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悒露静 和烟绿
——简述作品“映月壶”的创作感悟

2019-03-12

江苏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陶刻紫砂壶紫砂

吴 菊

(宜兴214221)

紫砂壶的造型可以说千姿百态, 其中在历史上就诞生过一款与月亮有关且十分出名的紫砂壶形,那就是“却月壶”。 喜爱紫砂壶的陈曼生是一位文人才子,自古文人多风流,把风弄月,于是诞生了流传经典的“却月壶”,这把壶以月为名,以月缺为形,最终取其谐音成就文人风采,可以说是形、意、文化的创造典范。 揣摩解析这件作品的成功不难发现,其利用了绝大多数人心中对于月亮的共识, 紧扣了月亮残缺之美,更是将普天之下的人类都有的情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融入紫砂壶的结构之中,从而激发了大多数人的共鸣,成为千古流传的经典。

图1 映月壶

学习和承袭传统的经典, 可以为我们的创作点明方向,继承并非是单纯的临摹重复,继承同样是一种创造,一种源自于心灵、情感的延续,从传统经典的紫砂壶中, 我们可以分析古人创作这把壶时的所思所想,然后换位思考,当我们处于古老的时代该作何选择, 而当古人身处我们这个时代, 又会如何创作。作品“映月壶”(见图1)的壶体娇美、曲线舒缓,其中的线条并非是传统紫砂那种直上直下的结构,而是依次延展、不急不缓,充分展示了器型结构之美,这一点也可从壶把的设计上看出,由点及面,壶把自上而下地划过一道圆弧,删繁就简,优雅不做作,巧妙地连接了壶身的上下, 而这把壶的身筒设计则完全是借鉴了现代美术设计中紧凑、 波浪化的轮廓设计,但倘若是单纯这种设计,就无法让人直观地理解其塑造内容,所以在壶身上半部分,制作了平口高滑肩的展示面,大量的留空为陶刻装饰提供了方便,紧凑的竹叶刻绘传统紫砂的精髓,巧妙的下刀线条、层叠的竹叶不急不缓地展示在世人的眼前。

壶上的陶刻竹饰并不需要太过密集, 因为壶身下半部的波浪塑造, 在结合壶身上半部的竹绘陶刻之后,会自然而然地抽象化成竹子,浓浓的竹味可以使人感受到眼前并非一棵竹子,而是一片竹林,一方竹的天地。 在这样的感观之下,圆形的壶盖完全嵌入壶口,丝毫没有展示自身的地方,半月形的壶钮由此凸显,竹林之上,月圆圆缺,一片虚空的夜幕也就随之降临了,夜空是无垠的代名词,给予人静宁广阔的感觉,舒心旷达,精神上的享受也因为巧妙的结构与装饰而萌动起来。

通观全器,作品“映月壶”保留了传统紫砂壶的基本结构,圆润而充实,以曲线构成形态的主体,壶钮、盖、身、壶底没有硬性的折线和角,表现出球形大小均衡适度的节奏感;壶钮形态优美,提携方便、触觉舒适,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尤其是形态流线的掌握,优柔曲折散发着柔光,正所谓明月伴清风,竹林有贤者, 心如朗月一般展现自身的艺术涵养与文化底蕴。

由此可知, 造型的塑造其实是为了情景的主题所服务的,作品“映月壶”装饰的重点并非是“月亮”,而是能够映射出月亮的事物, 这种映射也并非是指现实中光学的反射, 而是带有情感、 抽象的一种概念,是让人睹物思月的一种形态装饰塑造方法。 在这把壶上, 装饰与造型并非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借用、相互影响,通过空间的转化构成人脑海中的现实情境, 小小的壶身由此容纳了一方天地。

传统紫砂的很多创作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是可以使人茅塞顿开的津梁,作为一名紫砂艺人,重要的是如何去用当代的造型语言去运用这些创作的思维,同时亦不能忘记我们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 将这些巧妙地结合到一起,由此塑造出能够让人一目了然、感动人心的紫砂壶作品。 优秀的紫砂创作需要符合逻辑, 需要能够从中解读出来龙去脉, 明白了这一点, 也就明白了什么样的造型应该搭配什么样的装饰,什么样的创作应该有什么样的造型。

猜你喜欢

陶刻紫砂壶紫砂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
购买紫砂壶4忌