职工来说,春运来了,他们的岗位没有变、班次没有变、与家的距离没有变,唯一变的是工作更多了,担子更重了,任务更艰巨了。

繁忙异常的春运,书写着流动中国的时代篇章。追本溯源地看,它更像是一次交通运输系统的最高级别检验,任何一个岗位、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决定着旅客的出行获得感。通宵“在铁路心脏做手术”的铁路工人,用飞溅的焊花照亮了寒夜;不分昼夜巡查线路的铁路民警,让安全流动有了保障;在车上过年的乘务员、高空维护电网的“蜘蛛人”、作业误差不超过一毫米的养路工、四小时检修上万零部件的“动车医生”……40天,四通八达的铁路沿线上、南来北往的列车上,200多万铁路职工用默默坚守的辛勤工作暖着万千旅人的回家之路,护佑着“流动中国”的安全,用缺席那桌家庭年夜饭来换取千家万户的团圆。

“流动中国”的滚滚春运大潮中,除了铁路职工在默默的坚守外,还有有数不清的“敬业福”不得不放弃团聚机会、牺牲休息时间:那些救死扶伤的医生,那些冲入火海的消防员,那些24小时值班的电力工人,那些雾霾笼罩下依然上街清扫的环卫工,那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公安、交警……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平安回家和亲人团聚,享受节日里的万家灯火、暖意融融,他们仍然在岗位上恪尽职守,成为“流动中国”里最美的风景和最可爱的人。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动情讲道。一年一度的春运,昭示着“流动中国”的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和情感潮汐。为了让“散上峰头望故乡”的旅客更加舒心放心,让“故乡今夜思千里”的旅客归途体验更好,春节坚守的“敬业福”们,把自己的所有努力,汇入滚滚的春运洪流,让“流动的中国”从容往返,让旅客出行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当我们甩掉旅途的疲惫,回到温暖的家中,褪去染满灰尘的外套,捧起温热的茶杯时;当我们举杯欢庆、享受团圆时,更应该为那些仍坚守岗位上为“流动中国”而付出的“敬业福”们点赞。

多些“畏己知”的自律

文丨■ 李湘运

读史书,明史哲,辨史理。重读一则故事,引发一些思考。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一次离职时,僚属们为避人耳目,就在深更半夜用小船给他送了一批礼品。叶存仁既不想私藏暗吞,又不愿生推硬挡,就写下了一首诗,巧妙地加以拒绝:“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畏人知”与“畏己知”,一个是外部约束,一个是内在追求,实际上就是今天所说的他律与自律。其中,“畏己知”集中体现了这位巡抚的人生操守,对我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不乏借鉴意义。

应该说,“畏人知”与“畏己知”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就表现形态而言,“畏人知”往往带有被动色彩,是不得已而为之;“畏己知”则更多是主动、自觉的行为,是做人做事的一种原则。一个人“畏人知”,也就是在有监督的情况下能够不越“雷池”、遵守“规矩”,固然不易;在没有监督甚至没人知道的情况下却因为“畏己知”而能够坚持原则、不为利诱,实在更难。所以,这种“畏己知”的自律精神十分可贵,也可以称为“慎独”。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常常会为自己的腐化堕落寻找这样那样的借口,甚至有的人在分析当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时也往往陷入误区,片面强调所谓的“客观”方面,比如体制不健全、不完善,规定不合理、有漏洞,监督不到位、欠有力;环境太复杂、人心太险恶,“无奈被拉下水”等等。

毫无疑问,反腐败必须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让人“畏人知”。但是,仅仅依靠他律而忽视自律,仍然会使那些缺乏“免疫力”的人挖空心思钻法律的空子、找制度的漏洞,贪赃纳贿、损公肥私。明代初期,朱元璋曾实行一系列极其严厉的措施惩治贪官污吏,但官场依然“前腐后继”。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观念在当时的官场中根深蒂固,致使许多官吏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他律越来越加强,“畏人知”的压力越来越大。但为什么还是有人知法犯法、堕入腐败深渊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因为缺乏“畏己知”的自律精神,也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所以,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预防,让更多的人“畏己知”。

如何不“诛心”地剖析“爆款”

文丨■ 李晓亮

寒门,总是能一下击中人心。贫贱忧戚,玉汝于成。所有寒门贵子的故事,都有天然关注度,是绝佳传播素材。就如做菜,如果食材顶级,那么最高级的做法,肯定是最大限度保留食材原味。而如若食材稍差,则必须煎炒烹炸、焖溜熬炖,酸甜苦辣咸,十八般武艺全上,在调制口味和烹饪方法上找补一下了。

写字作文,也是一样。比如一篇包装成“真人真事”准纪实类作品,如果最基本的“真实内核”有所缺失,哪怕作者口灿莲花,鸡汤鸡精兑得溢出屏外,在真正的老饕面前,所有奇技淫巧炫技作伪,都可能无处遁形。

“寒门状元之死”,连夜刷屏,又紧急屏蔽。“刷屏热文寒门状元之死被屏蔽 此前被质疑内容虚构”。短时可能就吸引了数百万流量点击,这是被称爆款制造机的自媒体团队,旗下最新一个爆款文。而这还不是出自其本尊“大号”,而是近年孵育出的,从实际运营者、日常选题到主要受众,都定位更精准——服务90、95后——的“才华有限青年”。

“状元文”执笔人杨乐多,title足够炫酷:曾是该团队“月薪5万的实习生”,现又是“‘才华有限青年’创始人”、“年薪百万的95后”、“高颜值CEO”。同样,这次风波中的“状元”,虽被化名,学校也被打码,但从文中描述,万能网友还是锁定四川,且不少还进一步将目标缩小到绵阳。

尴尬也正在于此,一旦圈定大致范围,就能发现爆款文中所有关键性描述,都面目可疑。比如最基本的佐证当事人是否为状元的高考分数,查无此分;比如看似无心,实则或也有意安插的追剧细节,却被网友当成逆向破案线索,进而发现时间线矛盾,疑似穿越;还比如后续聚会,某知名企业的晋职也堪称玄幻……

这种写法,很容易让人想到半虚构的“魔宙”写法。坦诚虚构,明卖鸡汤,定位不同,也无可非议。但,一边以“我的朋友、同事、同学”来时刻暗示“非虚构”,一边又杜撰胡扯,以编剧手法来骗“新闻感受”,这就难怪人鄙夷了。这个能引起如此大波澜,其实很难说与其公号集团,无论主号分号大号小号的这个“风骚走位”没关系。

饮鸩止渴,必遭反噬。平台封文,大公司辟谣“P7”晋升流程。爆出没多久,满屏都是“作者让我不舒服”“如何识破……”之类,如庖丁解牛般的防伪打假技术剖析。有此扫盲科普,非职业文字从业的读者,慢慢也能学会一眼窥出爆文的“反常之妖”。当然,也不必过于“诛心”,有人甚至从文中某便签,看出广告之嫌,这也近乎“妖道”了。

猜你喜欢

春运中华文化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谁远谁近?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疯狂编辑部之春运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