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迎祥纳福万事顺
——浅谈紫砂壶“纳福提梁”的艺术形态和文化立意

2019-03-12潘洪强

江苏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手艺人谐音紫砂壶

潘洪强

(宜兴21422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气象万千,中国人的生活与思想情感深受文化熏陶, 自然而然地这种抽象的文化表达诉求就需要通过具象的器物来予以实现。 以茶器为主要功能属性的紫砂壶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文化基因,在众多的手工艺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紫砂壶独有里外不施釉的特点, 这就要求手艺人在通过一把壶来表达文化内涵的时候, 必须认识到这一艺术形式的局限性, 进而运用灵活的搭配与构思,创造出特有的艺术效果。 紫砂壶“纳福提梁”(见图1) 就是这样一件在力求形式创新前提下, 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表达的作品。 现将以此壶为例, 谈一谈其具体的艺术形态和文化立意。

在中国人心目中,“福”是一个吉祥字,也是人们祝吉的绝妙佳词, 以福文化为主题的传统艺术形式寄托了人们最朴实的心愿,紫砂壶亦不例外,每一把饱含祝福的紫砂壶都是手艺人对传统文化精神和品格的宣扬,它们不仅仅是难得的手艺制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真实反映。

福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自古以来,紫砂壶热衷于对福文化元素的提取, 以此使一把壶更加深入人心,经久不衰。 “纳福提梁”便是以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福、禄、寿、喜之首的“福”为题材,表达出一种迎祥致福、驱邪纳福、万事顺利、衣食无忧、享受福祉的美好祝愿。

图1 纳福提梁壶

在对壶型的具体创意中,“纳福提梁壶” 充分挖掘其创新属性, 在维持传统布局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寓意,展开别出心裁的构思,从而使整把壶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整壶为提梁造型,异形壶身彰显出力量感,以体现出壶中福祉之多。 五只蝙蝠装饰,有五福临门之意。 凹陷处,蝙蝠之翅曲线圆润顺畅,形成三足,足向外张开,体现动感与力量;壶嘴从底部向上延伸,与壶身曲线自然过渡,嘴根部与嘴角粗细变化对比强烈,嘴角线条向前细微变化,柔和壶嘴气势,以体现出嘴角的灵巧之气;壶钮与壶身相仿,形成大小对比;提梁壶把圆润饱满,张弛有度。 此壶制作复杂程度极高,难于成形,工序繁杂,整体而言,“纳福提梁壶”造型富有视觉美感,震撼力强。

谐音是指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 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在长久的发展演变中,谐音文化逐渐融入日常生活,寄托了人们的情感愿望。 谐音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脉相传,它与生活联系密切,因而具有广泛的使用空间。 “纳福提梁壶” 在壶型创意和内涵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对谐音的理解。 就“福”字而言,“蝠”与“福”谐音,因此在这把壶上, 蝙蝠的形象被充分表达在了造型及装饰的方方面面之中。 整体壶身用五只蝙蝠来装饰,身筒被两只抽象的大翅蝙蝠包紧, 壶盖上用三只象形的蝙蝠装饰。 壶中所纳之福是抽象的,壶身上一个个张力十足的圆鼓仿佛装着满满的福, 被五只蝙蝠紧紧地包裹住,形象灵动,极具视觉冲击力。

作为一种全手工的陶瓷艺术形式, 历代手艺人极尽所能,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恰到好处地通过紫砂艺术语言传达出来, 实现人与壶的共鸣。 比如这把“纳福提梁壶”,“纳”有收纳并享之意,“福”即福祉之意,进而传递出以此壶泡茶品茗,实乃享福的心理意境。 然而从长远来看,早已融入大众生活的福文化必然具有更大的文化、情感和精神魅力,也必然对紫砂壶艺的创作及紫砂壶文化的传承提出更高的要求,值得我们长期探索,不断实践。

自古以来, 紫砂壶通过变化无穷的造型和丰富多彩的装饰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它既是文化的载体, 同时又因此升华着作品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然而无论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历久弥新的紫砂手工艺, 它们的传承与发展都需要一代代紫砂手艺人毕智穷工的努力与兢兢业业的坚守,从而推动宜兴紫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猜你喜欢

手艺人谐音紫砂壶
A new beginning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累并快乐的手艺人
举办展览
购买紫砂壶4忌
绝妙的数字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